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悟人生」批評的善意

2019-12-09     洛陽百姓生活

  

文/曹會智

  有朋友告訴我:「你發現我哪點做的不好,儘管批評我。」我苦笑了一下。一個人活著,越學習越知道自己的不足,見過的高人越多越知道自己的差距大,所以,我感覺自己一身的毛病,怎敢輕易去批評別人? 我之能做,只能是更多的自律,笨鳥先飛,弱鳥先飛,用更多的勤奮,努力做好自己。

  別人對我的批評,有些我聽了,明白了,聞過則喜,改了,心存感激,但有些批評,因為我的愚鈍,難以領悟,不知如何修正自己的言行,很可能辜負了人家的好意。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所以說,一個人的自我批評可以常有,但批評別人其實很難。

  何為批評?批評有兩種含義:一是基於美學意義的解釋,指通過運用理論方法對作品進行梳理(試探性評判與論證式評判),如文藝批評;二是基於狹義的生活習語,專指對缺點和錯誤提出意見,如批評他對顧客的傲慢態度。

  批評的本意絕對不是去打擊一個人,否定一個人。如果用「你不行!」「你是笨蛋!」、「你是懦夫!」等言語去批評別人,非但起不到幫助的作用,很可能令人心寒,自暴自棄。當然,激將法例外。

  批評也不是個人情緒的隨意宣洩,不是無休止的抱怨,不是橫加指責。如果用「我說了多少次了,你就是屢教不改,你不可救藥!」,「你吃到苦頭了吧?我早就說過,你不聽我的話,活該你倒霉!」等言語去批評別人,是評判者帶著憤怒的指責和幸災樂禍般的嘲諷,只能讓人感覺這是在自己的傷口上撒鹽,拿刀在已經滴血的心上再刺一下,更加痛苦,怎麼會感受到愛的溫暖?

  真正的批評,一定是發自心底的善意,是淺顯易懂的道理,是具體明晰的指點,就事論事,既有原則,也可操作,能讓人茅塞頓開,幡然醒悟,讓人吸取教訓,知道自己今後該怎麼正確做人做事,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

  貼標籤之類的批評是否定,謾罵式的批評是責備。惡語相向的批評是語言暴力,非但不能彰顯善意,還會事與願違,適得其反。而高深莫測的批評,則更像是一種語言的玩弄,缺乏幫助別人的真誠和溫度。

  千古知音最難覓,嚴師諍友常銘記。醍醐灌頂充滿愛,批評背後是善意。批評的善意因為真誠,所以可以春風化雨,可以溫暖人心,可以贏得尊重,可以贏得感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mmY8m4BMH2_cNUglPs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