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了, 終於不用在「公路集市」上賣菜了

2020-04-27     濰坊檢察

來源:漣水檢察


「以前老街賣菜的攤子齊刷刷地擺在路邊,大家買菜都提心弔膽的,匆匆買完趕緊走,每次大貨車過來的時候,我都替路邊商販捏把汗啊,以後好了,鎮政府幫我們規劃了新的集市點,寬敞又安全……」

淮安市漣水縣某鎮某街一個買菜的老大爺喜笑顏開地對回訪的檢察官說。

日前,淮安市漣水縣人民檢察院結合辦理的一起交通肇事案就占道經營30餘年的「公路集市」,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發出檢察建議,督促該「公路集市」搬遷,並推動在全縣開展國省道路域環境專項整治。


這個「國道上的集市」太危險

今年3月份,該院特殊群體辦案組在辦理一起交通肇事致多人傷亡的案件時發現,案發地位於漣水縣某鎮鄉村道某街路口與233國道交叉路口處。視頻監控中熙熙攘攘的人群引起了辦案組的注意,按理說國道上應該是車來車往,為什麼反而是一副趕集的熱鬧景象?為什麼此次事故中傷亡的是毫無關聯的三個人?背後存在什麼樣的社會治理問題,如何才能實現懲治與預防的雙重目的?帶著上述疑問,該院特殊群體辦案組主動到實地勘察事故地點。

辦案組經走訪發現,該「公路集市」形成已有30多年之久,商販們在路邊、甚至國道上擺攤設點兜售商品,逢集時更是被圍的水泄不通,趕集的人在公路上駐足談閒,根本不理會過往車輛,吆喝聲和喇叭聲交織,垃圾遍布路面,給過往車輛和行人帶來極大不便,嚴重危及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特別是對於農村來說,留守老年人、未成年人是大部分群體,存在極大道路交通安全隱患。

「一手下」新模式讓辦案更順暢

若是以前,發現這樣的安全隱患後,刑事檢察部門一般會將線索移交至民事行政檢察部門審查處理,線索轉辦交接後,新的承辦檢察官需要重新熟悉案情、調查走訪,大大影響了辦案效率。但今年不同了,漣水縣檢察院為打通檢察業務銜接的堵點,緩解基層院案多人少的矛盾,優化內設機構職能職權配置,將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案件交由專門辦案組審查處理,對涉及特殊群體合法權益的刑事、民事、行政及公益訴訟四大檢察業務實行一「竿」到底,為深度參與特殊群體保護社會治理打開另外「一扇窗」。

3月9日,在全面深入剖析「公路集市」危害性的情況下,解決上述占道經營問題、消除道路安全隱患,該院向漣水縣某鎮政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督促鎮政府合理規劃,建設安全、固定的集市點,加大交通安全法規宣傳力度,引導農民群眾深刻認識占道經營危險性,不再從事相關經營行為。同時向縣交通主管部門發出檢察建議,督促對該縣國省道路交通安全運輸情況開展專項整治,及時發現並清除容易造成群死群傷風險的占道經營攤點,凈化路域環境,保障交通運輸安全。


檢察建議解決困擾30多年安全隱患

檢察建議發出後,鎮政府高度重視,第一時間召開了會辦會,規劃設置了新的集市點,並通過在233國道兩側張貼橫幅、入戶走訪等多種方式,宣傳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告知新集市地址,引導商販進駐。同時建立起以村級巡查為主,城管、民警、聯防隊共同參與的聯動巡查機制,形成整治合力。

漣水縣交通局亦開展縣域內國省道路域環境專項整治活動,清除占道經營攤點115處,並加大233國道某街道口安保設施建設,防止交通事故的發生,並要求公路站對轄區內國省道責任路段每天巡查不少於1次,為村民出行打造出「暢、安、舒、美」的公路通行環境。

「這個案件是我們創新特殊群體案件集中辦理模式的一個縮影,下一步,我們還將立足檢察職能不斷創新工作舉措,為特殊群體社會治理貢獻更多的檢察力量。」 漣水縣檢察院檢察長劉慶國解釋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BWrunEBiuFnsJQVz2_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