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湖南,我在千姿百態的吊腳樓中鄉愁涌盪

2019-07-08     貓子沖里有1頭朱

裊裊的炊煙、永恆的古井、斑駁的老屋、爺爺的煙斗、奶奶的裹腳是土家兒女的牽掛,磨不掉的鄉情,特別是那別具一格的土家吊腳樓,像一串優美的文字一直鐫刻在我的心上,是我永遠抹不去的鄉愁。

土家吊腳樓屬於典型的中國南方干欄式木構架建築。它依山而居、順勢而建、合理規劃、不損良田,其建造過程、結構功能、外觀造型、室內空間營建,直接或間接地蘊含了土文化理念,體現了土家族獨特的文化精神,一代代土家人非常重視對土家族傳統民居建築的傳承和保護。


土家吊腳樓多數依山而居、聚而成寨。其集聚地屬於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炎熱多雨,為土家人民提供了一個較為舒適的生活空間,由於歷代朝廷對土家族實行屯兵鎮壓政策,把土家人趕進了深山老林,導致其生存條件十分惡劣,加上生存的環境中多數是少田少地的自然條件,土家人只好在懸崖陡坡上修建吊腳樓,其結構和樣式更能適應這種環境。土家民居的樣式主要是以吊腳樓群為主,選用的木材十分講究,內涵豐富很有實用性。吊腳樓可分為半截住吊、半邊吊、雙手推車兩翼吊、吊鑰匙頭、曲盡吊、臨水吊、跨峽過澗吊等。富裕的人家還特別注重雕樑畫棟,檐角高翹,石級盤繞,大有空中樓閣的意境。

土家吊腳樓的建造多為兩層樓建築,修建時,一般都選用椿樹或紫樹,椿樹、紫樹因諧音「春」、「子」而吉祥,意為春常在、子孫旺。在加工大梁時特別有講究的,加工大梁稱為「架大碼」,在樑上還要畫上八卦、太極圖、荷花蓮籽等圖案。在八卦中繪有太極的圖案,兩邊則分別包含了「干」、「坤」圖形,而且八卦一定要掛於正門房樑上的正中。「排扇」即把加工好的樑柱接上榫頭,排成木扇,然後選好黃道吉日「立屋豎柱」(也稱上樑)。寨上的弟兄叔侄都要來幫忙,上樑之前一定要先進行祭粱,然後眾人齊心協力將一排排木扇豎起,這時,鞭炮齊鳴,左鄰右舍送禮物祝賀。立屋豎柱之後便是釘椽角、蓋瓦、裝板壁。二樓的陽台也全是採用木結構的干欄式建築。土家人房屋內部結構一般都為一正兩廂,個別也有一正一廂。


吊腳樓一般都建於山溝,河水兩旁,其地勢傾斜度較大的山坡高坎上,呈虎坐形,以「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為最佳屋場。講究朝向,或坐西向東,或坐東向西。房屋一邊建於高地,另一邊則臨空,以幾根較大的木柱作支撐,成「吊腳」樣式,這就是「吊腳樓」的由來。從外形看,吊腳樓多為九柱落地,橫樑對穿,實為一種典型的穿斗式建築。樓台懸空,分上下兩層,只有繞樓的曲廊上有一排柱懸於空中,整棟木樓像人吊著一隻腳站著。木樓皆屬五柱六掛或五柱七掛的穿斗式木結構,具有鮮明的隨地而建特點。上層寬大,製作工藝複雜,做工精細考究。屋頂歇山起翹,有精美的雕花欄杆及門窗。土家人把吊腳樓稱為「走馬轉角樓」或「轉角樓」,俗稱廂房叫「馬屁股」。在土家人的意識中,吊腳樓猶如奔騰怒嘶、開疆拓土的馬。更有意思的是,吊腳樓的外觀與馬也有幾分相似,尤其是那半空懸吊的木柱,高高翹起的檐角,頗似騰空欲奔的馬的雕塑。土家吊腳樓不用一釘一鉚,但結構非常嚴密,渾然一體,十分牢固。


木結構的優點是:一是承重結構與維護結構分開,建築物的承重全由木構架承托,牆壁只起維護和分隔空間的作用;二是為了適應不同的氣候,不同季節,可以處理房屋的高度、牆壁的厚薄以及門窗的位置和大小;三是由於木材的特有性質與構造節點還有伸縮餘地,即使牆倒了而房屋不倒,減少了地震損害;四是最大的優勢在於就地取材和加工製作,減少了成本。

土家吊腳樓群是集建築、繪畫和雕刻藝術為一體的珍貴的民族文化結晶,也是土家族建築藝術史上的傑出代表。從屋脊造型到粱柱、走廊欄杆、挑枋頭、支柱的下端,再到檐板和門窗的裝飾和石柱的基部,土家人都特別講究裝飾和雕刻的藝術。這些都凝聚了土家人民的智慧和文化底蘊。

土家吊腳樓上的門窗雕刻裝飾造型生動多變,題材豐富多彩,與青瓦木牆相互映襯,素雅明凈,凸顯了土家族傳統建築裝飾中精緻的木雕藝術、靈巧手法,展現了土家工匠們的精神。蘊含了土家人熱愛生活,熱愛自然,追求幸福,逐夢小康的情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3yarmwBvvf6VcSZy-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