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35斗,作者謝慶霜。
日前,由35斗發起,以「敢!馭光而上」為主題的IFA 2022國際未來農業食品百強·楊凌峰會在國家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舉辦。
峰會上,寧夏西雲數據科技有限公司行業解決方案總監袁赫麟作了題為「西雲數據,雲計算上的農業創新實踐」的主題分享。西雲數據是專業的雲計算服務提供商,專注於亞馬遜雲科技中國(寧夏)區域的運營,以卓越運營管理經驗為中國客戶提供國際先進的、安全、靈活、可靠的雲計算服務,致力於推動本土企業數字化轉型和創新。
圖1:嘉賓進行主題分享
一、可持續發展引領創新生態
在成立之初,西雲數據的願景便是豐富中國的雲計算生態,推動中國企業的數字化發展。2015年2月,公司成立於寧夏中衛;2017年12月,由西雲數據運營的亞馬遜雲科技中國(寧夏)區域正式向客戶提供雲服務;2018年5月,由西雲數據運營的亞馬遜雲科技中國(寧夏)區域第三個可用區上線;2021年9月,由西雲數據運營的亞馬遜雲科技中國(寧夏)區域二期第一階段上線。
在數字化的進程中,綠色、生態、可持續是西雲數據的發展理念。袁赫麟提到,當今農業行業消耗了70%的飲用水、50%的可耕作土地,其溫室氣體排放占據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24%。為此,作為雲計算的從業者,西雲數據積極踐行綠色生態的數字化。
圖2:嘉賓進行主題分享
「來自451 Research的研究發現,亞馬遜雲科技的基礎設施比被調查的企業數據中心的中位數要節能3.6倍,而且當消耗的電力和購買的可再生能源的碳強度被考慮在內時,這項研究發現亞馬遜雲科技在執行同樣的任務時,碳足跡要低得多。除了在雲中運行應用程式所固有的環境優勢外,還計劃在2025年前用100%的可再生能源為基礎設施供電。」
在可持續的引導下,雲計算能從5個維度助力農業創新:敏捷性、低成本、高彈性、創新加速、全球部署。
首先是敏捷,農業創新不需要購買許多設備、軟體,只需要在雲端部署雲伺服器就可以開始使用了;其二是低成本,袁赫麟提到,在很多數字農業的應用場景中,為了良好地運行系統,企業很容易預先購買很多根本用不到的資源,而雲計算是「用多少付多少錢」,如此一來就能降低總成本;其三是彈性,雲計算非常靈活,幾分鐘之內就能將幾百個甚至上千個節點的集群連接起來,當遇到數據量較大的任務,也能夠很快地完成。
其四是創新加速,雲計算能夠降低架構管理複雜度,優化智慧農業解決方案,使得企業更專注於業務發展;其五是全球部署,通過雲計算與全球網絡,「在中國就可以管理非洲的應用和服務。」
二、多領域應用拓寬農業邊界
在雲計算的應用層面,袁赫麟為我們介紹了雲計算在不同領域的案例實踐,包括智能溫室、數字養殖、智能水果監測、基因測序等等,這裡,我們選取其中的幾個案例進行說明。
在智能溫室領域,雲計算的主要作用體現在節省成本與增加產量上。利用雲平台構建物聯網智能溫室,通過自動檢測和識別蔬菜的主要生長階段識別和計數植物的葉子、花朵、高度以及預計的溫室產量,企業能夠在恰當的階段加入養分、水與其他元素以優化溫室操作,使得溫室操作更加智能化,從而調整營養、護理和環境,擴大產量。袁赫麟透露,自動化的流程能夠節省1/3的運營成本,並使得溫室中90%的作物都符合高質量的產品標準。
圖3:嘉賓進行主題分享
在數字化養殖中,雲計算能實現關鍵數據預測與提高牛奶產量。袁赫麟介紹,團隊為挪威的奶牛採集了約250萬個數據點,以監測動物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情緒監測為例,數據能夠用以判斷動物目前的狀態是開心或是緊張,然後將狀態與生產牛奶的質量關聯起來。在得到二者的關聯性後,廠商便會據此引導更高質量的牛奶生產。
在基因測序領域,傳統基因測序存在測序流程不規範、數據分析效率低、無法承接高數據量樣本等問題,因此,在雲端實現彈性擴容成了解決方案。西雲數據通過配置合理的彈性伸縮策略,契合動植物測序分析的低頻業務模式,能夠大大降低成本,簡化與規範測序流程,提升業務靈活性。
正如西雲數據創始人田溯寧所言,「雲計算技術與西部地區豐富的資源相結合,將成為中國雲計算生態系統的重要一部分,振興當地的經濟,推動製造業和工業產業的發展,促進中國雲生態系統的繁榮和發展。」西雲數據將通過突破性的創新造福農業企業、消費者與地球,成為中國雲生態發展的重要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