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小吃有來頭,春熙路的齊樂鍋盔比不上,綿陽的米粉鍋盔它看不上

2022-07-12     小楊聊美食

原標題:這小吃有來頭,春熙路的齊樂鍋盔比不上,綿陽的米粉鍋盔它看不上

以前成都春熙路有一種鍋盔叫作「齊樂鍋盔」,「齊樂」二字還是繁體,在離68路終點站不遠的地方,是齊樂鍋盔的小攤車,現在這種小巧但五臟俱全的小攤車,在城市商圈的外圍地帶比比皆是,是一種更為高級、規範化的地攤文化。

齊樂鍋盔的皮就是白麵餅,稍微把兩面煎黃了,也沒什麼香味,主要還是裡面包的各種川菜,比如涼拌豬耳片、夫妻肺片、滷肉、涼拌三絲的,但凡是能做成涼菜打包帶走的,它都能給你包進去,不僅包進了本地人的胃口,還圈了外地人的粉。可是這並不能稱得上是成都最地道的鍋盔,齊樂鍋盔是成都小吃商業化的典型,但論行道和歷史,當屬「軍屯鍋盔」。

這軍屯鍋盔是成都彭縣的傳統小吃,現在叫彭州了,還是歸成都市管轄的一個縣級市,南邊連著新都、郫都,什麼泡菜工業園區、食品生產廠,都在那一片;西邊是都江堰,好吃好耍還有青城山避暑;北邊即使汶川、茂縣,在汶川地震後重建起來的新城。彭州因為也處在龍門山地震帶上,當初也是受災區。

小編在小的時候有幸去參觀了重建後的彭州,看到了很多災後的遺留建築,比如彭州白鹿鎮的』最牛教學樓」,因為在地震中屹立不倒而上了新聞;還有彭州的風景旅遊景點「小魚洞大橋」,震後已經倒塌成「W」型了,後來作為地震遺址供人們參觀。當時也有站上去看,而不遠處就是新修的小魚洞大橋,是由當時福建援川人員修建的。

軍屯鍋盔的名字由來呢,是彭州有個軍屯鎮,這裡有會做餅的師傅,用豬油、發酵後的麵糰和各種香辛料油炸烘焙而成的油酥餅。還有種說法是三國時期諸葛亮的部隊在這裡行軍駐紮,也就是「軍屯」一詞的含義了,它作為一種行軍時吃的軍糧,便得名「軍屯鍋盔」了。

軍屯鍋盔,先把刷上醬料包上肉餡的麵餅用油煎至兩面金黃,然後再放進烤爐或者烤箱烤成酥的掉渣的「千層餅」,就大功告成了。有的成都人喜歡就著肥腸粉、酸辣粉一起食用,甚至把鍋盔浸在麵湯里,泡得軟潤軟潤的,再配上一碗豆漿,只能用「巴適得板」來形容了。

南充人也喜歡在米粉油湯里泡脆皮鍋盔食用,但裡面沒有餡料,米粉店的人把炸好的鍋盔放在大竹筲箕里(四川話叫「燒雞」的一種竹編容器),碼得整整齊齊。食客要的話,廚師就用夾子夾一塊放在米粉上面,食客吃的時候往下一泡,不一會就變成軟鍋盔了,不得不說四川人真的對吃很講究。

在這裡小編介紹了三種成都的特色鍋盔,你還吃過哪些鍋盔呢?好了,今天小編就講到這裡啦,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試一試,如果你對這個菜譜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或是有其它不同更美味的烹飪方法,歡迎你在下方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如果您喜歡我分享的美食,不要忘記關注、點贊和轉發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d1045c7454cbab8ae334ad49397ac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