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人感染,1人死亡 | 麥當勞緊急下架!什麼「便便」這麼毒?(不是諾如)

2024-10-26     京津冀消息通

當地時間10月22日,美國疾控中心宣布,美國爆發了與麥當勞相關的、嚴重的大腸桿菌感染事故。目前,10個州已經有49人因此患病,1人死亡,包括一名兒童在內有10人住院。

事故主要發生在落基山以西(西部山地地區)的多個州,CDC稱這些患者報告在發病前曾在麥當勞用餐,特別提到吃了「足三兩」漢堡

科羅拉多州公共衛生部門表示,該州報告了26例病例。一名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在感染大腸桿菌後死亡,州公共衛生官員正在與CDC協調處理。

CDC表示, 真正的病例數目可能遠高於目前已知人數,並且可能涉及更多州。 由於許多人沒檢測就已康復,病例數可能還會繼續上升,但 確定病例 是否屬於疫情造成,需要三到四周時間

目前尚未確定引發此次疫情的具體成分,調查重點集中在兩種成分: 新鮮的切片洋蔥和新鮮的牛肉餅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正在努力確認調查結果,並確認這些洋蔥是否在其他企業供應或銷售。

麥當勞表示,正在採取「迅速果斷的行動」來控制疫情。該公司已將相關漢堡從受影響地區的餐廳中下架,並指示所有當地餐廳從其供應鏈中移除其認定為可能造成疫情的洋蔥絲

什麼病原?這麼毒?!

大腸桿菌,學名大腸埃希菌,是人或動物常見的腸道細菌,一般無害。

能夠引起腹瀉的大腸埃希菌為致瀉性大腸埃希菌。致瀉性大腸埃希菌包括腸 致病性、腸產毒性、腸侵襲性、腸出血性和腸集聚性大腸埃希菌。

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的血清型 主要包括O157、O26、O45、O103、O111、O121、O145等。美國CDC表示,這次疫情引起的所有感染都與同一菌株有關:大腸桿菌O157:H7,是最典型且常見的一種血清型,具有 發病率高、致病性強、流行性廣等特點。

過去,O157:H7是一種罕見的血清型,認為是非致病性的。1982年O157:H7大腸埃希菌在美國引起了出血性腸炎的暴發。目前世界上許多已開發國家和一部分發展中國家都發生發流行,成為世界性的公共衛生問題。

多暴發事件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的數據,大腸桿菌O157:H7在美國每年導致60人死亡,每年記錄在案的病例總數約73000例。儘管感染率已從1999年的峰值下降,但由於 定期暴發,經濟損失和死亡仍在繼續發生。2018年,因食用被大腸桿菌O157:H7污染的萵苣導致210例感染,感染面積覆蓋美國36個州,96人住院,5人死亡。

1996年,O-157大腸桿菌造成的食物污染肆虐日本各地學校,近萬人中毒,也是人類首次全面認識該細菌。|Wikipedia

在我國也曾多次發生大腸桿菌O157:H7的流行感染案件。 1986年,大腸桿菌O157:H7在我國首次被發現,在江蘇省徐州境內的一名感染患者的排泄物中分離到一株大腸桿菌O157:H7。 1999年,江蘇省淮北部分地區發生O157:H7感染,涉及9個縣(區),共發現感染病例95例,死亡83例,病死率高達87.37%。 2000年,大腸桿菌O157:H7捲土重來,再度侵襲江蘇省,發現病例38例,死亡34例,病死率高達89.47%。

O157:H7生命力頑強

大腸桿菌O157:H7生命力頑強,在pH2.5-3.0的酸性環境下可存活5h, 在自然界的水中可存活數周至數月;不耐熱,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33-42°C,可在37°C的條件下快速繁殖,環境溫度達到45.5°C時停止生長, 75°C條件下1min即被滅活,但在低溫下能長期生存

研究表明,O157:H7可以存活於糞便、飲水槽和農場的其它地方,可以寄生在人糞便里數周。一般情況下,幼兒攜帶致病菌的時間要長於成年人。一項研究表示,5歲以下的孩子在攜帶致病菌17天後出現相應的症狀,38%的幼兒可能攜帶超過20天。

O157:H7很毒

也很「神秘」

1.志賀毒素:志賀毒素是目前發現的毒力最強的毒素之一,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具有 神經毒性作用;可致腹瀉,引起 腸黏膜破壞和腸道出血

2.溶血素 O157:H7:這種溶血素很「別致」,和已經報道的其他大腸桿菌產生的溶血素的DNA 序列和胺基酸序列都不同,是O157:H7大腸埃希菌所特有的。但是, 目前尚不能明確溶血素的致病作用和機制。

3.其他毒力:略。以上兩種已經夠狠。

食源性疾病

「糞-口」傳播

O157:H7在北美很常見,其中一些地方,甚至 比志賀菌和沙門菌引起血性腹瀉更常見。感染有明顯的季節性,6~9月為發病高峰。各年齡組均可發病,發病年齡最小為3個月,最大為85歲。兒童和老人易感,老人更易引發疾病。幼托機構、學校、敬老院、療養院等集體單位是容易發生暴發的場所。

家畜(牛、羊、豬)、家禽(雞)是O157:H7大腸埃希菌的儲存宿主攜帶病原菌的家畜家禽排菌時間可長達1年。病原菌在動物糞便中的生存時間也可長達至少半年。

美國FDA推特截圖,警惕污染」生菜「。

主要通過食用與糞便接觸的食物、水源傳播,動物性食品(包括家禽、魚類和牛奶)、水果和蔬菜等常見。 2009年至2018年美國和加拿大發生的40起疫情中,綠葉蔬菜是暴發疾病最主要的來源和傳播途徑。

20世紀80年代,多數的暴發流行是食源性的,包括食用了未全熟的漢堡包及其他牛肉製品和未經巴氏滅菌的牛奶等。但在過去10年,這一流行病學特點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一些低pH值的食物如義大利臘腸、醬汁和酸乳酪等也成為感染來源;水源性感染的暴發流行越來越多——未處理糞肥的的散播導致許多新的因素成為人感染的來源。

症狀可輕可重

慎用慎用抗生素

感染可以表現為無症狀感染、輕度腹瀉、出血性腸炎、溶血性尿毒症綜合徵、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以出血性腸炎(常在大便中見血)最常見。潛伏期為3~4天,可以長到8天,短到1~2天。

01

出血性腸炎

典型出血性腸炎的臨床表現為腹部劇烈疼痛,先期水樣便,繼而有類似下消化道出血的血性便低熱或不發熱

02

溶血性尿毒症綜合徵

5歲以下的兒童和60歲以上的老人常會合併溶血尿毒綜合徵,通常在2周內出現。可發生死亡,尤其在老年人,伴或不伴併發症。主要包括3個症狀:急性腎衰竭,血小板減少症,微血管異常溶血性貧血。

03

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以血小板減少和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為主要特徵,發熱、腎功能異常和神經系統症狀,有時發生腎衰竭。

對出血性腸炎的治療主要是根據腹瀉病的一般治療原則:支持療法,慎重、慎重、再慎重-使用抗生素。大多數抗生素可使毒素基因的拷貝數增加,並促進或誘導細菌釋放志賀毒素,誘發溶血性尿毒症綜合徵。

預防

寫在最後,做在最前

10月23日,據媒體報道, 麥當勞中國方面表示,麥當勞中國沒有售賣新聞中提到的產品,也不使用相關食材。麥當勞嚴格遵守法律法規要求和質量管理標準。

01

隔離傳染源

作為一種動物源性傳染病,將O157:H7從動物及動物性食品中徹底清除是不現實的。可以通過注重食物清潔、加工和提高食品質量來預防O157:H7感染的發生。管理好腹瀉患者。

02

切斷傳播途徑

由於與動物直接接觸也會導致O157:H7感染,農民和參觀農場的人應採取適當的防護措施,並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不在飼養動物的地方進食。保持水源的清潔,避免糞便的污染、避免生熟食品的交叉污染。

03

保護易感人群

目前臨床上還沒有針對預防EHEC感染的有效疫苗。制約O157:H7疫苗研發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是缺乏有效的保護性抗原,另一方面是沒有理想的實驗動物模型,常用的實驗動物日齡稍大,對O157:H7都不易感。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個人及飲食衛生。當然,在周圍發生了暴發疫情時,慎重選擇和使用抗生素進行預防是必要的。

給大家推薦一篇好文,看看日本當年的情況

下文有些用詞略欠嚴謹,但文是好文~

— 健康無處不在 —

來源:鳳凰網、一線公衛、國家地理中文網

審核:網絡管理中心 都樂 金鈺 何玲鈞

指導:網絡管理中心 曹文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866ac98a096f7443dd3e7b679d9af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