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啟資本:農業的機會永遠存在,投資創業都需要保持敬畏之心

2022-04-02     35斗

原標題:專訪中啟資本:農業的機會永遠存在,投資創業都需要保持敬畏之心

「農業有一點像被冷落的小姑娘,大家想起來就去撩一撩,但最終都不娶回家。」對於農業領域的投資熱度,中啟資本合伙人乜君興如此形象描述。

中啟資本是中國中化與啟迪科服集團共同發起設立的市場化私募股權投資管理平台,受託管理和正在發起設立的基金規模已超過50億元,現代農業是中啟資本的重點投資領域之一。此外,中啟資本目前正在與北京科創基金、北京市平谷區政府聯合發起一隻農業科技創新基金,專注於農業硬科技領域的創新項目投資,基金首期規模5億元。

而早在10年前,乜君興本人在中國中化工作期間就在關注農業領域的投資機會,進入股權投資行業之後,個人投資的農業領域的典型項目有潤豐股份、南通泰禾、海正生物等,目前已經有兩家企業IPO過會,兩個併購退出項目,一家企業在IPO排隊中。

在他看來,農業是一個大行業,農業的機會永遠存在,但不同時期投資熱度總是圍繞不同主題展開。農業存在周期性強、複雜性高、節奏慢等特點,投資與創業不能紙上談兵,要能走到田間裡頭,了解農村和農民的真實所需,始終保持耐心和敬畏之心。

一、關注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偏向有核心創新技術的公司

中啟資本關注農業上下游全產業鏈的投資機會,偏向於有核心創新技術的公司,包括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

上游是農業的大生產端,在生物技術方面,中啟資本重點關注的領域包括基因編輯與轉基因、生物獸藥、生物農藥、專利藥創製、微生物、動物營養、飼料添加劑等;在智慧農業和信息化方面,主要關注賦能生產環節、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和管理水平的一些先進技術,比如智慧養殖、農業傳感器、遙感技術等等。

下游產業鏈環節,中啟資本重點關注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在農產品深加工領域的應用。在生物技術方面,具體包括合成生物學、植物提取技術、新型食品添加劑、健康食品等;在信息技術方面,具體包括智慧物流、檢測技術、大數據等。

在過往的投資案例中,中啟資本通過與中化藍天聯合打造的創新孵化平台——湖南藍啟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資孵化了某含氟農藥中間體項目,用創新技術變革傳統生產工藝,替代原來的高污染生產路線,實現某農藥產品的綠色生產;此外,中啟資本還投了聚乳酸(PLA)可降解塑料生產企業海正生物,在國家推進「限塑」與「碳中和」的政策背景下,生物基可降解塑料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海正生物在聚乳酸領域具有十幾年的豐厚技術積累,在細分行業處於領先地位。

乜君興認為,投資農業對投資機構的考驗,不僅僅是項目判斷,還要能夠把行業內的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充分賦能,技術、市場、管理、企業家精神都是一個項目成敗的關鍵。

二、從農業網際網路到合成生物學,投資熱總是圍繞不同主題展開

關注研究農業十餘年,乜君興的直觀感受是,農業的投資機會一直都在,熱度也不是現在才有,總是一波又一波,圍繞著不同的主題展開。

最近一兩年的農業投資,機構關注比較多的一個熱點是合成生物學。而在合成生物學熱之前,也曾發生過生鮮電商熱、農業網際網路熱

「當時做網際網路和消費品投資的,都跑到農業裡面去,投了很多農資電商、生鮮電商、農業大數據項目,希望徹底顛覆傳統農業,現在來看大部分投資機構沒有達到預想的狀態,」乜君興稱。

最早一批做農資電商的創業公司,其實是很希望在農業領域能夠成長出像京東、阿里這樣的企業,希望通過以農資為切入點,最終打通農村電商。

進一步分析來看,城市電商發展起來的關鍵是顯著降低了交易成本,包括降低實體房租、縮短流通環節、提高人效等等。但農村的商業環境跟城市有顯著不同,以農資銷售為例,農村裡賣化肥農藥的農資經營店基本都是自家房屋,沒有租金,員工也沒有五險一金,但卻勤勤懇懇,盡職盡責,農忙時節比「996」還辛苦;一個基層農資店其實就相當於是一個電商的配送中心,房租、人工成本都很低,因為是自己的生意,服務效率也很高。

而電商企業是重新搭建一個物流和配送體系去替代線下農資店,需要付出更多的人工、倉儲成本,並沒有帶來交易成本的降低。而且農資產品屬於生產資料,不僅僅是產品銷售,還要給基層農戶提供技術指導服務,幫農戶看病問診,這是電商替代不了的。此外,還有賒銷的問題,在農資行業,賒銷是一個普遍情況,不僅僅是農戶沒錢,還相當於是一個產品和服務保障,如果效果不好,農戶就不給錢了。

歸根結底,很多投資機構看項目有些理想化,缺乏對基層農村和農業的理解,沒有鑽過大棚,沒有種過地,只是被短期的熱度吸引,了解認知並不深。

「我始終覺得農業有一點像被冷落的小姑娘,大家想起來就去撩一撩,但是最終都不娶回家,」乜君興形容。不管哪個行業,投資和布局都需要長期的沉澱和積累,農業的周期性更強、產業鏈更長、複雜性更高,未來投資機構需要更接地氣,真正走到田間裡頭,了解農業。

三、農業複雜性強,投資和創業都要有敬畏之心

關於農業創業,大家經常提到的詞就是「顛覆」,因為大家覺得農業很落後,存在很多問題,都希望一招就可以解決一個大問題,這個方向沒有問題,但是我們也要充分看到可能存在的困難。

傳統的商業模式和生產方式有其存在合理性,有的產品技術人們已經生產使用了上百年,一下子顛覆沒有那麼容易。比如,一些企業提出要通過生物農藥替代大部分化學農藥,或者通過合成生物學輕鬆的替代很多化學生產工藝,這個方向很好,但常常是把實現的過程想的過於簡單了。人類的進步是建立在不斷的「顛覆」之上,但每一次「顛覆」,都不是一蹴而就,都是建立在外部的客觀條件以及持續的積累和努力之上。

在農業領域創業,面臨的風險也很多。農業是一個高度全球化、高度金融化的行業。例如,海運價格的下降使得巴西的大豆出口到中國具有經濟性,使得巴西的大豆種植面積的大幅度增長,又帶來中國代森錳鋅農藥需求的增長,因為這個產品可以用在巴西大豆鏽病上;中東的油價會影響全球玉米價格,進而影響到中國糧食價格走勢,這些都導致了農業的複雜性;很多時候,我們要從全球化思維來看待中國農業。

農業創業投資還需把握周期性風險。周期力量是強大的,很多農業技術最後都是要落實到具體場景裡面,比如新型獸藥、飼料添加劑、智慧養殖的技術等,如果最終都是用在養豬廠里,那麼豬周期的影響就不可避免。做農業產業,必須要把握好周期,預判周期,敬畏周期。最忌諱的是在周期頂部加槓桿,所以在這輪豬周期里必然會有大企業轟然倒塌,即使是上市公司恐怕也難以倖免。

同時也要認識到農業產業鏈的複雜性。農業產業鏈很長,很多企業或者科學家認為研發出一個很好的產品就夠了,但這還不行,你還需要好的渠道幫你賣出去。

一個現實的情況是,很多大學裡20年前就研發成熟的技術,現在農戶都沒有應用。科學家覺得很好的東西,是不是能有效的傳遞到農戶;農戶是否能接受;農戶是否用得起,還用得方便;經銷商能不能賺錢......這中間鏈條很長,新技術的應用推廣要跟渠道和產業鏈條做深度連結,也需要這個技術能有效的「熟化」和商品化。

大部分創業者和投資人對農村現狀和農民缺乏了解,欠缺對於用戶需求的準確把握。創業者需要理解養了1萬頭豬的養豬廠廠長在想什麼,也要理解種了兩畝地的農戶平時在外面打工,偶爾回家種地,又會是以什麼樣的理念去選擇化肥農藥種子。

當然,不只是農業,這是資本市場普遍存在的問題,在熱錢很多需要找到出口的情況下,這些問題勢必會出現。只有不斷的洗牌,更專業的投資機構和團隊才會凸顯出來。鑒於農業的複雜性,而只有在行業待得足夠久,才能發現有哪些風險點,才能更好的把握風險。

四、生產方式智能化、效率提升是未來大趨勢

國家政策鼓勵農業發展,對未來中國農業發展有什麼影響?

乜君興認為,未來最核心的政策關注點就是中國農產品的供應安全問題,也就是中國如何在有可能面臨的不利國際形勢下保障食品的供應安全。

這背後會帶來一系列的機會,比如傳統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智慧豬場、水產工廠化養殖等智能化生產一定是未來趨勢。此外還有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糧食作物育種技術的提升、轉基因技術的應用等等。

中國目前已經實現口糧自給,而未來的挑戰是,如何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因此,這就帶來人造肉、合成蛋白等相關創新技術的機會。

所以,農業就是一條大江,穩穩向前,很寬,很長,不急不躁,但是機會永遠在,我們不能只看到水上的機會,也要看到水下,大魚都在水底。

【關於中啟資本】

中啟資本是由中化資本與啟迪科服集團共同發起設立的市場化私募股權投資管理平台,公司充分發揮雙方股東的國際化視野、產業資源、科技資源與金融資源優勢,以「助力成長、成就彼此」為使命,目前受託管理和正在發起設立的基金規模已超過50億元,重點覆蓋的投資領域包括新能源與清潔技術、新材料、現代農業、先進位造等。

公司高管和核心管理團隊由具有多年產業管理和資本市場經驗的專業人士組成,分別來自中國中化、清華控股、頂尖私募投資機構、券商、律師事務所、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和產業龍頭企業戰略投資部門,擁有深刻的行業認識、豐富的產業界資源、專業的投資管理經驗與優異的歷史投資業績。

目前中啟資本正在與北京科創基金、北京市平谷區政府聯合發起一隻農業科技創新基金,專注於農業硬科技領域的創新項目投資,基金首期規模5億元,希望未來能夠與農業科技領域的優秀企業和科學家廣泛合作,一起服務於中國高科技農業產業的發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8c4851c3416edfd7d9047075ce51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