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一聲雷,我國不動產全國聯網了!
經過十年的努力,全國各地的不動產信息終於互通,以後只要輸入身份證號,就能一鍵搜索到你有幾套房,省心又省力。
但對某些群體來說,以後怕是要頭疼自己的財產該怎麼隱藏了。
話不多說,直接談談全國不動產統一登記所帶來的影響。
2013年3月,高層決定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機構,提出將分散在多個部門的不動產登記職責整合,實現登記機構、登記簿冊、登記依據和信息平台「四統一」改革任務。
從提出到建立,已經過去整整10年。
而全國不動產統一登記,也意味著「從分散到統一,從城市房屋到農村宅基地,從不動產到自然資源,覆蓋所有國土空間,涵蓋所有不動產物權的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全面建立」。
以後,誰家有幾套房產,一目了然。
現在最慌的可能是老賴。之前不動產沒統一登記,當老賴的成本可太低了——你要想查詢到老賴名下的房產,要麼讓老賴自己配合你,要麼讓律師到相關部門去查詢。
全國600多個城市,等你一個個查完,黃花菜都涼了。
至於不動產統一登記對公職人員的打擊,可能微乎其微。因為早在10多年前,我國就建立了公職人員的財產申報制度,並且每隔半年就核查一次。針對這個核查,其實也有應對之策——不以個人名義持有大量房產就行咯。
事實上,不動產統一登記帶來的最大影響,是給咱們國家所有的不動產「確權」,盤清家底。
這裡的不動產,指的不僅僅是房子,而是包括集體土地、宅基地、林地、海域、耕地、林地、草地在內的所有不動產。
以前,這些不動產沒有確權,根本無法交易流通,更別提金融屬性了。而現在有了不動產權的紅本,未來供操作的空間可就太大了。
說白了,不動產統一登記,就是在盤活更多的不動產,讓它們具有金融屬性,給「全國統一大市場」增添籌碼。
至於其他的影響,那都是附帶的。
不動產統一登記,也為房地產稅的出台奠定了基礎。
站長知道你很急,但我勸你先別急,因為房地產稅是一個大的稅種,從立法到試點,再到實施,需要走一段長征路,路漫漫其修遠兮。
房地產稅,不是你說徵收就能徵收的。要不然也不會喊話喊了18年也沒落地了。
現在房地產稅的最大痛點,依舊是「怎麼徵收」。
因為各地的房價差距過大,全國根本無法實施統一的徵收標準,要不然當地老百姓的意見可就太大了。
以北京為例,五六萬一平的價格,大多只能買套城裡的老破小,要不然就得挑郊區的新房。但是這個價格放到二三線城市去,不說核心區域的豪宅隨你挑,至少入手的房子絕對不會差。
我住老破小的,跟你住大豪宅的,用同一個徵收標準,你覺得我願不願意?
如果按人均居住面積徵收,那就更扯了。因為那些房價很低的城市,地不值錢,房子都往大了蓋——你跑到鶴崗去,跟人說要按面積徵收房地產稅,你看當地人罵不罵你。
這樣一來,各地的房地產稅必須「因地制宜」,那工作量可就太大了。
儘管網友對房地產稅很積極,但站長不得不給大家潑一盆涼水——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願意出台房地產稅。
不信你看最近一年的樓市政策,都是鼓勵大家買房的,有一套房想讓你買第二套,有兩套房的想讓你買第三套,主打一個多多益善。
很多地方至今還靠賣地掙錢,你讓人家出台房地產稅,釋放利空信號,那不是砸人飯碗嗎?
所以啊,房地產稅還有得等。
經過幾十年的野蠻發展,房地產的好日子確實有見頂的趨勢。
4月24日,恆大汽車將持有的健康管理分部、新能源汽車分部總計47個集團現有的養生空間項目,以2元的價格,轉讓給了中國恆大的全資控股子公司。
這裡要提到一些舊聞,那就是恆大汽車原本是由恆大健康收購一些新能源公司建立起來。在此期間,恆大汽車打著造車的名號,低價拿了不少地,有工業用地,也有房地產開發用地。
說白了,許家印當年造車,除了造車本身,更重要的還是低價拿地。只是誰也沒想到,造車會把許家印架得下不來台,一潰千里。
這次恆大汽車轉讓的47個養生空間項目,其實就是打著健康養老名義的地產項目。
許家印左手倒右手,以2元價格將47個項目轉讓給中國恆大,只不過是想降低地產消息對恆大汽車的影響,避免一損俱損。
許家印的債,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還得完。其他開發商雖然比他體面點,但日子也沒好過到哪兒去,中國房地產目前屬實尷尬。
昨天,不動產統一登記在網際網路引發了狂歡,各種討論不絕於耳。但所有的討論都聚焦在北上廣深,以及部分熱點二線城市的房產上,三四線仿佛「消失」了。
是的,只有大城市核心的資產,才有討論的價值。
2022年救市,各地幾乎把所有能想到的措施,都用在了樓市,甚至還有上一輪救市的終極法寶——貨幣化棚改政策。
即使如此,房地產依舊沒能迎來想要的春天。
與此同時,2022年的樓市還迎來了一個終極噩耗——我國人口開始出現「負增長」,出生的孩子還沒有死亡的人數多。
隨著出生率的不斷下降,大伙兒早已心照不宣,房地產在經過幾十年的野蠻生長後,已經「觸頂」了——咱們最後可能會走上其他已開發國家的「老路」,偏遠地區的房屋逐漸邊緣化,屆時你送都送不出去。
只有核心地段的優質資產,才能熬過寒冬。
愛都流向不缺愛的人,錢都流向不缺錢的人。
與其成天擔心不知何時到來的房地產稅,不如做好資產優化,早點兒把手裡不值錢的房子,置換成優質資產。
接下來,只要等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