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通脹削減法案》通過,歐韓深感「背叛」,又想找回中國市場?

2022-09-07     國防時報看點

原標題:美《通脹削減法案》通過,歐韓深感「背叛」,又想找回中國市場?

上個月,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通脹削減法案》,宣布為「在北美最終組裝」的電動車提供每輛最高7500美元的退稅補貼。

這一法案通過之後,毫無疑問對美國新能源汽車行業起到提振作用,因此被拜登稱為「美國的勝利」。然而,在利好美國本土企業的同時,卻也會讓境外電動汽車進入美國市場遭遇巨大的貿易壁壘。

因此,這一法案激起了美國同盟國家的集體憤怒。

韓國電動汽車在美國的市場占有率約為9%,排名第二,僅次於特斯拉,也因此,韓國企業對拜登簽署這項法案的反應最為激烈。

作為美國掛在嘴上的「重要盟友」,就在拜登簽署這份法案之前,韓美首腦還曾舉行會晤,並「氣氛融洽」共同宣布建立「經濟同盟」,彼時,拜登還表示:「美國不會讓現代汽車失望」。

韓國《首爾經濟》對此評論稱,「美國歧視韓國產汽車已經原形畢露」,就在韓國政府沉醉於「韓美價值同盟」的美好詞彙時,美國則徹底維護本國利益。現在到了韓國政府和企業「刻骨銘心」這一教訓的時候了。

《韓民族日報》則稱,「放棄中國市場幫助美國重組供應鏈,美國卻在韓國背後插上了一刀」,美國制定《通脹削減法案》讓韓國感受到背叛。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李昌洋則向媒體透露說,根據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發生爭端時須在該協定或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中二選一。如果向世貿組織申訴,韓方有可能與立場相同的日本、歐盟展開合作。

在韓國上上下下都在為美國的「背刺」感到尷尬和憤怒的同時,要求強化中韓供應鏈合作的聲音在韓國不斷出現。

最近幾個月,韓國對華貿易開始出現逆差,韓國專家表示,近年來,中國正在迅速擺脫勞動密集型產業,中韓兩國過去的貿易方式將開始發生變化,與此同時,韓國對中國的原材料、零部件的加工需求可能會進一步增加,因此加強兩國供應鏈合作迫在眉睫。

事實上,中韓建交30年來,經貿合作一直在不斷加深,韓國所生產的電器、汽車、半導體等商品大量出口到中國,對中國市場的十分依賴度。尹錫悅政府上台後,韓國開始無視自身企業的需求,不斷向美國靠攏,但美國在面對自身利益需求的時候,卻完全把對韓國的承諾拋在了腦後。

而就在韓國國內出現反思聲音的同時,德國著名車企大眾汽車新任執行長奧博穆,也明確表達出將重視中國市場的態度。

自本月開始,奧博穆接掌大眾集團,他在接受《星期日圖片報》的採訪時表示,「過去幾十年里,我們在中國非常成功。未來,我們也要在中國保持強勢地位。這就是我們要在創新技術上投資的原因。」

奧博穆還稱,希望保留設在新疆的的大眾汽車工廠,他強調,大眾汽車為新疆人民提供了「安全、相對高薪的工作崗位」。

近來,德國一些政客和行業協會要求德國企業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但事實證明,中國仍是德國企業非常青睞的市場。

德國金屬行業僱主協會主席斯特凡·沃爾夫在接受德新社採訪時也表示,在短期內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西方與中國發動經濟戰,許多地方的工業將陷入癱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e91c45afd69bff4db49e45ff33ccca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