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升職、加薪,必須要提高職場核心競爭力。無論做什麼工作,想要真正做到很出色,都要不斷投資自己,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我想辭職,換個工作」,朋友突然說道。
我問:「為什麼呀,你現在乾的不是挺好的麼。」
「好啥呀,最近公司新招進來一個同事,工資待遇與職位都比我高出好多,我都在公司工作了這麼多年了,青春與時間都奉獻給了公司,升職、加薪從來沒考慮過我,按照我的工作經驗與年限,怎麼著應該也是老員工優先吧。」
我一時不知怎麼安慰,我把之前在網上看的一個職場故事分享給她:
一個人跑去和老闆說:「我都來公司5年了,怎麼說也有5年工作經驗了,為何不給我升職加薪?」
老闆說:「你不是有5年工作經驗,而是一個經驗用了5年!」
是呀,你是有5年的經驗了,但是你的一個經驗用了5年。
如果公司想要換掉你,想必你自己都找不到留下的理由,因為你並沒有職場中的該有核心競爭力。
你的這個經驗不叫經驗,只能說時間。
員工會這樣的想法:給我這點工資,憑什麼讓我加班加點做那麼多事?
老闆通常都會這樣看待員工:他/她這樣的工作態度與結果,還想讓我給他/她高工資,不開了都是我善良了。
要想不被淘汰,關鍵就在於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職場價值,而一個員工的價值的體現,就是其職場核心競爭力。
個人職場競爭力的體現,並不是說進了「BAT」就代表了優秀,平台越大的公司,分工越細化,流程越標準,每個人的作用越有限。
現實情況是,很多人在大平台工作的時間長了,誤以為平台的優勢就是個人的能力,等他們脫離平台優勢,獨立自己做事情時才會發現無處下手。
職場核心競爭力的塑造,會讓你個人越來越不依賴公司,個人就是品牌,你就是自己品牌的塑造者。
職場核心競爭力塑造是一個長期過程,知乎大V崔城靚說,職場人要掌握一門「硬功夫」,這個硬功夫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職場核心競爭力可以劃分為三個方面十二項能力,這三個方面分別是自我管理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
01
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是依靠主觀能動性有意識、有目的地對自己的思想、行為進行轉化控制的能力。
在職場中,最重要的四點核心能力是抗壓力、目標力、學習力和專業力。
1.抗壓力
職場處處充滿挑戰,隨時可能有重大緊急任務到來,加班加點在所難免。
你必須要能控制住壓力,保持鎮定,發揮正常水平,把問題解決掉。
能力越大,責任越強,往往壓力也會越大。
如果在帶領團隊的時候,領導人先垮掉了,也就談不上繼續戰鬥了。
病理學家漢斯·塞利認為壓力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是能促進成長的積極壓力,另一種是遏制發展的消極壓力。
我們需要調節的是消極壓力,因為它會給我們帶來不良的影響。
積極思考是應對壓力最有效的方式,我們要做審慎的理性樂觀派。
2.目標力
雖然公司每年都有大的目標,但是很多員工無法將其拆解成自己的目標;
除此以外,對自己的未來沒有規劃,沒有自我成長的方向感。
雖然做了很多事情,但是無法觸類旁通,將所有的成績拼成一張更宏偉的藍圖。
要分別設立職場目標和個人目標,分成長期(3-5 年)、中期(1 年)、短期(每月、周)三種方式。
一定要把目標具體化,用數字表明進度,定期評估,有反饋的堅持才能長久。
3.學習力
很多人進入職場就鬆懈下來,放棄學習其實就是放棄成長。
職場中雖然不像學校裡面有很多硬知識,但是卻有數不清的軟技能,是需要觀察、模仿、實踐、總結才能體察的。
在職場學習,很多時候是要自己去發現問題,並搞清楚為什麼的,這比課本知識還要難。
職場學習的成果效益反饋較慢,當你偶然間發現別人的進步(其實是對方已經獲得顯著優勢),再去學習就已經來不及了。
保持續的學習精神,需要你與明確的目標相結合。
維持生活就已經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工作的時候非常容易分心,你需要有更專注的精神。
傳授是更好的學習,你可以總結出一本操作手冊,寫一篇論文,或者在實踐中指導其他人,這樣更有利於你學習能力的提高。
4.專業力
這是你接受過系統性教育或培訓,有著完整的知識結構的領域。
經過長期積累,你擁有大量經驗,並且在這個專業圈子領域有了一定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這就是你的絕對領域。
在知識大爆炸的時代,每個人在任意一個領域裡都有學不完的知識,但你掌握得越多,就越有可能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
在逐步強化自己的專業力的時候,你還要觀察市場與社會的需求變化。
即使在傳統的知識領域,也會因為其他行業的發展而發生變革,讓自己的專業能力與市場保持同步,才不會被淘汰。
你也要加強與專業領域裡其他人的互動,這樣才能打造自己的口碑和品牌,獲得更多的資源。
02
人際溝通能力
人際溝通能力,既包括你理解別人的能力,也包括你讓別人理解的能力。
在溝通中,形象、肢體語言、對話、電子郵件等都是人際溝通能力的體現。
1.親和力
提高親和力,最重要的是在意別人的情緒和感受,發自內心地去微笑、寒暄,也就是走了心。
每個人都喜歡有溫度的人,處處留心,在意細節,才更容易讓人感到溫暖。
你也可以學習身邊那些有親和力的人,模仿他們是進步最快的方法。
2.靠譜力
人際關係往往不是一錘子買賣,靠譜力是建立在長期合作與互動基礎上的。
你過往的經歷和個人標籤,也能體現出你的靠譜力。
靠譜力也會清除彼此的戒備心,更容易讓雙方坦誠相待,提高溝通效率,降低溝通成本。
第一印象往往根深蒂固,並且對方的反饋會加強你對第一印象的堅持,守時、禮貌、不輕易承諾、舉止穩重都能體現你的靠譜力。
尤其是在合作關係中,你一定要靠譜才能贏得再次合作的機會。
3.人脈開拓力
英國牛津大學的人類學家羅賓·鄧巴提出了「150 定律」。
社交網絡統計數據表明,普通人的資源和智力將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網絡的人數是148人,四捨五入大約是150人。
但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陌生人社會,我們是通過弱關係和契約精神開展合作的,弱關係帶來的信息和資源交換才真正是你成功的關鍵。
你必須要結識更多的人,快速獲得陌生人的好感,互換有用信息,才能開展業務。
弱關係強調等價交換,要別人記住你,你一定得有些亮點,能讓其他人覺得有用才行。
4.理解力
職場涉及眾多利益的平衡,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大家不可能直截了當地說話,尤其是在公司內部,你要讀懂弦外音。
不同場合、不同身份、不同立場代表著不同的利益方,大部分的領導發言、同事間討論都是基於底層的需求,不要局限在談話本身。
理解力是軟技能之一,沒有教科書,你需要在與人溝通的時候不斷地反思、總結。
對於經常見面的重要人物,你可以記錄長期以來的談話關鍵詞,為人物畫像。
你甚至可以把不同的人歸類,從不同人身上學習,舉一反三地去練習。
03
團隊協調能力
團隊協調能力,絕大部分的工作都需要一個團隊來完成。
即使你只是剛進入團隊的普通一員,如果你站在領導者的角度看問題,也會更好地完成任務。
公司偏愛當過學生幹部的應屆畢業生,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當過領導的人,才更容易被領導,他們有著領導者的全局觀。
1.協調力
團隊就是要集中大家的時間和資源去完成一項任務,協調每個人的時間,各部門的資源才能更好地去戰鬥。
協調力是一種綜合能力,集平衡調整力、溝通中介力、成功推進力於一體。
個人在團隊中做的事情越多,獲得的權力就越大,能協調各個方面關係的人自然而然地會成為未來的領導者。
這是一項綜合能力,要在實踐中歷練,要參與到不同的團隊,分析每一個角色的特點,向領導者學習。
2.領導力
領導力是在管轄的範圍內充分地利用人力和客觀條件,以最小的成本辦成所需辦成的事,提高整個團隊辦事效率的能力。
領導力的本質是影響力,你可以拆解任務,分派下去,協調各部門關係,做出成果,收穫成功。
風起於青萍之末,你可以先從領導幾個人開始,越往上走,越是在把握方向,平衡各方利益,分配資源。
作為年輕人,你一定要邁出第一步,爭取機會成為領導者,哪怕只是領導一個人。
3.表達力
即使同一個團隊中,也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溝通是減少不對稱的最重要方法。
表達力,就是你分配的任務、闡述的觀點,要讓別人理解。
表達能力強往往意味著邏輯好、簡潔、重點明確,讓對方很快能知道你的需求。
表達力不局限於語言,也體現在你寫的郵件、留的便簽,甚至是拿出的作品上。
你要很清楚自己的需求,釐清任務的重點,以合理的先後順序甚至是框架,把你想表達的事情發布出來。
這需要你多思考任務的難點,理解對方的能力,照顧對方的情緒,分清對象和場合,以便更好地讓別人理解。
4.傳授力
你不可能一個人把所有事情做完,你要把自己掌握的知識或技術教給別人,讓他們幫你去具體實現。
職場中,師徒關係也是非常穩固的同盟關係,可以收穫更多的支持者。
掌握傳授力的四個方法:
- 我們要學會處理傳授方與受教方的關係,傳授方要儘量跟受教方形成平等的夥伴關係;
- 傳授方要有意識地跟受教方建立和諧關係;
- 傳授方應該發揮聆聽和提問的能力,不要滔滔不絕地說出所有的東西;
- 傳授方要學會誇獎和責備的技巧。
對於一個人而言,如果老闆沒有主動地給你加薪水,或者你沒有和老闆談提高薪水的實力,那就意味著:
在勞動力市場,你沒有定價能力,也就意味著,你的核心競爭力水平不高。
如果你的職位是隨便一個新手都可以做的,那你真的該重新考慮一下了。
職場中,你會做一件事,這叫能力,但是你到社會上一看,大家都會做,那麼你就沒有競爭力,地位自然也就可有可無。
因此,無論做什麼工作,想要真正做到很出色,都要不斷投資自己,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生活的真實性就在於,你每取得一個成績都需要紮實的努力。
打造職場競爭力並非一朝一夕,你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稍有側重。
大成功靠時代,小成功靠自己。
真正厲害的人,都在暗下硬功夫,像打磨藝術品一樣塑造自我,用科學的系統方法論不斷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