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講家文稿:【強國講堂】立足新發展階段 統籌推進質量強國建設

2023-12-28     宣講家網

原標題:宣講家文稿:【強國講堂】立足新發展階段 統籌推進質量強國建設

「新發展階段經濟工作應該怎麼干」,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第一,圍繞黨的二十大報告,聚焦強國建設的實現路徑。第二,圍繞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第四部分「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聚焦如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第三,圍繞《質量強國建設綱要》,聚焦如何推進質量強國建設。

一、聚焦強國建設 向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我們要聚焦強國建設的頂層設計,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所謂頂層設計,就是黨中央、國務院對於強國建設制定的大政方針。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也是我們應該關注的重點,比如,從黨的二十大後的延安考察,到出席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再到參加APEC第三十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新征程。從近兩次全國黨代會報告中,我們能直觀地看到時代的變化。黨的十九大報告的表述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黨的二十大報告的表述變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對於經濟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的戰略安排是分兩步走: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根據黨的二十大的戰略部署,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所以,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推動強國建設,要轉變觀念,建立「強起來」的思維方式。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時期,開創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念、推進了一系列重大實踐。他在寧德提出了「弱鳥先飛」的理念,倡導「滴水穿石」的精神,做出一系列成績。在陝北農村,習近平同志曾帶領梁家河村民建成了陝西省的第一口沼氣池。習近平同志的這些實踐給人力量,激勵我們奮發圖強。

只有「三強」模式才能避免掉入「三個陷阱」。「三強」模式指的是,強國家、強政府、強社會。「三個陷阱」指的是,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塔西佗陷阱。警惕中等收入陷阱,我們給出的方案是著力推動共同富裕。塔西佗陷阱意在強調政府信用的重要性。美國學者特納的《美國邊疆論》展現了美國走現代化的方式。美國邊疆的不斷西延,鑄就了美國個人主義、不斷開拓和勇於創新的國民特質。美國在經歷了所謂的「外援式」現代化道路後,才逐漸形成了美國精神。所以,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非常重要。每個國家有不同的戰略和國策,我們要「強起來」,就要堅持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二、立足高質量發展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如何「強起來」,關鍵詞就是高質量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是針對當下的時代背景提出的。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戰略機遇與矛盾風險縱橫交織、複雜纏繞。這是整個社會發展的大背景。

從產業鏈來看,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不斷提升。雖然尚處在大而不強的階段,但至少我們將「蛋糕」做大了,未來我們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下最大氣力抓全面提高質量,促進質量變革創新,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加快建設質量強國。

從內部看,我們逐漸具備高質量發展的優勢。比如,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人均受教育水平不斷提升,人口紅利逐步轉向人才紅利。而且,中國市場對外資仍具有強大吸引力。2023年11月16日,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書面演講中指出:「中國已經成為最佳投資目的地的代名詞,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歡迎各國工商界朋友們繼續投資中國、深耕中國!」。但從外部看,我國面臨個別國家的「脫鉤斷鏈」和「去風險」等挑戰。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說一千道一萬,關鍵是產業。如果能有更多像新能源汽車那樣的產業發展起來,我們就能更快實現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指出:「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創新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為我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贏得發展主動權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引和行動指南。

鄧小平同志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現代科技進步是推動發展的關鍵。美國的發展正是在科技進步的背景下推動的。我們要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堅持「雙輪驅動」,在提高企業硬實力的同時,更加注重軟實力打造,儘快培育軟硬實力兼備、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我們知道,微笑曲線和S型曲線理論。其中,微笑曲線說明生產性服務業帶來的經濟效益較高。生產性服務業主要包括研發設計與其他技術服務,貨物運輸、倉儲和郵政快遞服務,信息服務,金融服務,節能與環保服務,生產性租賃服務,商務服務,人力資源管理與培訓服務,批發經紀代理服務,生產性支持服務這幾類服務行業。

S型曲線說明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進入發展的拐點。比如,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汽車行業的更新換代屬於技術創新的非連續性演化,在這種情況下,現有技術的掌握者很可能不再是行業的領先者,也就是說,整個行業面臨重構。所以,我們要抓住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首都發展,始終牢牢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堅定不移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2023年11月,國務院批覆同意《支持北京深化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建設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通過區域產業體系重塑,北京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打下良好基礎。京津冀如何實現區域融合發展?一方面,北京在通州建立北京城市副中心;另一方面,中央在河北設立雄安新區。放眼京津冀,「三二一」產業格局持續穩固。數據顯示,京津冀三次產業構成由2013年的6.2∶35.7∶58.1轉變為2022年的4.8∶29.6∶65.6,第三產業比重提高7.5個百分點。其中,北京三產占比保持在8成以上,天津占比超6成,河北提升最快,京津冀三地三產比重分別為83.8%、61.3%和49.4%,較2013年均明顯提高。冬奧會後,延慶地區以嶄新的面貌帶動周邊旅遊業的發展。這種變化有利於加快人員流動,也有利於提高生產要素的利用效率。《工作方案》提出,在文化教育服務領域,研究延續支持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落實支持中國文物回流相關稅收政策。支持視聽節目服務機構引進優秀境外影視作品,優化和規範對重點網絡視聽平台的管理與服務。將外商投資設立演出場所、娛樂場所、網際網路上網服務場所的審批權下放至區級。支持外商獨資設立經營性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強化多部門、跨區域會商評估,強化正向引導,構建完善文化領域全流程閉環管理和綜合治理體系。在專業服務領域,允許境外符合條件的個人從事證券投資諮詢、期貨交易諮詢業務。動態完善境外職業資格證書認可清單,健全配套支持政策。依法依規探索推進京港澳專業服務機構共建合作,建立港澳專業人士來京對接服務機制。引進高品質國際會展,積極申辦國際組織年會和會展活動,打造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會展品牌,建設國際會展之都。

建設北京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可以借鑑國際大都市的成功經驗。比如,紐約在評估經濟發展水平時,與GDP相比,更關心的是就業人數、商業樓空置率、房地產指數、旅遊人數等。這些數據都體現了服務業的發展情況。在學習國際大都市的發展經驗的同時,我們也可以將京津冀的產業協同發展與珠三角、長三角進行比較。

三、培養經濟發展新優勢 堅定不移推進質量強國建設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202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質量強國建設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共有11條,其中第3條到第9條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綱要》確定了發展的主要目標:到2025年,質量整體水平進一步全面提高,中國品牌影響力穩步提升,人民群眾質量獲得感、滿意度明顯增強,質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質量強國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到2035年,質量強國建設基礎更加牢固,先進質量文化蔚然成風,質量和品牌綜合實力達到更高水平。

《綱要》指出:「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必須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培育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等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新優勢,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堅定不移推進質量強國建設。」

第一,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較高成效。比如,我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和世界級港口群。再比如,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共創造40餘項國際、國內第一。這裡是世界最大的單體隔震建築、世界首個高鐵下穿航站樓、世界首個「雙進雙出」航站樓,亞洲最大機庫也建在這裡。

第二,中國文化要更多體現在中國的品牌上。很多國際知名品牌都有融入傳統文化的成功案例,我們可以借鑑。

第三,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前景廣闊。今天,我們有了屬於自己的汽車品牌,未來新能源汽車行業也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亮點之一。

(根據宣講家網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許可,不得印刷、出版,轉載請註明出處,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作者:王君超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教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606150d5cd0aa7fdf0e3bd66f3a1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