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娜
微信公眾號:閒時花開(ID:xsha369)
昨天的文字 《北大女生的來信:「爸爸說,千萬別嫁給父母離婚的男生」》 (點擊藍色字體查看)發表後,評論區里炸了。
今天早上,留言很多。
其中一個最強烈的聲音是:
父母不和、成長坎坷、心有創傷的孩子,要如何實現自我救贖?
今天,我想通過一個女孩的成長,說說如何突圍原生家庭的創傷。
1.
鏗鏘玫瑰——
賽場上的7號王炸
4月13日,中韓女足在蘇州打了一場生死攸關的比賽。
這場比賽,決定了中國和韓國,誰能搶到東京奧運會的入場券。
中國女足的姑娘們,經過驚心動魄的激戰,以4:3的成績,在最後關頭,險勝韓國。
聽到這個消息後,14億國人都沸騰了。
「姑蘇城外韓3:4」的段子,也爆了熱搜。
這場比賽有多麼驚險多麼贊,中國球迷有多麼鐵桿多麼燃,朋友們可以上網搜這場比賽的視頻。
我想給大家說的,是中國女足7號隊員 王霜——一個神一般的姑娘。
中韓比賽打到3:3平時,王霜一個遠射破門,拿到了至關重要的1分,也助中國女足拿到奧運會的門票。
作為中韓之戰的功臣,王霜賽後接受採訪時說:
「哪怕是上半場0:2落後,我們也相信可以扳回來……」
鋼鐵般的信念。
長城般的意志。
火焰般的激情。
猛虎般的取勝。
這就是王霜,驚艷世界的中國足球女孩。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這朵鏗鏘玫瑰,有著非常不幸的童年——
2.
童年創傷——
孤獨脆弱的敏感少女
王霜生於1995年,是地地道道的武漢姑娘。
5歲時,她的親生父母就離婚了。
父母離婚後,各自離開了武漢,把她一個人送到了姨媽家寄養。
「我從小就知道他們關係不好,但當我父親把我送到姨父姨媽家,讓我跟著他們生活的時候,我還是很難接受這個事實。
我哭了一晚上,那也是我第一次感到真正的無助和脆弱。」
接受媒體採訪時,談笑風生的剛毅女孩,回憶到童年時突然哽咽了。
她壓抑著不讓自己哭出來,但又難掩一臉的悲傷。
相比父母離婚,更讓5歲女孩難過的,是 「父母都不要我」的羞恥感。
「我遇到事兒,不太愛和別人說,喜歡藏到心裡,有著超乎同齡人的早熟。」
這大概是家庭不幸的孩子,共有的特質:
敏感,孤獨,不合群,壓抑自己的真實想法,為了適應環境存活下去,學會了察言觀色和揣摩人心。
好在,姨父姨母和表哥都很愛她。
即便如此,自卑的王霜,還是常常沒有安全感,總是一個人待在房間裡不出門。
姨媽為了讓她開心起來,就讓喜歡足球的表哥,帶上她和一幫男孩子踢球。
漸漸地,王霜發現,在球場上大汗淋漓地奔跑,肆無顧忌地吶喊,孤注一擲地拼搏,激情一躍的勝利,不僅能讓她忘記和親生父母的離別,而且能讓她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喝彩。
「到姨父姨媽家後,我想表現自己,想證明自己,想得到更多人的注意。」
幼小的女孩,想通過某種優秀,讓姨父姨媽覺得撫養她,不是累贅,而是榮光。
她想成為他們的驕傲,所以就拚命地錘鍊自己的特長。
為此,她把孤獨留給自己,用成績回報大人;
把脆弱掩蓋起來,讓臉上掛著笑容;
用特長治療自卑,也用奮戰治癒匱乏。
她和那些成長動盪的孩子一樣,為了保護自己,有了雙重性格,內心裡分裂出兩個自我——
3.
拔節生長——
從那張床上跳起來
童年不幸的孩子,某種程度上,都有一種 自虐傾向。
這種自虐,並不一定是自殘,而是對自己幾近苛責的不滿和要求。
因為,他們清楚地知道,屬於自己的機會不多,錯失一個,就可能錯失一生,走錯一步,就會被淘汰出局。
這種骨髓深處的危機感,是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法掙脫的監牢。
王霜也不例外。
王霜說她總是想用努力引起別人注意
「很多人都覺得我樂觀,其實我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只是我不喜歡展示自己脆弱的一面。」
王霜對自己的狠,一小就是出了名的。
女生踢足球的少,幼年王霜,只能和男孩子一起踢球。
因為她踢起球來不要命,男隊友們都喊她「鐵妹」。
「他們男生踢球都不受力,磕一下碰一下,有的男生就喊疼,但我從來不叫。」
鋼鐵般的女孩,用要強展示著自己的與眾不同。
也在倔強和從不認輸中,漸漸擁有了自律、堅韌、勤奮、執著的性格底色。
這些優良的底色,是一個人攀登高峰的大道,也是一個人超越傷痛的鎧甲。
在武漢青訓隊,眼神剛毅、特別想贏的王霜,屢次受到教練的讚賞。
教練找到姨父姨媽說:「這孩子不踢球幹嘛!這孩子必須踢球啊!」
踢球,要想踢出名堂,就必須到北京去。
12歲那年,王霜入選國家少年足球隊,被姨父姨媽送到北京。
她不願意去,站在火車站裡哭了不停。
5歲時離別的創傷記憶,再次將她包圍。
她以為去北京,就意味著她失去最愛的姨父姨媽。
姨父哄她說:「你先去,然後我們也去。」
她信以為真。
結果到了後,才知道自己被騙。
但12歲的她,沒有像5歲那年哭一個又一個晚上,而是選擇了獨自堅強:
姨父姨媽把她送到北京來,不是不要她了,而是讓她到更高更大的平台上,好好踢球,為國爭光。
她很快調整狀態,投入到訓練中。
秋去春來,寒來暑往,一次次受傷,一回回跌倒,又一遍遍站起,迎風飛揚。
那個曾扎著羊角辮,缺乏安全感的小女孩,在一場場的揮汗如雨中,終於長成了無畏無懼、鏗鏘美麗的大姑娘。
她15歲入選國青隊。
18歲完成了國家隊首秀。
20歲代表中國女足參加世界盃。
21歲出征里約奧運會。
23歲獲得「亞洲足球小姐」的稱號,被評為中國十佳運動員;
24歲被GOAL(足球網)評為最佳中國球員……
期間,她還加盟巴黎聖日耳曼女足,孤身前往法國,在人生地不熟的異鄉,一次次用完美球技綻放綠茵場,讓歐洲人記住了她那張美麗的中國臉龐。
王霜說,姨媽姨父才是父母
初到巴黎時,語言不通,生活不便,習慣不同。
王霜形容自己:「每天睜開眼,感覺自己就像新生嬰兒一樣。」
但她不再怕,不再恐慌。
她知道,只要自己從床上起來,跑到訓練場上,跑到賽場上,她很快就能變得強壯,變得自由,變得飛揚。
因為,她已經長大,她能,她可以,她很棒。
其實,原生家庭又何嘗不像一張床:
你一直躺在上面,就會哀怨自己無力,無能,不配,不可以。
但如果你足夠勇敢,不懼嘗試,無畏探索,你就會從那張床上跳起來,走出黑暗的屋子,走過婆娑的陰影,翻越起伏的山脈,趟過兇險的激流,來到遼闊的高地。
遇見另一個自己。
一個不再假裝懂事,也會表達憤怒的自己。
一個不再掩蓋脆弱,也會袒露弱點的自己。
一個不再討好他人,而是遵從自我感受的自己。
一個接納自我殘缺,也對眾生慈悲的自己——
4.
4個真相——
我們都是自己的神靈
一個真正強大起來的人,才會對世界溫柔。
因為,她已經溫柔了自己。
2019年,為備戰奧運會,王霜從巴黎回國,回到武漢。
武漢疫情爆發,九省通衢被封,王霜困守家鄉。
沒法參加任何比賽,但她從沒停止訓練。
她一個人在家進行身體訓練,在樓頂的天台對著牆壁傳球。
有時和表哥曹國棟(中乙球員)一起在樓下訓練。
同時,她還向抗疫的家鄉,捐款60萬。
要知道,女足隊員的收入並不高,即使效力巴黎時,王霜的年薪才不過50萬。
王霜的格局,讓人動容。
5歲父母離婚,12歲稱為京漂,18歲驚艷世界。
當一個命運多舛的姑娘,從童年的不幸中走出,走到世界舞台,成為更好自己,用愛和能量反哺故土,效力國家。
我們也分明看到,關於原生家庭的4個真相——
比父母離異更可怕的,是喪失歸屬感。
王霜說,她自幼就生活在父母的爭吵里,但對父母離異,並沒有怨恨。
但父母離婚後,都不撫養她,把她送到姨媽家。
這成了她孤獨和脆弱的原點,哪怕時光過去很多年。
在姨媽、姨父和表哥的愛,還有自己的奮鬥里,她漸漸找到了兩個禮物。
而這兩個禮物,是幸運的孩子,自出生起就擁有的——
歸屬感和確認自己的重要性。
王霜用真實的故事,告訴我們:
父母離婚的孩子,不一定就會陷入孤島。
但父母離婚後,都把孩子視為累贅,或者把孩子當成攻擊對方,發泄情緒的武器,孩子就會陷入分裂中。
離婚見人品。
人品好的父母,是孩子的福報。
因為他們即便分開,也能負責,懂真愛,看見孩子的需求,體諒孩子的感受,在平和有序的溫柔里,守望孩子長大。
這世上最疼的事,是承認父母傷害過自己。
王霜直到今天,都不太願意提她的親生父母。
「我和親生父母不親,也不想和他們有太多聯繫。
我現在的親生父母就是我的姨父和姨媽,他們是我真正意義上的家人。」
她說。
王霜和家人
為她的坦誠點贊。
因為,走出童年創傷的第一步,就是敢於承認, 父母的確傷害過我們。
這不是討伐父母。
而是釐清問題,找到癥結,在如實如是的坦然里,擁抱內心的小孩:
「你一路走來很苦,謝謝你沒有服輸,我愛你。」
不少童年不幸的孩子,之所以分裂,是因為活在否定創傷的逃避里。
用「父母都是為我好」「父母沒有錯,都是我不好」的遮掩,持續攻擊自己。
言辭和內心的分裂,勢必導致虛偽自我和真實自我的不斷掐架。
最終在自我懲罰里,一步步跌落進抑鬱。
承認痛苦和傷害,是穿越痛苦,治癒傷害的前提。
我們不逃避問題,才不會讓自己成為問題。
打破原生家庭的魔咒,就是阻斷自動化處理。
王霜的故事裡,最令我感動的,是她成長中的兩次離別:
第一次,從武漢去北京。
第二次,去北京去巴黎。
她自己也說,因為內心有創傷,到陌生地方後,會非常恐慌,覺得自己被扔到孤島和荒漠上。
但她一遍遍鼓勵自己:
只要你足夠強大,就沒有人能拋棄你。
你的流浪,是為了追逐更好的自己。
她接受了這兩次離別,也突圍了原生家庭,最終成為中國女足的王牌。
什麼是突圍原生家庭?
其實就是察覺你潛意識裡,那些自動化湧現出來的信念:
「沒有人喜歡我。」
「我不會幸福的。」
「我肯定把一切搞砸。」
「我早晚會被人拋棄。」
……
這些成長中,不好的感受,注入到你腦海中的消極信念,會讓長大的你,在遇到挫折時,自動湧現出來。
就像咒語一樣,指揮你一次次故意把事情搞砸,朝著預設的糟糕狂奔而去。
突圍原生家庭,就是察覺並修正這些自動化的消極信念。
用努力和改變,行動和樂觀,讓事情朝著積極良好的方向發展,並重新定義自己:
「我很好。」
「我乾得漂亮。」
「我簡直太厲害了。」
「很多人都喜歡我。」
「我一定會越來越幸福的。」
當越來越多的行動和實戰,在我們心頭培植下「我行」的陽光信念,我們就走出了原生家庭的創傷。
破層生長,過往才會成為腳下土壤。
走出原生家庭唯一的捷徑,就是不斷向外走,向前走,向遠方走,向更好更高的平台走。
沒有什麼是成長解決不了的問題。
如果有,那一定是成長的時間不夠。
就像王霜,她成了中國足球的名將,她摘下了賽場中央的王冠,過往的傷痛和曾經的不安,都被她一一踩到腳下。
她仍有暗傷和軟肋,但她願意和自己不夠好的那部分和平共處。
這就是最好的療愈:
我們一路走來,有過偏執,遇到過傷害,歷經過迷茫。
但堅持走下來,包容待自己,找到了自己的熱愛和珍貴,成為了自己精神的父母,意志的主人,信仰的神明。
我們仍不完美,但不再害怕。
原生家庭的真相,來源於父母和過往,但本質上取決於我們和成長。
想對看到這篇文的所有朋友說:
願長大的你,懷著十分努力,九分勇敢,八分堅韌,七分溫柔,六分樂觀,五分真誠,四分謙卑,三分敬畏,兩分平和,找到一心一意的自己。
閒時花開(ID:xsha369)作者劉娜,心理諮詢師,情感專欄作者,原創爆文寫手,混跡媒體圈十餘載,發表文字量百萬字,能寫親情鄉愁故事,也會寫教育職場熱點。
近期課程 (點擊可查看詳情)
九州心理2021年度課程表(2021年4月更新)
【5月考試】心理諮詢師培訓項目招生簡章
【2021社會工作師】人社部、民政部雙認證
【中國心理學會認證】少兒心理發展諮詢指導師培訓
【中國心理學會認證】家庭教育指導師認證培訓
【中國心理學會認證】婚姻家庭諮詢指導師培訓
身心之戀 | 國際舞動大師Zvika舞動治療(5月1-3日)
張海音心理危機干預與創傷修復工作坊(5月3-5)
薛偉&鄒政| 遊學性結構式文化動力團體(5月18-23)
國際大咖Zvika深度舞動治療(廈門6月10-13)
嚴成剛中華系統排列推廣展示工作坊(6月15-16日)
現代舞表達體驗工作坊 ( 6月26-27日)
費俊峰博士格式塔完形治療工作坊 ( 7月23-25 日)
郭海峰 五日正念止語靜修營 (貴陽· 8月4-8)
郭海峰 正念工作坊|華人資深正念導師 (10月15-17)
薛偉動力性團體治療師養成課 (10月15-17日)
金天博士人本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工作坊 (10月29-31)
徐鈞自體心理學長程系統連續培訓 (廣州11月5-7日)
蔡仲淮國際催眠治療師認證 (成都8月,長沙11月)
李晉偉性諮詢實務與技能班 (11月26-28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RuiKHkBMMueE88vi0z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