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射鵰英雄傳》時代開始,武林中有了華山論劍這場頂尖高手的盛會,武林中最絕頂的高手會匯聚華山,通過比武的方式絕頂「天下第一高手」這一頭銜的歸屬,其中兩次發生在《射鵰英雄傳》中,一次發生在《神鵰俠侶》書末。
《射鵰》時代的兩次華山論劍可都是實實在在的比武,而到了《神鵰俠侶》書末的第三次華山論劍卻成了口頭論武,其實也不難理解,此時群雄之間的關係不是師徒家人就是親人,大動干戈未免有些傷了和氣,再加上他們對彼此實力都有一定了解,所以口頭論武也未嘗不可。
(楊過劇照)
此時的五絕之首是「中頑童」周伯通,眾人認可周伯通最強,這沒問題,那麼五絕之中又數哪一位最弱呢?
一、崛起的「新人」
正所謂拳怕少壯,哪怕是武俠世界中的人也得遵循自然規律才是,當然,金庸筆下也不乏掃地僧、張三丰這樣越老越強的存在,不過在「雙鵰」時代,五絕還是會因為年老而力衰的。
所以在《神鵰》五絕中,那老一輩五絕中的舊人「東邪」黃藥師和「南僧」一燈大師的實力儘管不低,但也難免隨著年歲的增長而逐漸衰敗,雖然「老頑童」周伯通也年事已高,但他這人樂天派的性格,心中視名利為無物的態度是讓他的心態相較於東南兩位高手要年輕得多,所以他能位居中位也合情合理。
(周伯通劇照)
在多數人看來,新一代五絕是可以被分為兩個檔次的,相對弱一些的是黃藥師和一燈,而周伯通、郭靖、楊過這三人則更強。
郭楊的強大是理所當然的,作為「雙鵰」中的主角,二人在書中的成長經歷是肉眼可見的,各路武功可以說是主動投懷送抱一般被他們學去,楊過到了後期更是有自創黯然銷魂掌之舉,的確是過於耀眼,而楊過也時常感嘆郭靖武功深不可測,其中難免有些謙虛的意思,但也足以證明郭靖武功是極高的。
所以總體而言,比較弱的應該是一燈大師和黃藥師了,不過這兩人中哪一位又相對較弱呢?
二、金輪法王大戰三絕
對比黃藥師和一燈孰強孰弱,以他們與金輪法王的對戰來看再合適不過,兩人都與金輪法王都有交手,或許能從金輪法王那兒得到些線索。
先看一燈大師對陣金輪法王,金輪法王使的是龍象般若功,剛猛無比,一燈大師使的是一陽指,溫淳平和,且看金輪法王是何反應。
(郭靖劇照)
原著道:「法王一驚之下,側身避開,這才還了一掌。一燈大師見他掌力剛猛之極,也是不敢相接,平地輕飄飄的倒退數步。一燈與法王本來相距不過數尺,但你一掌來,我一指去,竟越來越遠,漸漸相距丈余之遙,各以平生功力遙遙相擊。」
雙方几乎是持平的,都無法在短時間內擊敗對方。
再看黃藥師下場後,又是何場景?原著道:「樹林離他尚有百餘步,但這粒小石子不知由何神力奇勁激發,形體雖小,破空之聲卻響亮異常,對準面門疾射而來。法王舉銀輪一擋,『啪』的一響,小石子撞在輪上,登時碎成了數十粒,四下飛濺,臉上也濺到了兩粒。雖然石子微細,傷他不得,卻也隱隱生疼。法王又是一驚:『這粒小石子從如此遠處射來,竟撞得我輪子晃動,此人功力之強,決不在那老和尚和老頑童之下,怎地天下竟有如許高手?』」
(段智興劇照)
這裡黃藥師不是與金輪法王正面交手,而是金輪法王在明,他在暗,所以法王心驚也很正常,而且這裡強調的也只是黃藥師不在一燈之下,如此看來東南二絕是要一起墊底?其實不然,還可以用別的角度來比較他們的強弱。
三、楊過與覺遠
其實《神鵰俠侶》的故事在第三次華山論劍之後便可以結束,但金庸為了給《倚天屠龍記》埋下伏筆,於是安排覺遠禪師帶著他的徒兒張君寶一同登場,並引出了《九陽真經》這本影響了後世武林的武學寶典,不過覺遠的登場除了為續集做鋪墊之外,也讓當世五絕有了高低之分。
覺遠當時是帶著張君寶追捕瀟湘子、尹克西,你看楊過是如何評價覺遠的實力的?
原著道:「他略略探身,往呼喝聲傳來處瞧去,月光下只見一道灰影迅捷無倫的奔上山來。過了一會,看清楚灰影中共有兩人,一個灰袍僧,攜著一個少年……楊過見了那僧人的身形步法,暗暗稱奇:『這人的輕功未必在龍兒和我之上,但手上拉了一少年,在這陡山峭壁之間居然健步如飛,內力之深厚,竟可和一燈大師、郭伯伯相匹敵。怎地武林中從未聽人說起有這樣一位人物?』」
(黃藥師、黃蓉劇照)
郭靖、楊過、周伯通是五絕中較強的三位,而這裡楊過又提到覺遠的內力可以與一燈、郭靖相比,卻不提黃藥師,足以證明黃藥師的內力在五絕之中是相對較弱的。
綜合各方面因素來看,黃藥師雖然天文地理無所不通,但論純粹的武功水平,怕是《神鵰》五絕中墊底的那一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