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2021-03-16     小馬話三農

原標題:農村俗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每年在初春時節,不管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都能看到挖野菜的人。已經過完驚蟄節氣有一段時間,驚蟄節氣後隨著氣溫的不斷回升,萬物逐漸復甦,野菜們也紛紛拱出土面。春天可以食用的野菜有很多種,比如常見的薺菜、蒲公英、苦菜、水芹菜等等,以及今天要說到的主角-茵陳。和其他野菜相比,茵陳的食用時間特別的短暫,在農村有「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的說法,那麼這個說法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茵陳,學名叫做茵陳蒿,屬菊科,蒿屬半灌木狀草本植物,見過茵陳的朋友都知道,茵陳有很濃烈的香味,葉片為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二回羽全裂,每側有裂片,小裂片呈狹線型或狹線狀披針形。茵陳蒿於每年的初春發芽,花果期在7-10月,高40-120公分。在我國的遼寧、河北、陝西、山東等地均有分布。茵陳蒿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以及人體所需的營養元素,既可以食用,也是中藥材之一。

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的意思是,三月份的茵陳含有的營養最全面,食用茵陳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而四月份的茵陳就已經沒有了食用價值,只能當作野草來對待,俗語中的蒿指的是野菜的意思。到了五六月份的茵陳已經高達四五十公分,甚至更高,但是此時的茵陳就連野草也算不上,只能被人們當作柴火來燒。

剛才說到,茵陳雖然是野草,因為它生長速度很快,所以它屬半灌木狀草木植物。驚蟄後不僅氣溫回升的速度快,降雨也會變得頻繁起來,在合適的環境下,茵陳的生長速度會很快,不過茵陳的食用價值和營養價值並不會因為植株越大而變得越大,反而是植株越大,食用價值和營養價值也會變得越低。之所以三月份的茵陳食用價值和營養價值最大,是因為茵陳在一整個冬天的沉積下,植株中含有的營養價值最高,隨著茵陳的逐漸成長,茵陳的營養價值也會慢慢降低,不僅吃起來的口感變差,就連營養價值也會慢慢消失,所以到了四月份的茵陳已經和其他雜草沒有多大的差異。而到了五六月份的茵陳,已經長到了六七十公分高,枝繁葉茂的茵陳曬乾後做乾柴最合適不過,因此便有了「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的說法。

現在已經是三月份的中旬,此時的茵陳食用口感和營養價值是最大的時候,喜歡吃野菜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茵陳的最佳採摘期和賞味期,錯過後只能再等一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w-1lngBMMueE88vEqS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