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有兩件事,雖然發生的悄無聲息,但其實值得企業經營者關注,它再次影響了我的預期和營銷上的調整。
我們長話短說。
02
第一件事是微信發了新規,在6月30日之後,微信公眾平台上的廣告,特別是營銷性質的廣告,必須得通過騰訊的官方平台進行發布。
微信為了這事還特地做了個PPT。
簡單點來說,無論是內容合作,還是商品帶貨,都要在官方平台上進行投放和接單,你不能私下裡搞,得給我打個招呼,走我的渠道。
當然,平台也要收取一定的服務費,包括5%的服務費,商品的話就是結算佣金的10%作為服務費。
這讓我想到了什麼呢?大家知道深圳在搞「統租」的安居微棠吧?差不多就是那個意思。
微信過去一直沒有對廣告生態做強制要求,一方面是顧不上這三瓜兩棗,另一方面是張小龍的無為而治,讓用戶自發地豐富內容生態。
但是,現在地主的餘糧也不夠啦,裁判也下場當起了最大的「中間商」賺錢,有點類似要砍掉中間環節,讓廣告主和流量主在平台自助對接,這必然會讓很多媒介的資源價值大大縮水。
這年頭,非官方的中間商,沒有內容的營銷號都不會吃香了,他們的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事實上,隨著微信親自下場,已經有很多人干不下去了。
當然,這也意味著微信會進一步開展和規範商業化,公眾號和視頻號的營銷價值會被整合在一起。
特別是那些垂直領域的細分帳號,還記得我們學員的故事嗎?
我們江蘇做環保工程的業總,用850元的行業公眾號投放,換來了後續2300萬的訂單。
品效合一,也就是品牌廣告和效果廣告的協同,能夠在平台主導下被直觀的衡量出來,這是值得我們企業關注的地方。
03
第二件事還是跟騰訊有關。
那就是企業微信的私域社群要收費了,一個私域粉絲,一年收費不多,1毛錢。
當然,如果你以後不需要再增加新的粉絲了,只運營已經有的,那就不需要額外付錢。
但很顯然,像我們這類長期在用企業微信的企業,必然是短時間內很難脫離的。
因為沉沒成本和轉化成本足夠大,過去的社群都搭建在企業微信上,未來的線上服務也需要用到企業微信,慣性使然,只能老老實實向騰訊付錢。
單純從這兩件事的收益上來看,大如騰訊這樣的企業,現在把「利潤和收益」看的非常重,原來沒去動的領域今天也在做商業化的變現。
從騰訊的動作來看,他們可能判斷未來整體經濟的恢復速度不會太快,現在仍然要多打糧食,廣積糧,緩稱王;
另一方面,就是網際網路行業的創新不太容易找了,基本上該有的應用都有了,大家都在卷,都很急。
其他的大方向,比如「脫實向虛」的產業網際網路和「AI大模型「,不僅急不來,還得花重金一個個把場景和服務落地。
這都得花錢吶。
所以,我們不妨對未來的計劃更悲觀一點,執行要更樂觀一些。
當然,更重要的就是我們企業的影響了。
04
企業微信一收費,就馬上會倒逼我們的企業開始思考。
因為很多時候,不收費,你是不會去想那麼多的,誰都能用就等於沒有門檻,但我們今天必須想兩個問題:
第一、我們的私域社群,到底有沒有在產出價值?
第二、收費之後,我加的每個粉絲,值得我去付費嗎?如果值得,我要怎麼去服務這些用戶,他們會滿意?我怎麼把投入的錢賺回來?
這些問題在不收費的時候,我們很多企業壓根不會去想,因為沒成本可言,我什麼活動都能用上它,反正貼個二維碼,用戶就收進去了。
但問題是收進去之後呢?
基本上就成了個數字躺在那裡,粉絲逐漸就變成殭屍粉了。
現在收費了,我們就得想,用企業微信做私域社群的意義到底在哪?
是為了加的人多嗎?
數量多沒意義,甚至數量越多,你投入的成本就越大,所以一定是為了成交轉化。
做私域的核心就是提升粉絲粘性,讓他們活躍起來,關注和深入了解我們,為我們的產品和服務買單。
這才是我們的目的,在明確的成本考量下,1個粉絲等於1毛錢,以後做私域,我們就必須計算投入產出比,計算你的ROI合不合理,有沒有價值!
你不去考量這些隱性的成本,騰訊就會來考核你,找你要錢。
講到這,我突然有種給騰訊打工的感覺,它就跟我們企業的房東一樣,提醒我每年該交多少錢,漲多少價。
這是我對第一個問題的答案。
05
第二個問題其實也順其自然。
收費之後,我加的每個粉絲,值得我去付費嗎?
這個問題是肯定的,用戶要加你,表示對你有興趣了,你難道還能往外推?說先V我1毛?
這個成本必須得承擔,但是我們得注意場景了,不是你搞促銷優惠,送雞蛋,送小禮品就要把用戶拉進來,一定得是你的目標人群和潛在用戶,你得精心選擇,精心設計。
所以,用戶畫像這個事很重要,而且現在就得做。
重點還在後面,人來了,我要怎麼去服務好這些用戶,他們會滿意?我怎麼把投入的錢更多賺回來?
這實際上就是考驗企業的用戶運營了。
我看過很多用戶運營,就光在群里跟用戶聊聊天,因為確實私域沒成本,企業就保證一下活躍度,更直白點說,請了個陪聊的,也不知道怎麼用,怎麼定目標,你就跟用戶聊著吧。
現在不一樣了,如果我們是企業微信的使用者,你必須要把它當作你營銷當中的一個解題思路,一個閉環方案。
你花錢了,你就得用起來,而且要用出高度,用出花樣來。
企業的研發產品要做市場調研吧,新品上市要做宣傳推廣吧,上市之後要收集用戶反饋吧?這些就要通過私域社群去解決。
你用視頻號發視頻、做直播,跟公眾號做聯動,你就要把私域用起來,讓企業微信成為公私聯動的紐帶,讓公域流量沉澱進來。
如果你還有線下門店,那你還要去藉助社群引流到店,再不濟你也要把它當作跟用戶深入交流的精準、低成本的溝通渠道。
這一切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創造一個讓你跟用戶更近一點,更密切一點的私人空間,順便把用戶需求,想要的產品和服務提供給他。
講到這,我們也確實會發現,有些問題真的是收費了,才會讓你去思考怎麼樣打造閉環。
所以,騰訊在這兩件事上的變動,也應了兩句話:
第一、時代在不斷變化,周期也在更替,你必須得找到你持續存活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第二,免費的,才是最貴的。
唉,感謝騰訊讓我交錢的付費提醒了。
—
責任編輯 | 羅英凡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