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羅燕珊
9 月 5 日上午,2024 Inclusion·外灘大會在上海黃浦世博園區開幕。會上眾多專家分享了關於人工智慧的最新見解。
其中,著名未來學家、《連線》雜誌創始主編 凱文·凱利在開幕主論壇上的演講中指出,當人工智慧深刻影響經濟和文化,必將湧現三大趨勢:全球主義、創新加速和 AI 驅動生成。
具體而言,全球主義正在迅速推進,因為我們正在共同構建一個基於技術的「超級有機體」。「我們正將全球的手機、筆記本電腦和所有的數據伺服器連接成一個巨大的計算系統。每一台設備就像這個龐大計算機的一個神經元。這台超級計算機在一個前所未有的規模上高速運行。」
同時,AI 技術加速了創新的步伐,這種加速體現在多個方面,包括新發明和新思想的傳播速度越來越快、通過增強現實(AR)和虛擬現實(VR)技術來提高學習效率,甚至 AI 也通過機器及其他傳感器來感知世界等。此外,ChatGPT 等人工智慧工具,也極大地加快了人們學習的速度。
「這正是人工智慧帶來的真正巨大革命,」凱文·凱利說,人工智慧系統正在生成新的事物——它們還不完美,但正在變得越來越好。
機器學習泰斗、美國「三院院士」麥可·喬丹則指出,「缺乏對集體性、不確定性和激勵機制的關注,是當前對人工智慧的討論中缺失的三個方面。」他強調,AI 系統的發展不能僅依賴單個智能設備,而是要通過集體協作,構建去中心化的智能系統,特別是在面對不確定性時需要集體智能來應對。
「AI 擁有海量的數據,但有些不能生成價值,通過設計激勵機制才能驅動 AI 智能體貢獻和協作。」麥可·喬丹提出了「三層數據市場(Three-Layer Data Markets)」模型,其中用戶、平台和數據買家通過「出讓數據」、「購買數據」、「提供服務」形成了閉環。他強調,數據購買者也就是企業可以結合「數據和服務」建立與用戶的激勵機制,從而為他們帶來真正的價值。
對此,麥可·喬丹援引了統計契約理論,這是一種結合了統計學和經濟學的新型理論。在契約理論中,代理人擁有私有信息,而委託人通過激勵機制形成了數據和服務相互促進的市場,維持了供需雙方的利益平衡。
例如航空公司分「商務艙」和「經濟艙」,航空公司作為委託人能夠根據代理人的不同支付意願提供不同的價格,而不需要代理人透露其個人信息。由於過去十年間,全球範圍內對數據隱私的監管不斷增加,他也建議「我們可以通過非一致的隱私要求進一步提高用戶效用,對低成本平台施加更高的要求。」
最後,麥可·喬丹將 AI 系統的發展類比於化學工程和電氣工程的發展,前者建立在化學、流體力學等領域,後者基於建立在電磁學、光學等技術的基礎上。而 AI 的基礎是建立在推理、算法和經濟理念上,並應以人類福祉為目標。「但人工智慧正被置於那些未經深思熟慮的、樸素的舊式願景之中,它的興起和發展受到扭曲。」其提醒道。
香港科技大學校董會主席、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在演講中談到大模型時代人機互動方式的演變,從圖形介面到搜索、推薦,再到對話,大模型的發展將推動這些交互方式的進一步疊代。
沈向洋認為,AI 為人類提供了與技術共生的全新語境,人機互動的新方式指向「AI 與 IA」的融合共進。IA(Intelligent Augmentation),即智能增強,代表著一種以人為本的 AI 發展路徑。它聚焦於運用技術提升人類的能力,而非取代人類,強調了人類與 AI 之間的協作關係。
在談到 AI agent 時,沈向洋指出,agent 從願景到落地的過程中,需要始終以需求為圓點,深刻理解模型的能力,並構建一個 AI 深度參與的工作流程。他表示,AI agent 時代的到來,不會是一個神奇而強大的模型突然代替了所有的工作流,它涉及到技術、工程與市場的不斷磨合,最終以超預期的服務呈現給人類。
此外,他強調,在 AI 迅速發展的同時,全球需要新的治理框架和體系來應對不同地區的需求和挑戰。AI 的治理至關重要,必須打造負責任的 AI 系統,才能確保其對社會產生積極的長期影響。
點擊底部閱讀原文訪問 InfoQ 官網,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剝離幾百萬行代碼,複製核心算法去美國?TikTok 最新回應來了
要低代碼,不要低能力,低代碼工具能否成為企業增效神器?
又一款 AI 編碼工具火出圈!OpenAI 投資、碾壓 VS Code、8 歲女孩用它 45 分鐘就能構建一款聊天機器人
「制霸」矽谷的印度 CEO,慘遭「大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