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岸芯慧張波:數字農業尋左岸,解密數字農業三大核心競爭力

2023-01-04     35斗

原標題:左岸芯慧張波:數字農業尋左岸,解密數字農業三大核心競爭力

本文來自35斗微信公眾號,作者謝慶霜。

近日,由35斗發起,以「敢!馭光而上」為主題的IFA 2022國際未來農業食品百強·楊凌峰會在國家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舉辦。

峰會上,上海左岸芯慧電子科技公司董事長張波做了題為「數字農業尋左岸」的主題分享,並接受了35斗記者的採訪。

圖1:嘉賓進行主題分享

一、覆蓋42個縣,找准地方痛點是關鍵

張波告訴記者,左岸芯慧已經打造了覆蓋全國42個縣的農業數字化平台,在這些平台中,典型案例之一是上海。

「我們打造了上海全域的農業大數據平台,每一塊農業用地都能夠實現數字化。」張波透露,上海平台以地塊為單位進行數字化,每一塊土地都有唯一的編碼,農產品品種、農事操作、農藥用量、經營主體等都能實時更新。由該平台衍生出來的「一鍵找菜」功能,能讓使用者了解到任何一個品種在上海的分布區域,相關企業等等。

除了上游種植端,左岸芯慧的數字化生態也衍生到了農產品保險領域。張波表示,利用數字化平台,只要線上支付就可以實現每一個地塊、不同險種的保單,例如蔬菜的價格險。下一步,左岸芯慧將涉足上海農業徵信體系的數字化建設,目前公司正在與市內徵信公司合作以構建良好的徵信體系。

張波提到,中國幅員遼闊,東西部各個地方的發展情況不一樣,因此數字化的實踐也不盡相同。相對於上海,部分西部城市數字化的支持力度、執行力度可能較弱。因此,企業需要針對當地的痛點去解決問題。

「在西部地區,如何將農產品銷售出去,並且優品優價地銷售出去,是地方的痛點。」張波表示。

為此,左岸芯慧與雲南紅河州瀘西縣聯合打造上海鄉村特供基地,將雲南的小香蔥運送到上海,從源頭開始,通過數字化賦能管控、加工,閉環地將產品運輸至上海市場。如此一來,不僅能將鄉村的品牌打造出來,也能讓其優品優價在數字中體現出來。因地制宜,是左岸芯慧數字化進程的關鍵法則。

二、左岸護城河:從人才開始的三大核心競爭力

「好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其實是在『人』。」張波介紹。以左岸的總經理古成龍為例,古成龍出生於1988年,在左岸芯慧擔任了6年的總經理,他的經歷十分具有傳奇色彩。包括吃螞蟻、成為街頭一霸、考到全校第一、被比爾·蓋茨親自頒獎等等,而從街頭霸王到左岸芯慧的總經理,古成龍靠的是非凡的技術能力與實踐能力。張波表示,由古成龍帶領的一幫技術人才是左岸芯慧的第一大核心競爭力。

第二大競爭力,是左岸芯慧在傳感器技術上的突破和農業傳感器標準化的推進。「戰鬥機飛控系統中的一項技術叫微弱信號放大機制,我們將軍工領域的技術應用於農業,實現了傳感器在土壤監測方面的突破。土壤中含有鎘、銅、鉛、鉀、硝酸根等多種元素,左岸芯慧的傳感器進入到土壤中能將土壤中的多種離子的濃度檢測出來。」

圖2:嘉賓進行主題分享

在技術的深耕之外,是左岸芯慧在標準化上的嘗試。張波提到,農業在傳感器上的應用,相比於傳統的工業應用,是缺乏標準的。因此,左岸芯慧在2014年開始做企業標準,通過統一接口、統一協議、統一供電等方式將所有的農業傳感器都按照標準製作出來。「可以看到,中國傳感器和物聯網聯盟智慧農業專委會的理事長單位,就是左岸芯慧。與此同時,左岸芯慧還連結了全國各種傳感器的廠商,在這之中,推進農業傳感器的標準化是左岸芯慧的職責。」張波說道。

第三大競爭力,是左岸芯慧數字生態體系的構建。除了更為具體的技術應用,左岸芯慧還致力於作業系統、SAAS平台的構建。張波告訴記者,左岸芯慧正在打造中國農業的智能作業系統。因為農業大數據關係到國計民生,其信息安全、數據存儲、運輸、加密,都需要通過這一套作業系統解決。在作業系統的基礎上,左岸芯慧建立了開放式的SAAS平台。「不管是銀行、保險、賣農機器具的還是提供其他農業服務的,都能在這個平台上建立場景應用。」

張波提到,「我們構建的技術路徑非常紮實,從傳感器通訊、農業裝備、智能溫棚控制體系、農產的管理軟體,再到區域的數字化平台與農業企業徵信體系的建設,這是非常完整的、一步一個腳印的發展路徑。」

三、連結生鮮平台,以數字化服務農業企業

在與政府合作之外,左岸芯慧也在以數字化能力連結一些生鮮電商平台,如本來生活。張波透露,左岸芯慧正在與本來生活起草戰略合作協議。「一方面,生鮮電商平台希望賣出去的產品擁有完整的追溯體系,另一方面,他們也能利用數字化技術找到優品優價的產品。因此,這種合作是必然的。」

除了讓農產品交易的頻次更高,交易更加便捷,左岸芯慧也在思考如何促成好的交易生態。在左岸芯慧旗下,有一個公司叫「左岸雲商」。左岸雲商做的不是售賣產品,而是「連接」的工作,將優質的農產品與銷售渠道有機聯合,通過品牌打造、包裝等方式讓農戶的產品更好地走向市場。

「左岸芯慧希望打造的是一條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中間有加油站、休息站能為各種類型的汽車、主體提供服務,而左岸充當的就是服務的角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將農業生態中的各類夥伴聚集起來。」

數字農業尋左岸,而究竟什麼是數字化,張波給出了答案。其一,是政府監管的數字化。「數字化對於區域的領導而言,是能夠將整個農業的運作一目了然,看到實時的數據更新。」其二,是消費者連結的數字化,「通過左岸追溯體系,能將消費者和優質的農產品連接在一起。」其三,是現代農業服務體系的數字化。「金融保險、農藥農資、農機等都可以通過這一套平台連接在一起,形成生態服務的數字化。」讓農業生態服務變得更加有效和高效,這就是數字農業的本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94fb5469965aca7411697fec28fd3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