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閉症少年勇奪特奧會金牌!」
「廣西柳州娃韋怡福也拿金牌了!」
「青海也有!福建也有……」
近些天,很多自閉症家長群里喜報頻傳。大家渴盼這些消息,已經很久了。
10月22日-10月29日,全國第十一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八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正在陝西、青海舉行。
與往年相比,今年賽場上自閉症人士的成績格外耀眼,據我們目前統計的結果,已有5位自閉症人士,在特奧會游泳、舉重、輪滑項目中拿下9枚金牌。
「他們開了這條路,可預見未來自閉症人士將橫掃特奧。」幾天來,自閉症家長盧瑩一直很激動。在她看來,自閉症人士有必要,也有權利通過各種渠道向全社會展現實力和風采。
他們是冠軍!
奪金的好消息,首先從泳池傳來。
10月26日上午,在特奧會男子12歲-15歲組200米自由式比賽中,15歲自閉症少年陳興融以3分26秒的成績拿下第一。
,時長
00:22
興融奪冠時刻
緊接著,下午舉行的100米自由式比賽,他又摘得了銀牌,僅落後第一名5秒。
陳興融和爸爸陳勛虎在自閉症圈都比較知名,是為數不多的願意走出來做倡導的一對父子。
興融學游泳10年,已在海南省殘疾人運動會暨特奧會上,獲得過3枚金牌。現在,他已是殘聯名下的註冊運動員,這也是他第一次出征全國特奧會。
興融之後,來自廣西柳州的13歲自閉症男孩韋怡福,繼續在游泳項目中大放光彩,連奪3枚金牌,分別為男子12歲-15歲組100米自由式、100米蛙泳、50米蛙泳。
韋怡福拿獎牌啦
從未有過參賽經歷的韋怡福,拿到第一塊金牌後,抑制不住興奮,給所有的微信好友群發了喜報,「我游蛙泳我得第一名!」
21歲的青海自閉症男孩王晨嘯,是特奧會的「老人」了,今年是他第3次參加特奧會。而他的發揮也頗有老將風範,在10月27日舉行的男子青年組100公斤舉重比賽中,獲金牌3枚銀牌1枚。
他第一次參加特奧會是2015年,當時在輪滑比賽拿了兩塊金牌。
,時長
00:06
掛滿獎牌的王晨嘯開心地分享喜悅
同在10月27日,特奧會輪滑男子22歲-29歲組2*200接力決賽,兩個自閉症男孩林劉力、陳兆然配合默契,為家鄉福建拿下一枚金牌。
輪滑接力賽,努力趕超
自閉症人士一舉拿下這麼多獎牌,在中國特奧會史上可謂史無前例。
本次全國殘運會與特奧會同時同地舉行,自閉症人士參加的是第8屆特奧會,主要面向智力障礙人士(運動員提供智力測試證明,智商低於70即可參賽),比賽時按運動員性別、年齡、運動能力分組。
本屆特奧會設有田徑、羽毛球、籃球、滾球、舉重、輪滑、游泳、桌球、足球9個比賽項目。
運動曾是調味劑,卻帶來了驚喜
自家自閉症孩子在全國性賽事中獲獎甚至奪冠,是很多家長不曾想過的場景,也是很多自閉症家庭從未考慮過的方向。
面對一個剛確診的自閉症孩子,大多數家長滿腦子想的都是怎麼教認知、教語言、練社交,運動大多數時候被視作達成這些目標的手段,或是干預的調味劑。
韋怡福3歲確診自閉症,還有三級智力障礙,為了讓兒子不封閉,有玩伴,媽媽想送兒子去打籃球。
但籃球是一項團體運動,很考驗團隊配合能力,韋怡福不僅沒學到技術,反頻頻被隊友欺凌。
他7歲時,父母想到了乾脆送他去游泳,但沒有教練能教,只好爸爸自己上。
每周遊兩到三次,每個動作一百遍、一千遍地教,在泳池泡了5年,意外地泡出了3枚金牌。
韋怡福生活照
「兒子好像變了一個人,游泳讓他陽光自信勇敢,也更加乖巧聽話了。」韋怡福媽媽說,獎牌只是意外之喜,兒子堅持游泳其實並不是為了拿獎,而是游泳可以讓他變得更好。
和韋怡福一樣,陳興融的教練也是爸爸。他理解不了專業術語,爸爸就翻譯成大白話說給他,從最細微基礎的動作教起。
「什麼是標準的劃手姿勢,就是手要劃到屁股。」興融學得慢,就把動作一一拆解來練,光打腿就練了16個月。
這樣苦練幾年,爸爸自信滿滿地想讓兒子加入海南省殘疾人游泳隊,卻被告知興融沒有一個動作是完全標準的,一切需要重頭再來。爺倆沒放棄,終於在4年,興融練成了標準運動員。
其實融爸讓興融學游泳的初衷,是想訓練他的發音,沒想到卻找到了興融的興趣點。
上場前,爸爸為興融按摩小腿
王晨嘯爸爸讓孩子練舉重目的就更為直接——減肥。每天3小時地練著,練到賽場上,輕鬆拿下3塊獎牌。晨晨自己也非常開心,嚷著要爸爸叫朋友來一起吃火鍋,分享喜悅。
「媽媽我第一了,50米44秒!」在特奧會上,怡福開心的程度,是媽媽此前從未見過的。現在,她在想,能不能培養兒子代表國家參加殘奧會呢?
自閉症人士將「橫掃特奧」?
在社交、語言、認知等方面,肢體障礙群體比自閉症人士有優勢。但在特奧會的賽場上,因為沒有肢體障礙,自閉症人士得以從容發揮。
已培養兒子拿過5塊特奧會金牌的王晨嘯爸爸對此深有體會,他在一家干預機構工作人員,發現很多自閉症孩子身體素質都很好。
「而且我們有兩個優勢,一是沒有競技壓力的意識,上場就跟平時訓練沒有大的差異。晨晨參賽時,面對裁判他還主動打起招呼和握手。二是自閉症的孩子不會犯懶,叫他做50個深蹲,跑5圈,一個不漏給你做完。」
王晨嘯在特奧會比賽現場
正是這樣的明顯優勢,一度阻礙了自閉症人士進入特奧會。中國特奧會已開辦7年,往年鮮有自閉症人士的身影。
據自閉症家長盧瑩透露,今年有這麼多自閉症人士參賽拿獎,正是有陳興融爸爸、王嘯晨爸爸等核心家長不懈努力,為自閉症孩子爭取到了參賽席位。
這讓很多家長看到了希望——如自閉症人士能充分參與特奧會,將取得更多獎牌,讓這個群體更為全社會所認知和接納。「我們在某方面特殊,不代表我們很弱。」
但事實上,每一枚獎牌都得來不易。體育競技充滿殘酷的競爭,自閉症群體和其他障礙人士一樣,會面臨訓練的難度強度,規則適應、臨場發揮等方面的艱難考驗。
韋怡福練游泳時,也會厭煩,耍賴要罷練,需要父母在一旁鼓勵,「我們再游一圈好不好,就只游一圈……」
王晨嘯本是學輪滑的,剛開始轉練舉重時,因為動作很枯燥,時常不滿和抗拒。
好在爸爸很有一套,他不僅自己當陪練,給孩子做榜樣,還會根據孩子的情緒,調整訓練的難度和模式,給適當的獎勵,變換花樣,交替訓練。
王晨嘯與爸爸
體育競技會是發展新方向嗎?
「拿了金牌又怎樣,以後能獨立生活嗎?」
「如果不能,花了這麼多時間和精力去練有什麼用?」
金牌再奪目,總歸要回到現實,很多人也會不禁拷問,會糾結:我們要不要走這條路。
「特奧會強調參與而非競技。」對於融爸而言,興融拿獎固然激動,但拿獎不是他參與的目標。他想讓告別應試教育的興融,有另外的奮鬥目標。「讓孩子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感受到自己的價值,體驗生活的樂趣。」
同時,他也認為,孩子在參賽過程中,能收穫的不止是獎牌,它還能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是孩子融入社群的一種方式,比如參加游泳隊封閉式集體訓練時,興融要跟著所有隊員到酒店同吃同住。
興融與融爸
「特奧會主旨是要鼓勵特殊群體平等參與,它不是一個競賽,沒有所謂的記錄。」王晨嘯爸爸非常建議更多的自閉症孩子參與進來,「這是留給他們的一個自由發揮的平台。」
而家長盧瑩則認為,普通孩子讀書不行,可以走藝術或者體育路線。在自閉症孩子中,繞道學藝術的太多了,但其實以他們的身體條件,更適合學體育。
或許對這些孩子來說,藝術和體育都不是最終的謀生之道,但能發現一條路,能透出一線光明,他們人生的道路一定會更寬更長。
特奧小知識:
1.殘運會、特奧會有區別
全國殘運會:為肢體、視力、聽力有殘疾、經過殘疾認證的人員準備的運動會;
全國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參賽運動員為智力殘疾人,按運動員性別、年齡、運動能力分組比賽。參賽運動員只需提供智商測試證明,智商低於70即可參賽。
2.自閉症人士怎麼報名參加?
目前各省的特奧運動員大多是在當地特殊學校選拔的,有運動特長的孩子可以聯繫當地殘聯,殘聯有專門的殘疾人運動隊伍。
寫作| 麵包 小黑球 春桃 編輯| 噹噹 主編|秦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