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西遊記,而我們一直在打怪
有人說:
人生就是一部西遊記,
悟空的壓力,八戒的身材,
老沙的髮型,唐僧的磨嘰。
關鍵是:離西天越來越近……
這話說的,一幅落花流水春去也的調調。
孫悟空老師除了在五指山下的時候有點壓力外,其他還真看不出來啥時候有壓力了。
明明
在水簾洞天,沒心沒肺地快活;
在天上宮闕,沒羞沒臊地胡鬧;
在取經路上,沒日沒夜地打怪;
在佛祖面前,沒大沒小地調侃
……
石猴出世一開始,「踢天弄井,攪海翻江,擔山趕月,換斗移星。」
學武練功的時候,「沖天百尺,聳漢凌空。低頭觀落日,引手摘飛星。豁達窗軒吞宇宙,嵯峨棟宇接雲屏。黃鶴信來秋樹老,彩鸞書到晚風清。」
大鬧天宮的時候,「將身一縱,踏一朵席雲,徑上西邊台上坐下。」
吹牛的時候,「我也曾花果山伏虎降龍,我也曾上天堂大鬧天宮。餓時把老君的丹,略略咬了兩三顆;渴時把玉帝的酒,輕輕呼了六七鍾。睜著一雙不白不黑的金睛眼,天慘澹,月朦朧;拿著一條不短不長的金箍棒,來無影,去無蹤。」「我老孫翻江攪海,換斗移星,踢天弄井,吐霧噴雲,擔山趕月,喚雨呼風。」
說師傅,「我那師父是個慈悲好善之人,又有些外好里椏槎」……
這樣的孫悟空有壓力,鬼才信。
不過我們也知道,路上的妖怪基本上都是孫老師一個人打的,或者孫老師一個人請人來打的,打怪水平還是頂尖級別的。
《西遊記》的開篇就寫:
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意思就是:想知道人生的真諦,那就必須看西遊記!
「佛教把佛和眾生分為十類,佛為四聖,即聲聞、緣覺、菩薩、佛。眾生是六凡,即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
「只得他無事,落得天上清平是幸。」
「都因前世前緣,該有這些姻眷。」
「心無掛礙。無掛礙,方無恐怖,遠離顛倒夢想。」
「擔頭春色,幽然四序融融;身外閒情,常是三星淡淡。到老只於隨分過,有何榮辱暫關山?」
「感天地蓋載之恩,日月照臨之恩,國王水土之恩,父母養育之恩。」
「別有世間曾未見,一行一步一花新。」
「千思萬慮終成妄。」
「一生混沌,亂性迷心。未識天高地厚,難明海闊山遙。」
——摘自人民文學出版社《西遊記》(全二冊)
同學們get到了重點沒有?
人民文學出版社《西遊記》
除了人生真諦,有人問,西遊記,為什麼不是東遊記?
因為
西邊有敦煌啊!
敦煌有莫高窟啊!
莫高窟有佛祖啊!
可是師徒四人,到了敦煌才發現:
「古殿香燈冷,虛廊葉掃風。凌雲千尺塔,養性幾株松。滿地落花無客過,檐前蛛網任攀籠。空架鼓,枉懸鐘,繪壁塵多彩像朦。講座幽然僧不見,禪堂靜矣鳥常逢。淒涼堪嘆息,寂寞苦無窮。佛前雖有香爐設,灰冷花殘事事空。」
失落之餘,看看四周,也還不錯:
一看敦煌,它處於河西走廊的最西端,青藏高原北部邊緣地帶,是甘肅、青海、新疆、內蒙古的交匯處,也是古代中原進入西域的門戶。
從內部環境看,東有三危山,南有鳴沙山,西面是沙漠與羅布泊相連,北面是戈壁與天山余脈相接。
它位居亞洲內陸,屬大陸性氣候,乾燥少雨,年降水量不到50毫米,遠遠低於蒸發量。但南倚祁連山,山上豐富的雪水為它帶來了勃勃生機。
祁連山,因位於河西走廊之南,又被稱為南山。
山脈自西北至東南走向,海拔達4000多米,山上終年積雪。
其冰川的大部分分布於北坡。春夏時節,冰雪消融,雪水流出山,灌溉了山前的土地,匯成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並緣河形成了幾片肥沃的綠洲。
美麗的敦煌城,就靜靜地橫陳於這高山、沙漠、戈壁環繞中的疏勒河流域的小綠洲上,演繹著跌宕起伏的歷史大戲。
"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
獨特的地貌和氣候,為敦煌大地雕刻了大漠中的一對絕美雙璧——鳴沙山和月牙泉。
由流沙堆積而成的鳴沙山,位距敦煌城南5公里,因沙動成響而得名。
敦煌鳴沙山
沙粒呈現出紅、黃、綠、白、黑五種色彩,晶瑩透亮,一塵不染。人們又名之為「五色沙」。
東西綿亘40餘公里,南北寬約20餘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
山形彎環,沙峰起伏,如虯龍蜿蜒,金光燦燦,宛如一座金山,十分壯麗。
沙山形態各異,有的像月芽兒,彎彎相連,組成沙鏈;有的像金字塔,高高聳起,有稜有角;有的像蟒蛇,長長而臥,延至天邊;有的像魚鱗,丘丘相接,排列整齊。
各沙山向外延伸出幾條沙壟。每兩條沙壟之間,都有一個弧形滑動面,沙在其坡度較陡處下滑,碰撞出沙鳴之聲。
唐代以前,鳴沙山就是敦煌的著名自然景觀。
騷客們描述:「沙壟相銜,盤桓迴環。沙隨足落,經宿復初。」
此山此沙,世界所僅見。
鳴沙山的懷中,還流淌著一彎月牙兒,她就是月牙泉。
月牙泉,因其形狀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面積13.2畝,平均水深4.2米。
敦煌鳴沙山月牙泉
古稱沙井,俗名藥泉,自漢朝起即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牙曉徹」。
泉水形成一湖,在沙丘的環抱中,水質甘冽,澄清如鏡。
月牙泉,夢一般的泉,謎一般的泉。
泉水與流沙之間僅隔數十米,千百年來卻永遠碧波蕩漾,水聲潺潺。
泉在流沙中,不被流沙所掩沒;泉在戈壁里,泉水卻不濁不涸。
一灣清泉,漣漪縈迴,碧如翡翠。
相傳泉內生長有鐵背魚、七星草,專醫疑難雜症,食之可長生不老。
月牙泉還有四奇:
月牙之形千古如舊、惡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於沙、古潭老魚食之不老。
遺憾的是,對於當代人來說,這些傳說,的確都成為傳說了。
幸運的是,今天依然能看到這自然界中原本相剋的一沙一水,千百年來共生互映,聯袂成為沙漠勝景。
這種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天下奇觀,也為敦煌所獨有。
據說一個月後,師徒四人依依不捨地離開了敦煌,這裡也有了一座雷音寺。
正是:
「尋窮天下無名水,歷遍人間不到山。」
「清濁幾番隨運轉,辟開數劫任西東。」
-END-
作者 | 雲遊蝦
責編丨觀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