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講家評論:堅持好、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

2023-11-15     宣講家網

原標題:宣講家評論:堅持好、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

今年是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60周年暨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20周年。2023年9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楓橋經驗」發源地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考察時指出:「要堅持好、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楓橋經驗」產生於社會主義建設時期。20世紀60年代初,楓橋創造了「依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的「楓橋經驗」。1963年,「楓橋經驗」得到毛澤東同志的肯定,作出批示「要各地仿效,經過試點,推廣去做」。改革開放後,楓橋幹部群眾把「楓橋經驗」運用到維護社會治安和社會穩定領域,創造了「組織建設走在工作前,預測工作走在預防前,預防工作走在調解前,調解工作走在激化前」的「四前」工作法和「預警在先,苗頭問題早消化;教育在先,重點對象早轉化;控制在先,敏感時期早防範;調解在先,矛盾糾紛早處理」的「四先四早」工作機制,發展和創造了「黨政動手,各負其責,依靠群眾,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促進發展,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時期「楓橋經驗」。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浙江紀念毛澤東同志批示「楓橋經驗」40周年暨創新「楓橋經驗」大會上提出,「要充分珍惜『楓橋經驗』,大力推廣『楓橋經驗』,不斷創新『楓橋經驗』」。

「徽商義警」張勤波(右)在一家徽商企業走訪,了解其在運營中遇到的問題(2023年5月26日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充分認識『楓橋經驗』的重大意義,發揚優良作風,適應時代要求,創新群眾工作方法,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和問題」,為「楓橋經驗」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形成了「堅持黨建統領、堅持人民主體、堅持『三治融合』、堅持『四防並舉』、堅持共建共享」的新時代「楓橋經驗」。新時代「楓橋經驗」寫入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在社會基層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機制」。

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新時代「楓橋經驗」最鮮明的特點是在黨的領導下,走出了一條中國式基層社會治理之路。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把黨的領導貫穿於基層社會治理的全過程和各方面,提高黨在基層治理中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基層社會治理的工作優勢,引領基層治理、保障基層治理、提升基層治理。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黨領導基層治理的體制,創新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推動基層黨組織向社會組織、社區網格等全覆蓋。堅持黨建統領,以黨建帶群建,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全面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打造素質過硬、本領高強的「兩委」幹部隊伍。

深入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楓橋經驗」是黨的群眾路線在基層的生動體現。1963年11月22日,毛澤東同志在對「楓橋經驗」作出重要批示的同時,與公安部負責同志作了一次詳細的談話。毛澤東同志指出,公安工作「最重要的一條,是如何做群眾工作,教育群眾,組織群眾……從諸暨的經驗看,群眾起來之後,做得並不比你們差,並不比你們弱,你們不要忘記動員群眾」。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全省縣委書記交流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楓橋經驗」是新中國成立後黨的歷史中形成的寶貴經驗,是我們浙江出的經驗,雖然在不同時期發揮的作用不一樣,但其依靠群眾解決問題的精髓始終不變。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就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緊緊扭住做好群眾工作這條主線」。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歷史性變化,人民群眾在社會治理、平安建設等方面呈現新需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就要深入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時刻依靠群眾、充分信任群眾,廣察民情、廣納民意、廣聚民智,做到治理過程讓群眾參與、治理成效讓群眾評判、治理成果讓群眾共享,使新時代「楓橋經驗」牢牢紮根人民之中。充分激發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群眾成為基層治理的主體,發展壯大群防群治力量,發揮「網格員」「板凳會」「炕頭會」等作用,積極回應群眾關切、解疑釋惑,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基層黨員幹部要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把人民滿意作為價值追求,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人民群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為人民群眾更好提供家門口的優質服務和精細管理。

在浙江諸暨電力綜治中心電力調解室,「電力老娘舅」調解員在為群眾進行調解(2023年5月26日攝)。

牢牢抓住基層基礎。治國安邦,重在基層。基層和諧穩定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基層治理既是國家治理的「最後一公里」,也是人民群眾感知公共服務效能和溫度的「神經末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必須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策,絲毫不能放鬆。」60年來,從「就地解決,實現矛盾少、治安好」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楓橋經驗」始終堅持把基層的矛盾解決在基層,把基層的問題更多解決在「家門口」。新時代「楓橋經驗」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牢牢抓住基層基礎,最大限度把矛盾風險防範化解在基層。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就要從思想理念、制度設計、政策導向等各方面推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傾,不斷增強基層實力,激發基層活力,提升基層戰鬥力,使社會治理堅如磐石。完善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機制,進一步暢通和規範人民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建立完善風險預防化解管控和處置機制。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疏導機制、危機干預機制,全面提高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做到發現在早、防範在先、處置在小,最大限度把各類風險防範在源頭、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以「基礎實」護「百姓安」。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把自治、法治、德治作為根本方式,努力構建基層社會善治新體系,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台,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激發基層社會治理新動能,建設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跨越一個甲子的歲月,「楓橋經驗」展現出歷久彌新的魅力和活力,已成為「中國之治」的一張金名片。新時代新征程,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凝聚起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而團結奮鬥的磅礴力量,必須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確保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要堅持好、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提高新形勢下群眾工作能力和水平,使社會治理成效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為現實。

作者:穎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df638d508f6fb3427375027fd7c3f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