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角美食火遍全球的原因找到了!

2024-11-02     京津冀消息通

  2023年7月11日,人們在天津市西北角西關北街的一家早點鋪吃早點。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新華社天津11月2日電(記者邵香雲、劉惟真、梁姊)晨光熹微,運河不遠處的天津西北角地區傳出陣陣香氣。此時,街區內已然聚集了不少遊客,來體驗極具文化底蘊的早點。

卷圈、炸糕、糕乾等特色美食躍然於牆壁之上,手持風箏的古裝小女孩在鈴鐺閣憶古思今……區域內新完成的《早安》和《穿越》兩幅大型牆繪,吸引了不少海外遊客的目光。

到天津體驗「早餐文化」,成了不少海外遊客來津的首選。今年國慶假期,區域內日均客流量超過10萬人次。

為了充分展現城市的歷史底蘊與人文民俗,天津以美食為窗口,在保留傳統體驗方式的同時,打造了更多可觸可感、文化與旅遊融合的新場景。近段時間,街道內還新開設了紅石榴展館、煎餅果子體驗館,讓海外遊客沉浸式體驗街區的歷史發展與非遺技藝。

陸通南北、水貫東西的天津,地理位置優越,自古就是中國北方的商貿中心之一。通達便利的交通、繁忙運轉的碼頭、悠長的民俗歷史,塑造出了多元交融、兼收並蓄的美食文化。

  2023年7月10日,在天津市紅橋區西關大街一家早點鋪,商家在製作炸糕。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美國視頻博主凱瑞乘坐京津城際高鐵來到天津,第一站就來到西北角地區,在她的視頻中呈現了天津文化與特色美食。

「天津有很多好吃的小吃,看著攤主做煎餅讓我感到很放鬆。」她說。

中國擁有豐富的自然、人文、歷史旅遊資源,對文旅新場景的精心塑造與國家一系列便利外籍人員來華政策的扶持,不斷拉近著海外人士與中國文化的距離。

在自然景觀、景區度假區、博物館等傳統文旅資源基礎上,數位技術、光影創意、文化IP等的結合,正催生越來越多的文旅新場景。網絡遊戲《天涯明月刀》與福建永定土樓達成戰略合作,打造具有客家特色的一體化沉浸式文旅體驗;古城西安大唐不夜城內,大數據智能分析、VR體驗不斷優化景區服務質量……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認為,幾乎每座城市都強調內容創造和場景營造,讓越來越多外國遊客願意實地感受既傳統又現代的美麗中國。

在西安華清宮上演的大型實景歷史舞劇《長恨歌》,深深打動了美國A&K國際旅遊公司大中華區執行董事拉爾德·哈瑟利。他表示,這次還到西安古城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地打卡,從中領略深厚的中國歷史文化底蘊。

在西安體驗中國傳統服飾與美食、遊覽燈光璀璨的大唐不夜城後,德國旅遊博主肯也感嘆,中國真的是一個文明悠久、文化交融、和諧友善的國度,強烈推薦海外遊客到中國走走、看看。

  4月13日,遊客在天津市五大道民園廣場休閒遊玩。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在天津,這座被稱為「萬國建築博覽會」的海濱城市,正在推動文旅相互賦能,讓文化建築、歷史街區「親口」講述文化交融的故事。

今年以來,天津市和平區大理道上新添一處「世外桃源」——古樸典雅的樘院。不少海外遊客來到這裡,在茶香氤氳中「偷得浮生半日閒」,透過古色古香的方窗,靜靜觀賞窗外的流雲飛鳥、古樹繁花。

跑遍多地尋覓門前條石、徽派磚瓦等「老物件」,請來頂尖文物專家幫助修復琉璃寶頂、立體磚雕等珍貴遺存……樘院項目主理人徐爾康表示,經過十個月的搶救式修復,這座中式庭院在盛放的海棠花中向海內外遊客敞開了大門。

  拼版照片:上圖是修繕前的五大道樘院(資料照片);下圖是4月10日拍攝的修繕後的五大道樘院內遊人絡繹不絕。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目前,樘院內已形成「千橘」「瀾宴」「酌境」等品牌,舉辦了海棠花節系列音樂會、宋代點茶表演等活動,打造了又一處賞鑒津韻歷史文化的文旅消費「新地標」。

「這為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傳承創新開闢了新路徑,深受海內外遊客歡迎。」天津市和平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彭芃說。

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入境旅遊高質量發展報告》顯示,2024年上半年,來華的外國遊客約1100萬人次。該研究院預測,今年下半年外國遊客來華人數有望超過1500萬人次。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力度的加大,越來越多的公共文化和休閒場所成為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間,滿足了入境旅遊者的多樣化、個性化和品質化需求。」戴斌說。

(來源於「新華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cfc656658bbcf621d8af853e8bdb5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