《上海堡壘》撲街!搞對象就好好說搞對象的事,要啥自行車

2019-08-12     環球人物雜誌

一邊給自己貼上「科幻」的外衣推高觀眾期待,一邊掏出言情片來糊弄觀眾。

|作者:阿曄 隋唐

《上海堡壘》徹底崩塌!

8月9日上映當天,其豆瓣評分開局就低至4.2分,不到5個小時又降到了3.7分,截至目前,僅剩3.3分……



從主題思想到題材偏向,從故事情節到配音聲畫,從雷人台詞到演員表現……這電影隨便拎出來一個創作元素都能激發觀眾強烈的吐槽慾望,甚至單純的差評都已經不能滿足這屆觀眾了,大家追求的是在一水兒的差評中讓自己的調侃顯得有內涵、有深度、能脫穎而出。

「《流浪地球》給中國科幻開了一扇門,《上海堡壘》把這扇門又關上並焊死了。」

「《上海堡壘》唯一的自知之明是作為愛情片的它沒有選擇在『七夕檔』上映。」

「《上海堡壘》倒掉了,中國電影有救了。」

如潮的差評帶來的影響是立竿見影的,短短一天後,就發酵到了讓觀眾和院線方集體拋棄它的地步。上映第二天,《上海堡壘》排片占比慘遭腰斬,從33.5%驟減至15.2%;排片場次也從13.7萬場下降到6.2萬場;上座率更是低至8.3%。

糟糕境遇下,片方的心態也崩了。8月10日晚,《上海堡壘》官方微博連發四條微博強硬質問網絡差評:「這是爛片?」






網友毫不留情地回懟:「對,這就是爛片。」慘遭打臉之後,這四條微博又被片方自行刪除。

昨天,導演滕華濤、編劇江南先後在微博上發文道歉,但網友並不買帳。可以預見,除非下半年有更爛的電影出現,否則今年國產電影金掃帚獎極有可能非《上海堡壘》莫屬了。

披著科幻外衣的言情電影

看完《上海堡壘》的人,絕大多數有一種自己被騙了的感覺。

宣發時,片方口口聲聲說這是一部硬科幻電影。滿懷期待的觀眾去電影院一看,嘿,好傢夥!這哪是什麼硬科幻,根本就是披著科幻外衣的言情片啊!

其實,在其同名原著小說中,科幻就只是作為一個大的環境背景,根本沒有完善的設定。這一點,作者江南自己也承認——小說本質上講的是一個具有科幻色彩的愛情故事。

所以,歸根結底,這就是個愛情故事啊,朋友們!

但魔幻的是,早在2017年,片方在宣傳中明明強調該片是「科幻戰爭電影」啊,當時書迷還猜測,電影可能會對小說進行魔改。

結果誰能想到,改來改去就成了現在這樣,電影想突出科幻元素,卻留下了一堆bug;原本小說中欲語還休的暗戀,也被活生生拍成了故作姿態的矯情……只徒留堅持看完全片的觀眾恍恍惚惚,腦海中盤旋著一個個問號。

中國的科技到底發展到了什麼水平?為什麼有上海大炮和仙藤這麼厲害的黑科技,還在使用手槍、衝鋒鎗這樣普通的熱武器?

外星人轟炸上海多次,所有高樓都幾近倒塌,東方明珠卻巋然不動,難道外星人也知道文物保護?

為什麼2042年的上海跟現在看上去沒啥區別,反而被滅城以後,一個「五年計劃」就成了未來賽博朋克?

別問,問就是不知道,問就是你事多,專心看特效就行了唄,哪兒那麼多問題!

關鍵是,這特效也是花架子啊……有觀眾吐槽:「無人機空中大戰場面,火光如流星飛竄,真的好像在看鎧甲勇士大戰;炮防禦被攻擊消失的效果,和某些網遊頁面有啥區別?」



科幻元素只是噱頭,言情才是本片的主題。

別人忙著打外星人,鹿晗飾演的男主角江洋身為灰鷹小隊的領軍人物,卻忙著對舒淇飾演的林瀾窮追不捨,大戰在即還成天滿腦子都是談情說愛。

從「她怎樣才能注意到我」到「終於坐在指揮官位置上和她並肩作戰」, 從支支吾吾送禮物到手機簡訊「好好睡,晚安」,甚至在上戰場前,江洋做的最後一件事是發簡訊向林瀾表白……

更絕的是,這都2042年了,江洋還發簡訊表白,而且簡訊還發送失敗了!



典型的「御姐+小奶狗」組合,但無奈鹿晗和舒淇毫無CP感。

觀眾表示,這可能是全片最具科幻色彩的一個情節。「它科幻就科幻在手機發送簡訊失敗後還可以自動重新發送,這就是導演能想到的最科幻的點子了。」

《上海堡壘》之所以披著科幻外衣表現言情本色,的確和導演滕華濤、編劇江南有莫大的關係。

滕華濤手握《失戀33天》《裸婚時代》《蝸居》等作品,是拍言情片出身的名導,讓他駕馭科幻片,有點難為他了;江南的代表作《九州縹緲錄》和《龍族》都是奇幻類,其出道作品《此間的少年》是個言情小說,《上海堡壘》的原著本身也是個愛情故事,說白了,他根本沒寫過正經科幻……

所以,他倆攜手搞出一個這樣的《上海堡壘》,實在不足為奇。

瞎蹭熱度,自取滅亡

雖然是一部「披著科幻外衣的言情片」,但這並不能阻止電影宣發瘋狂向科幻迷們拋媚眼。

宣傳海報上,眾多熱血場面無一不是「科幻大片」的既視感。要不是右下角那個「上海堡壘」的字樣,環環還以為是遊戲《星際爭霸2》出了電影版。

官方宣傳片里,末世場景突出的是摧枯拉朽,人在自然宇宙面前的渺小被表現得入木三分。很多觀眾看了激動得直拍大腿,感嘆這次拯救世界的終於不再是「老美」!

當時的宣傳氛圍真可謂是「Call」聲一片。什麼「國產科幻接力棒」「中國科幻扛鼎之作」「秒殺復聯四」等口號喊得震天響,連各個電影垂直領域的自媒體大號也集體「高潮」,就差喊出「《上海堡壘》就是中國的《星球大戰》」,而鹿晗那小小的肩膀上,似乎也扛上了「國產頂級科幻明星」的大旗。

前兩天,蔫壞的豆瓣用戶@ Flipped將當時「吹」過《上海堡壘》的自媒體大號一一拉出來「鞭屍」,讓人看了滿臉尷尬.......

毒舌電影曾發文《國產科幻,看這還有個不認命的》,並拋出了一個靈魂拷問:吳京說2019年是國產科幻元年,《流浪地球》打響了頭炮,第二棒要交到誰手裡?

獨立魚電影的標題明顯更硬核——《國產科幻,炸出了另一條路》,文中對《上海堡壘》的評價是「又一部電影大膽往前邁上一步」。

第十放映室的吹法則不一樣。在當時滿網「熱血」「國產科幻牛X」的口號聲中,他們卻頗具情懷地喊出了「《上海堡壘》:星空與熱土」。

這些電影領域的自媒體大號,在提前看過成片之後,整齊劃一地一改往日對爛片「喊打喊殺」的形象,將《上海堡壘》吹得神乎其神。

拿人手短,吃人嘴軟,大號也要恰飯,這大家都理解。但問題是片方明知自己手裡是部愛而不得的純愛片,為何要生往「硬核科幻」上湊?難道片方是認為這兩類作品的目標用戶有什麼重疊?

說白了,還不是流量惹的禍。從年初《流浪地球》火爆開始,《上海堡壘》的宣傳就從」愛情兼科幻「簡略成了「科幻」。當時隨著《流浪地球》和《瘋狂的外星人》上映,網絡上正在熱炒「2019科幻元年」的概念,於是《上海堡壘》便順水推舟地給自己披上了「科幻」的外衣。

其實這不難理解。《流浪地球》玩的是「科幻+硬核」,票房Get,口碑Get;《瘋狂外星人》玩的是「科幻+幽默」,票房Get,口碑Get;到《上海堡壘》這,怎麼就不能玩一把「科幻+言情」?

話是這麼說,但片方似乎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點。近幾十年,中國所有類型的電視劇幾乎全部是在講談戀愛的故事:醫療劇是醫生談戀愛;政法劇是律師談戀愛;古裝劇是古人談戀愛;神話劇是神仙談戀愛......

扯來扯去,無非就是換著人談戀愛,對此觀眾早已審美疲勞。只是誰都沒想到,《上海堡壘》會一邊給自己貼上「科幻」的外衣推高觀眾期待,一邊掏出言情片來糊弄觀眾。

這口碑再不崩那真是見鬼了。



流量明星之坑


從2015年開始,國內影壇掀起了「流量為王」的時代。有業內人士回憶:「在某些資方眼中,流量小生的粉絲們根本不關心劇情,只關心演員。」

那是一個瘋狂的年代。2016年《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在西安宣傳時,有人問導演張一白:「《從你》與同期上映的影片相比有何優勢?」他直言:「我們的優勢就是有楊洋。」

不過現實是令人尷尬的。

2018年,有人統計了當年上映的「流量電影」:吳磊主演的《阿修羅》上映3天即撤檔,票房不足5000萬;李易峰主演的《動物世界》票房5.1億,貌似不少,但仍難以收回成本,導演甚至公開承認「嘗試失敗」;吳亦凡主演的《歐洲攻略》票房1.53億,連帶把梁朝偉拖下了水(該片創下樑朝偉2007年《色·戒》後最低票房成績)。


在微博上能雙手遮天的流量小生們,在大熒幕里的票房號召力卻打了個不小的折扣,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時代在變化,明星的定義也在變化,這些流量明星與傳統明星的玩法本就不同。

在過去幾十年中,傳統明星的核心競爭力無疑是作品:靠作品打榜、靠作品維持話題、靠作品讓觀眾臉熟,作品是傳統明星的「命根子」。作品的關注度就像高中生的高考成績,都是可以量化的標準。

但現在流量明星玩的並不是作品,而是「人設」。他們將微博當做戰場,將社交媒體當做「演戲的平台」,觀眾心中的形象本身就是他們的「作品」。至於電影、歌舞、才藝等藝術作品,對他們來說只是個錦上添花的東西。

看到這,很多人已經讀懂,流量明星的核心競爭力是「自己的形象是否討喜」,而這裡的「形象」並不是通過電影等作品來維持的,而是社交媒體上的「人設」。粉絲願意為他的「人設」買單,但不一定願意為他的作品買單。


《上海堡壘》開機是在2017年,那時不僅是鹿晗的「頂流」時期,更是中國影視界的「流量明星之春」。據業內人士說,當時網際網路與傳統企業一股腦擠進了影視圈,他們既不懂劇本又有無限的「創作熱情」,於是便催生了那個畸形的電影市場。

一些片方不去花心思好好打磨作品,反而成天想靠流量小生來割觀眾的韭菜,這如意算盤打得也太響了點……

好在觀眾終究是不好糊弄的,用爛片和流量小生圈錢的時代也終將一去不復返。《上海堡壘》流量、票房雙撲街,似乎也暗示了當初那扇被鹿晗打開的「流量之門」,像是命中注定一般地由他自己關上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FcFhmwBvvf6VcSZqKI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