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時間,一定要去花溪走走,結伴或者獨行,都可以享受一份溫馨、純潔的心境,但可以悠然地在行走中度過一段輕鬆的時光。
花溪,想想就浪漫無限的地方;寫下這兩個字,就讓自己內心充滿了憧憬和渴望。花溪,是一個讓人去過就再也忘不掉的地方。
花溪是一個行政區的名字,也是美麗風景的化身,它地處長江、珠江分水嶺,是貴陽市著名的生態區。這裡歷史悠久、風景秀美, 素有「高原明珠」的美譽,是著名的風景旅遊區,以十里河灘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孔學堂、花溪公園、天河潭、青岩古鎮、苗鄉高坡最為著名,被稱為「貴陽人的後花園」。
花溪,一個處處流淌著快樂和幸福的地方;花溪,一個讓貴陽人驕傲的妙曼之地。
到花溪區,讓悠然的心情覆蓋上所有動人的詞彙,走在花溪的街上,聽到一首叫《爽爽的貴陽》的歌,聽那歌詞,感悟花溪的美,人一下子就會微醺或者酩酊。我不知道花溪這個名字是誰取的,但在花溪耳聞目染那些風情,心瞬間就被淪陷了。
當地的朋友告訴我說南明河滋養了貴陽這座城市,作為南明河上游的花溪是這條河上最美的地方。
花溪以風景秀麗著稱,承載了貴陽人太多的美好記憶和故事:春天到花溪公園踏青,夏天到花溪河戲水,秋賞黃金大道落葉,冬逛青岩古鎮購年貨……
是的,無論春夏秋冬,風都會準時把睡夢裡的花溪吹醒,黎明的曙光披掛在花溪的大街小巷,目光里,那些樹葉、花瓣、小草,哪些建築、廣場、走過的人群,燦爛了這裡的故事。季節,讓時光演繹成隱者的夢,歲月,引領了花溪不斷進取的時尚和光榮。
那些久居的老人,說起花溪的變化最有感慨,仿佛那些激動人心的歷史瞬間就在眼前交織;仿佛就能觸摸到一個時代的脈搏。花溪的歷史見證了歲月前行的腳步,它的勃興,在時代的旅痕里很濃、很溫馨,如同符號,在歷史長河裡成為貴陽開拓創新的精神寫照。
花溪隨時在文字和目光里找尋,找尋蜷縮了很久的快樂,找尋生命里寄存的風景,打撈那些被遺忘了的感動。然後將它們過濾,沉澱,在流年裡絢麗成花。
隨著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擴容,花溪已從城市近郊變成貴陽的中心城區,高樓大廈間,那片自然的山水風光一直美麗著,用涓涓細流潤澤出一方幽靜的天地,讓花溪成為貴陽人在城市喧囂中放飛心靈的凈土,成為外地人體驗爽爽貴陽的最佳首選地。
花溪河如碧綠的玉帶,將十里河灘、花溪公園、黃金大道、鎮山李村、天河潭等一處處美景串連編織在一起。這些美景,是大自然的傑作,更是貴陽人用心經營的結果。
花溪河就像她流經的這座城市一樣,一路走來,接納包容了無數支流,在雕琢出兩岸風景的同時,更孕育出這塊土地上的鐘靈毓秀和悠悠文脈。
處於鬧市之中的花溪公園,是貴陽很著名的風景區。早在清乾隆年間,鄉賢周奎就率子孫在花溪河岸邊的石山間建亭台樓閣,在溪中疊石為壩、瀦水為潭。到民國時期,貴陽縣長劉劍魂將這裡正式闢建為公園。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對公園多次進行了修復和改擴建,如今的花溪公園真正讓人感受到哪種「風景出自然,非為人力造」的樸素之美。
在花溪南面還有一個你到貴陽必須要去走走的地方,那就是古鎮青岩,作為AAAAA級風景區,小鎮兼容並收多種文化,佛、道、基督、天主等多種宗教和睦共存,是貴陽城這個「五方雜處」的移民城市的縮影,是這個城市開放性和包容性的代表。
青岩古鎮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一座始建於明洪武年間的軍事要塞,是古代貴陽通往雲南、廣西的戰略咽喉要地。遙想當年,明朝皇帝朱元璋為了鞏固王朝統治,為平定疆域,集結30萬大軍進軍西南,一路所向披靡,刀光劍影,殺聲震天,掃清了西南元朝留存的頑寇。為穩定江山,後來朱元璋採取了「屯田戍邊」政策,部隊戰時為兵,閒時為農,形成了典型的「屯堡文化」。青岩古鎮就是當時的「青岩堡」,是那個時代「屯田戍邊」的縮影,迄今已有600多年歷史。
觸摸著古鎮的牆門,仿佛走進了悠遠的時空穿行。這座明清時期的古鎮,在陽光下靜靜地聳立著,和清淡的晨霧一起流動著歲月曾經的滄桑,仿佛一位老人安靜地坐在光陰里。
貴州歷史上第一位狀元趙以炯的故居就在青岩古鎮中心, 望著懸掛的「文魁」匾,仿佛有一股書香風範迎面襲來。除此之外,古鎮還有清代著名詩人周漁璜的故居、孫中山大元帥府秘書長平剛先生的故居、「青岩教案」遺址;抗戰時期周恩來、鄧穎超、李克農曾經居住過此地。所以青岩古鎮在歷史上更是一塊藏龍臥虎的地方。
古鎮的街道上鋪滿了青石板,走在上邊,仿佛走在歷史的隧道里。走累了,找家店鋪坐下來,品一品茶,如同站在時間的連接點, 記憶里有N多年先人的模樣,那些故事裡,不僅僅只是神奇,那些日子,演繹一片片芬芳。
青岩古鎮巍峨的古城樓,與城牆連接在一起,逶迤而上,直接延伸到鎮口一側的山頭。走在城樓和樓台的道上,到處旌旗招展。氣勢恢弘的古城牆蜿蜒在山澗,城牆內的灰磚青瓦在陽光下顯得有點厚重。600多年的時代變遷,如今的城樓上已不見兵戎相見、戰鼓擂動,只見青草茵茵,綠樹環繞,精美的石碑坊,錯落有致的古民房,參天的古油杉相交在一起,一派和諧和溫暖。
除了花溪公園和青岩古鎮,花溪可以走走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天河潭、比如苗鄉高坡,歷史的風一直在吹,那些永恆的風景纏繞了兒時的紫藤。讓歲月的露水洗清固執的堅守 ,一個一個讓人留戀的地方,讓風景瀰漫在光陰的路上 。
在花溪,那些變遷的故事在百姓生活的縫隙間飄逸,如一副丹青,濃郁的甜香,純潔、空靈,像一個清涼的女子。讓暗香浮動在身邊。在彳亍之中,聽任歲月落地,在我們生命歷程的歲月里,然後成了雲一樣翁郁的記憶。
清醇的香味擴散四方,在時間的高度上,迴響著一聲嘆息。在日子的最深處,想起花溪遠去的歲月里那些前輩的汗水、拼搏和背影。
飄蕩的故事像醞釀已久的幸福,溫暖了這裡的四季,這座魅力無限的城區生動、寧靜。望風懷想,那些美麗幸福的日子,與這裡有著一樣的風韻、一樣的勤勞、也有一樣清醇的故事,讓時光停留於某處,讓青春飄散。
那些詩歌在耳邊迴繞,幸福或者痛苦 ,視野內外,飛鳥滑過前世的天空,一絲光線被裁剪成幽怨和幸福,歷史伴著微風走來,在半掩的書上,也在寂靜的心上 。
夕陽下,誰的召喚,盪起一個個幸福,溫暖花溪許多平淡而幸福的日子。
作者簡介:胡慶軍,男,筆名:北友,1969年12月生,河北省黃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