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虹口法院一起查封上千億的訴前財產保全案件,引起社會廣泛的關注。當事人雙方,一個是當今最大的住宅房地產開發商萬科,另一個是中國最大的商業地產管理商萬達。「兩萬之爭」尚未正式對簿公堂,已然具有當年「寶萬之爭」風波乍起之勢。
虹口法院查封萬達,各界並不知道萬達發生了什麼,不僅引發其債權人和海內外股東的不安,有媒體甚至認為萬達危機即將到來。當前我國經濟下行,房地產牽動萬人心,萬達、萬科又是中國房地產業界的龍頭企業,「兩萬之爭」的新聞迅速上了熱搜。
究竟是何種原因引發了這起訴訟?今天,國務院國資委法律顧問、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院長劉紀鵬最新錄製的視頻節目,對這起「超限查封」案件做了精彩專業的講解,為我們揭開了不為普通吃瓜群眾了解的諸多內幕。據他透露,類似上海虹口法院以註冊資本查封被保全人資產的做法,在全國不是個別現象。基層法院雙標混亂,會嚴重干擾企業正常經營,帶來極大傷害,不僅對經濟發展不利,而且影響社會穩定,亟待通過公正的法律判決化解社會矛盾。
2019年,萬達和萬科合作開發長春影視城項目,由萬科集團下屬子公司海南萬駿於2019年9月和2020年6月先後兩次向萬達子公司萬達地產支付了合作款共50億元。2021年6月,萬科種種原因考慮,決定提前終止合作,由此引發了雙方終止合作後善後事宜的爭議。
三年時間,50億合作款萬達已經先後向萬科支付本金和利息52億元。但是萬科堅持按照原協議的合作條款,要求萬達再支付本金、利息和罰息13.8億元。而萬達則認為,受疫情、房地產下行和政府土地開發政策的調整等原因,想只付8到10億元,雙方談不攏。
於是,萬科就向上海虹口法院申請對萬達集團公司的資產進行訴前保全,直接凍結了大連萬達集團公司持有的另一家子公司大連萬達商業管理公司19.8億股權。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應以其價額足以清償法律文書確定的債權額為限,不得明顯超標的額查封。
然而,上海虹口法院凍結的這19.8億,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19.8億資產,而是對應著1287億的股權資產,與雙方爭議的標的額資產13.8億相比,高達94倍之多。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萬達集團的另一起訴訟案爭議標的資產是28億元,大連西崗區法院根據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萬達商管每股凈資產65元的審計報告,僅凍結了4527萬股權,並認定其價值29億元。
兩個基層法院對同一標的額資產價值判斷懸殊如此之大,究竟是何原因?
這要從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特別是從註冊資本和凈資產兩個科目談起。
總資產=負債+凈資產,凈資產=總資產-負債。它由三個科目組成,即實收資本、公積金和未分配利潤。凈資產也叫股東權益、所有者權益和企業自有資本,是體現企業抗風險能力和償債能力的真實有效資產。而實收資本只是凈資產中的一部分,是投資人在創辦初期作價入股的股份。註冊資本通常是與實收資本相對應,而凈資產除以實收資本,就得出了每股凈資產。
接下來看大連萬達商管公司2022年末資產負債情況:總資產5960億,免掉負債3027億,凈資產為2933億。
請看凈資產組成:實收資本是45億,公積金280億,未分配利潤2608億,加起來2933億。而它的股本只有45億。二者相除,每股凈資產65元。
註冊資本和凈資產,究竟哪一個才是體現企業償債能力的真實有效的資產呢?
通過這張表可以看到,凈資產是一個企業承受風險能力和償債能力的真實有效資產。按照「最高法院訴前保全財產為一倍,不得超額扣押」的法律規定」,對13.8億,上海虹口法院只能凍結大連商管2200萬股,而不是19.8億股。而上海虹口法院根據註冊資本45億,凍結查封了19.8億股股權,價值1287億,與13.8億爭議資產相比,超額94倍查封。
通過這個案例,要走出兩個誤區:
一、實收資本就是企業的凈資產的誤區。以大連商管為例,凈資產是實收資本的65倍。
二、實收資本和註冊資本相一致的誤區。註冊資本只表示企業在未來實際要達到的資本數量,而實收資本是企業當前實繳的資本金額。
綜上所述,凈資產是一個企業承受風險能力和償債能力的真實有效資產,如果與經濟界跨界溝通,很容易達成共識。
接下來要探討的是,司法系統又根據什麼界定一個企業真實的凈資產價值?需要司法系統依託第三方評估審計機構彌補這一空白。
像萬達這樣的股份公司,每年必須聘請有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做審計報告,不僅工商年審、稅務納稅和銀行貸款以審計報告為前提,而且作為備查文件,公司的債權人和股東都有權利查閱這些報告,會計師事務所必須對其所作審計報告的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
劉紀鵬院長查閱了大華會計師事務所給萬達2018年到2022年連續所做的審計報告,可以看到:
一、2018年騰訊、京東等戰略投資人入股大連萬達商管的價格就是每股52元。
二、根據公司法,股份公司每年實現利潤不能吃光分凈,首先要提取法定公積金和任意公積金,這直接導致每股凈資產的增加。其次,2022年末公司未分配利潤高達2608億,正由於這兩個科目和數字,使得每股增加到65元。
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院長劉紀鵬認為,大連西崗法院把企業的凈資產作為償債能力的有效資產,並以有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報告作為判決的依據,值得在全國基層法院推廣和借鑑。
上海虹口法院此次為不足14億元爭議資產超標94倍查封萬達1287億資產,幾乎占萬達整個凈資產的三分之一。萬達集團在全國擁有484個萬達廣場,員工12萬多人,支撐的就業人數高達220多萬,因此,當被保全人和有資格的中介機構提供了有力的證據,證明倍查封的資產價值1200億的時候,法律部門應該及時解封,給予萬達集團足夠的救濟權。
當前經濟下行,全國經濟訴訟普遍增多,如果基層法院這一標準掌握的不好,雙標混亂,就會令人想起當年南京的彭宇案,引起社會大面積的信任危機,不僅對於經濟發展不利,而且會影響社會穩定,亟待通過公正的法律判決化解社會矛盾。
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院長劉紀鵬在視頻中透露,類似上海虹口法院以註冊資本查封被保全人資產的做法,據了解,在全國不是個別現象。通過對「萬達被超標94倍查封」的剖析,劉紀鵬從法律和金融兩個角度提三點建議。
第一,面對今天市場經濟的新問題、新挑戰,建議司法系統提倡跨界溝通和交流。在法院系統的諮詢委員會中,應該聘請有資格、有能力、有信譽的會計專家和金融專家,請跨界專家幫助基層法院解決這些隔行跨界的複雜問題。
第二,要走出僅僅依靠工商管理部門的信息來界定資產價值的傳統做法。各級法院應該認定一批有資格、有信譽的評估和審計機構,解決隔行跨界的新問題。此外,還應該通過上海和北京的金融法院,有效提高涉融案件的專業水平。
第三,司法系統是最善於傾聽各界心聲的部門。早在2019年,最高檢察院就發布了首批涉民營企業司法保護的典型案例,重視企業「急難愁盼」的重大問題,2020年又探索性地啟動了合規不起訴的試點工作。今年3月,張軍檢察長履新最高法,相信會高度重視司法系統面對新挑戰的學習和培訓,讓司法系統為穩定社會、護航經濟發展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劉紀鵬在視頻中透露了「超額查封」的最新進展——上海虹口法院意識到萬科方面要求的94倍超標查封不合理及嚴重性,故將查封的19.8億股權解封8.3億,但剩餘11.5億股權仍是13.8億元爭議資產的53倍,價值748億。
劉紀鵬院長分析說,只要這筆股權仍在法律訴訟中,萬達商管正常經營、上市和發行REITs基金就存在巨大不確定性。一旦陷入危機,不僅對萬達海內外股東傷害大,難以預料的是,484個萬達廣場、220多萬人的就業將會有什麼發生?繼續凍結查封,一切皆有可能……
劉紀鵬院長在視頻中喊話「兩萬」,兩家作為著名的企業,應從國家大局出發,不要為這三、五億糾紛鬧翻臉,引發社會大面積負面輿情,得不償失。歷史上你們兩家攜手並進,今天萬科改制為深圳市的國有控股公司,更希望國企民營兩兄弟共謀長遠發展,為穩定房地產大盤,保持社會安定出把力。他希望 「兩萬」能以大局為重,早日言和,共克時艱,攜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