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文科第一名無緣清北甚至南大?江蘇高考制度再檢討

2020-07-29     現代與經典

原標題:江蘇文科第一名無緣清北甚至南大?江蘇高考制度再檢討

「從人才選拔的角度來說,江蘇這種制度是會錯失一些人才的。有些學生在某一方面有特殊的天賦,但是別的學科又比較差,就失去了入讀名校的機會。但是任何一種高考制度都有可能錯失一些人才,所以不存在所謂「可不可惜」。」

—— 南京江寧高新區中學校長 芮火才

在人們一貫的印象中,各省的高考第一名,那一定是清華北大等名校隨便挑的頂尖人才。

但是,今年江蘇省的高考文科第一名白湘菱同學,竟然上不了清華和北大,甚至連南京大學都上不了。

面對這樣的遭遇,白湘菱卻十分樂觀,她統一回應了大家的關心,字裡行間,透露著一種風淡雲輕。

白同學心態十分樂觀、洒脫,不愧是一省的高考文科第一名,這份從容值得我們為她祝福,也為她喝彩!白湘菱的班主任也表示,人生的選擇有很多,不一定考上清華、北大未來才是一片坦途。

但對於很多不了解江蘇高考制度的人來說,頗有點摸不著頭腦,全省最高分無緣清北,這是為什麼?

01

這事還得從江蘇省的成績劃分制度說起,江蘇省跟其他省的考試製度並不同,480的總分僅僅包括數、語、外這三門主科。

理科:語文160,數學160+40,英語120

文科:語文160+40,數學160,英語120

除此之外,還有兩門選修課的考試成績,是按照名次來決定等級的,共有六個等級:A+,A,B+,B,C,D。

A級為前20%(含20%)的考生(前5%為A+)

B級為前20%至前50%(含50%)的考生(B級里的前5%是B+)

C級為前50%至前90%(含90%)的考生

D級為90%以後的考生。

而對於這些檔次,各地高校的錄取也是有規定的。

比如,清華大學在2020年《本科招生章程》中明確規定:清華大學在江蘇省錄取時,對學業水平測試兩門選測科目等級最低要求為A+、A。

北京大學的要求是雙A+。

而其他大多數985高校,比如復旦大學、上海交大、浙大、中國人民大學等,都要求考生兩門選修科目最低等級都是A。

如果考生的選修課有C,他將無緣一本,因為一本的起點是BB。

也就是說,考生即使主科考的再好,如果選修課成績檔次不夠,也是進不去的。

舉個極端的例子,必修430分、選修兩個A+可以上清華;但必修430分,選修2個C只能去上民辦二本。

這並不是江蘇第一次出現高考第一名去不了清北頂級名校的事。

比如,2015年江蘇徐州的文理科第一名都因為這一情況被清華、北大攔在門外;2019年江蘇省南京市理科第一名也因此無緣清華北大,最後通過特招錄取到了中國科學院大學。

一次可以說是偶然,但接二連三就說不過去了。這背後,必然折射了江蘇現行高考制度的一些不足。

對此,我們採訪了南京江寧高新區中學校長芮火才,從專業的角度來看待江蘇高考制度。

Q

校長會

A

芮火才

在您看來,「高考狀元」無緣清北復交是不是很遺憾的事?

我覺得談不上。因為狀元這個說法本身就不是很科學,只能說這套試卷這個學生分數考得高一點,假如換一套試卷,也許「狀元」就換了一個人。

其次,也不見得一位高分考生,就一定比那些考試分數低一些的學生學習能力、思考能力等各方面素質高。

第三,既然定了規則,就要按規則辦事。原來的規則有自我運行的邏輯,不能隨意更改另外一種邏輯。

從大學角度來說,是否有錯失人才的風險?

從個體來說,我前面已經講了,不是說比「狀元」考試低一些分數的人就不是人才。只能說「狀元」考試分數比較高,但具體是不是一個人才也很難說。

從人才選拔的角度來說,江蘇這種制度是會錯失一些人才的。有些學生在某一方面有特殊的天賦,但是別的學科又比較差,就失去了入讀名校的機會。但是任何一種高考制度都有可能錯失一些人才,所以不存在所謂「可不可惜」。

江蘇目前的高考制度有什麼先進的地方和缺陷?全科均衡的教育理念真的合理嗎?

這是一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事情。

對於選拔制度,世界上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選擇。從理論上來講,江蘇用的就是世界上很多國家採用的模式,即每一門都要達到一個基本要求。

但江蘇和國外不同的是,國外是先定專業,定好了大學要學什麼專業,選科的時候就要和這個專業結合得非常緊密。而江蘇則是先選科目,等到大學報考的時候受學科限制。

江蘇原來的模式更強調人的選擇性,因為考的科目也比較少,從理論上來講,也可能會降低一下學生的學習負擔,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自己喜歡的專業上,學得更深。

很難說哪個制度好哪個制度不好,高考方案之所以在不斷地改,就說明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東西。

全科均衡的教育理念也不能說它不合理。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定位,清北可能就定位全能型人才學校,要全面發展。普通的學校也提不起這樣的要求。有的學校從學術的角度考慮需要「全科均衡」這樣的一個要求。

另外,其實也有「虛榮心」的要求,清華北大作為中國的頂尖名校學校難以接收B類考生。

種種考量是非常複雜的。

2021年江蘇又將實施「3+1+2」的高考新方案,這是否意味著現行高考制度的一個失敗?

第一和個人的價值取向有關係,每個人對高考制度、高考改革有不同的看法。

第二和管理者、有決策權和權利人的價值取向也有關係。他們可能感覺到原來的模式不太好,所以現在改成「3+1+2」。現在的教學高考更增強強調人的選擇性,納入計分的科目比原來增加了,現在沒有一個學科的限制。

原來達不到A+、A,有的大學讀不了;有的學科達不到,有的專業報不了,比如說學生物理沒有考到A+,物理專業就不能報。現在如果物理考得很一般,但是總分很好,也照樣可以。但是如果要讀清華北大,每門學科都要好,還沒有說A+,只是A,也放寬了一點,這個規定也有他的思考。

這個新方案折射了未來高考改革的什麼新方向?

這個方案並不是新花樣,別的很多省市都用過新高考方案了,變來變去就是這樣。有的省可能是「3+2」模式或者「3+3」的分科模式。

所以如果要說新的話,有兩點新意。一個是進一步增強主體性,第二個是強調學生的選擇性、基礎性。首先要選擇語數英,從學科的角度來看,歷史和物理的基礎性好像比語數英差一點,但是這兩門學科很重要,所以要選一個,剩下再去選別的學科。這是選擇性和基礎性。

還有就是綜合性。打破了文理界限,學生選了一門理,後面還可以選文的,選了歷史後面也可以選化學生物。因為現在不是非常強調文理分科,非常強調考生的自己的意願,這也符合現代改革的方向。很久以前的「3+3」模式,學生要麼就選生物物理化學,要麼就選政治歷史地理,現在不是這樣了。

02

「全國高考看江蘇」,作為改革先鋒,江蘇省高考方案「十年四改」,最近的一次改革是在2008年。

2008年是江蘇高考的關鍵節點。

這一年,選擇題正式退出江蘇卷;

這一年,江蘇省經過此前長達三年的研究,開始推行普通高考改革模式為「3+學業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

這一年,江蘇卷迎來了賦分權重上的重大變革,總分由750分調整為440+40分,其中語文、數學總分從150分提高至160分,英語總分從150降至120分。另外有40分的附加題,根據學生選文理科的不同,分別放在了語文和數學卷的最末。

這項高考新方案一經問世,就飽受爭議:多名院士指責其有輕理化的嫌疑。重新修訂的新方案在初次實踐中就掀起了軒然大波,教育部追加了近5000個招生名額才將這場風波平息。

院士們的擔憂實在很有預見性,新高考方案的弊病日益凸顯。

江蘇高考這樣的等級計算方法,過於籠統、粗放,導致了許多問題。可以說,相比其他省份來說,江蘇高考是「地獄模式」,簡直就是偏門尖子生的遺憾,平庸者的屠殺:

只有主科計分,在政史地/物化生等科目有天賦的學生被埋沒;

總分數過於低,幾乎沒有容錯率;

絕對不能偏科,只要一門「瘸腿」科目就可能無緣一本。

十年過去了。2018年,江蘇省省委書記婁勤儉說:「高考是指揮棒,這個指揮棒要改改了。」此前幾天,他剛剛馬不停蹄到南京、鎮江、揚州三市實地調研。

對江蘇教育的憂慮來源於一組數字:江蘇高考參考人數逐年下降,從 2009年的54萬,下降到 2018年的33萬,甚至招生人數超過參考人數。

一項調查顯示,對於2008年江蘇高考方案,46%的老師、70%的家長認為它是「折騰」,未能發揮預想的作用。

江蘇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直言,2008年高考方案存在總分值低、選科功利化、學生科學素養低等問題。

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曾點評江蘇高考制度:

由於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本質上是水平性考試而只具備部分選拔性功能——具體體現在加試題上——以及獲得最高等級的群體比例過高,其區分度十分有限。如果仍然以分數作為招生錄取的唯一依據,大學將不得不選擇只能按照語、數、外3門高考科目成績來錄取,以避免社會質疑。

由於語、數、外3科在總分中的權重較大,中學勢必會選擇將其作為應試訓練的主要科目,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性理科教育將受到極大削弱。這一現象已經在江蘇省前幾年的高考改革中出現,曾迫使北大、清華等頂尖大學不得不大幅削減在江蘇省的高考招生指標,並相應大幅增加自主招生名額。

事實上,根據我們所做的實證研究,近年來江蘇籍學生進入大學之後的數理水平呈現出越來越明顯的下降趨勢,在參加物理、化學等國際奧賽的頂尖學生中,已漸漸難覓江蘇籍學生的身影。

種種跡象表明,江蘇高考,已經到了不變不行的地步。

結 尾

2019年4月,江蘇省教育廳公布了江蘇省普通高考綜合改革方案,江蘇將從2021年正式實施「3+1+2」高考新方案:

「3」指的是語數外三科,每門滿分150分;

「1」指的是物理和歷史任選一門,每門滿分100分;

「2」指的是在化學、生物、政治、地理中任選兩門,每門100分。

總分恢復為750分,語文、數學、英語科目將採用全國卷,同時合併本一本二錄取批次。到那時候,高考第一名上不了清華北大的現象應該就會不復存在了。

為什麼回歸全國卷?一方面,高考新方案與江蘇省此前的高考改革方案有異曲同工之處,另一方面,江蘇卷此前也已在逐年向全國卷「看齊」。

隨著高考「指揮棒」方向的轉向,江蘇基礎教育將走向何方,讓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校長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qxLonMBURTf-Dn5JMlX.html











推倒思維的牆

2023-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