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們觀影活動第一部電影由我本人總結和分享的環節。開始之前,我想先感謝前四天的主持人,每位主持人都非常出色地進行了工作,並且做了非常充分的準備。如果說今天大家對這部電影有了更深入的認識,跟他們的付出和勞動是分不開的。當然,和大家的投入及參與也是分不開的。
正式開始之前,想說明的是,在我們這個觀影群,每個人都各自看了這部電影——有的人還看了不止一遍,看的雖是電影,但實際我們力圖發現的,是自己。因為你的任何評價,都是你的評價。一部電影本身,並沒有一個恆常不變的特性。因為如果有這種特性,那麼每個人看完,都應該得出一樣的結論。而實際上,我們每個人對同一部電影千差萬別的看法,就說明了這些看法深受觀影者主觀因素的影響。
在接下來的50分鐘里,前40分鐘主要由我來分享,後10分鐘是和大家的互動。無論是在聽我說的時候還是互動的時候,我都希望大家一定不能丟掉對自己當下感受的覺知——就是說,你不必費力思考我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而是要讓自己處於一個放鬆而專注的狀態,去觀察你在聽到了這些話之後,內心被激起的體驗和感受。
除了聽我說——這對你而言是一個外部的刺激,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不能放掉,這個部分是什麼呢?如果用語言,只能簡單地將其表述為「實相」。在夢的工作的情境中,稱之為「夢的發送方」。
「實相」,是相對於「現象」的概念。比如電影,是個現象、是個刺激;你的感受、反應也是一個現象。雖然是同一部電影,由同一個人看,他(她)看第一遍和第二遍的感受和反應也會是不同的。所以,如果我們在觀影的時候,能夠將這三個元素(刺激、反應、實相)都納入覺知的視野,這種狀態就比較有利於我們達成觀影的初衷。
下面我們就來看這部電影。這部電影翻譯的中文名叫做《五十度灰》,是2015年2月13日——情人節前一天在美國上映的。我本人是在2015年3月5日在澳門看的。
翻譯為《五十度灰》,看起來沒什麼錯,實際上卻失去了英文原文的寓意。所以先來解這個題。電影名的英文原文為:Fifty Shades of Grey. Grey是「灰」,在這部電影中是雙關語,因為男主角就叫Grey。Shade本義是遮光物,因為遮光,就生成了跟「陽」相對應的一個「影」,就是陰影。「度」有程度的意思。灰,是一個中間地帶,類似早上的黎明和傍晚的黃昏。不明也不暗,不白也不黑,介於黑白之間的,為灰。
五十度灰,說明在陰陽之間,存在連續變化的不同程度。所以說這個影片名本身,就暗喻了男主人公的內在心理現實。對影片名的解讀,也許有助於我們深入理解影片所要表達的某種內涵。
下面我將分三個部分來談談我的觀點,分別是:時空背景、導演、人物和情節。需要聲明的是,我的觀點僅僅代表我個人,並不保證它正確性。或者說,是否正確不是最重要的,如果它讓你產生了某些新的感受,某些新的體驗,或者看問題時一些新的角度,那麼它對於你來講就是有意義的。
你需要觀察的是你自己在聽了這些言辭之後的反應。並且不要忘記或放棄一個願望:去了解所謂的實相。這個實相是對應於現象的,現象是能夠被你感知的部分,實相就是那個真實的部分。這裡我就不展開了,有些人參加過我的夢小組,對這個體系應該說是比較了解的。
結構的隱喻:船與包房
這部電影的時空背景是什麼?首先,故事發生在現代社會,並且是現代歐美社會——所謂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中。第二,它發生在城市裡,即現代文明的中心地帶。講「度」的話,這裡文明度,無疑是最高的。這就是電影的時空背景。
由於是第一次觀影,我想講一點我個人認為比較重要的結構性的東西。如果我講得不清楚或大家聽不明白,都沒關係。放鬆,能聽多少聽多少。我想說的是在聽的也未必只有你的意識,你身上的其他部分也在聽。
我們現在所生活的現實世界,似乎是確定無疑的。可將之理解為一艘大船,我們共處於同時代的這些人,就好像同在這艘巨大的船上。在這艘船上,有的人過得好,有的人過得不好;有的人買頭等艙,有的人買散席……但不管怎樣,只要在這艘船上,就會被這艘船的共性所決定和影響,這是一個大的結構。
第二層結構就是觀影。就好像我們都在這艘大船上,在裡面開了個包房,這個包房就是我們這個觀影的群。這個群里,目前有64人,對於我們64人而言,又同在一個小的空間中。這一個小時內發生的事情,我們似乎是能共享的。因為有確定無疑的、每個人都能聽到的語音為證。
在這個小包房裡,我們64人各自不同,具有不同的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以及不同的經歷。從大船到小包房,再從小包房到個人,是一個逐漸從外到內、由實到虛的過程。
個人的經歷是千差萬別的,而在逐漸向內走的過程中,又會逐漸發現人和人之間是存在某些共性的。比如,人的需要就具有某種類似性。具體而言,人有三大基本需要:需要存在、需要連接、需要認可。那順著這個線索再往裡走,再往個體層面走,就會發現在象徵的層面、在結構的層面,在這個極為個人的地方,我們所有的人會再次連接,只不過這次連接比在外部客觀世界(大船上)的連接更為真實,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實相的某種投影。
剛剛這段話不用仔細的去想,聽到哪算哪。
導演:個人經歷與作品的關聯
對一部電影影響最大的就是導演了。我們這部影片的導演是薩姆·泰勒。她26歲成名。在踏入電影圈之前,主要從事攝影工作,也拍一些短片。1997年,剛滿30歲,她就獲得了威尼斯雙年展最有前途的青年藝術家獎,次年又獲一個英國特納大獎——專門針對50歲以下視覺藝術家所頒發的大獎。這說明她的視覺語言有獨到之處。就像夢主的經歷會影響到他(她)的夢一樣,導演的經歷也同樣會影響整部電影。就是說,同樣一個劇本,不同的導演對其呈現的方式是不同的。所以在這部電影里,它的視覺語言在很多時候都有一點攝影的感覺,拍攝角度是非常講究及精細的。而這種講究和精細,無疑又跟主人公格雷形成了某種呼應。
關於薩姆•泰勒的經歷,很重要還有她得過兩次癌症——分別在1997年和2003年,即她30歲和36歲時。對一個人來說,罹患癌症是非常重大的生活事件,但薩姆•泰勒以非常好的狀態面對這些,最終幾乎是痊癒了。這至少說明她是一個心理能量很強的人。
還有一點不得不說,她有過兩段婚姻。2008年她結束了第一段婚姻。一年之後,她與小其23歲的演員艾倫進入了第二段婚姻。一般來說,在親密關係中,男人比女人大幾歲較為常見,女人比男人大本來就比較少見,更不用說大23歲了。兩人剛在一起時,艾倫才19歲。這些都可以反映出薩姆·泰勒的某種生命狀態。如果去勾畫這個人的話,她應該是一個在生命里具有非凡鬥志的人。她的這種生命狀態,必然呈現在她所導演的電影中,以及電影所有角色的塑造中。
人物情節:創傷與療愈
接下來看看這部影片中的人物和情節。前面說那麼多,現在似乎才正式進入這部電影。但是沒有前面的鋪墊——包括對電影名的解析、對結構的一些說明、對導演經歷的了解,我們不可能真正理解這部電影。
格雷:男人生命中的女人
本片的主角,毫無疑問就是格雷和安娜。
我們先來看格雷。格雷4歲喪母,生母是一個妓女。從他不多的描述中不難看出,生母似乎帶給他很大的創傷。他形容說「發生了很可怕的事情」,並且在成年後還經常做相關的噩夢。他後來被一個醫生所收養,從電影來看,他的家境相當不錯,並且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所以說,養母是他生命中第二個很重要的女人。
有句話說「男人的學校是女人」,這話有一定的道理。第三個重要的女人,是羅賓森夫人。她是他母親的朋友,在他15歲時,兩人進入了性的關係。既然是母親的朋友,那麼在輩分上就有差異。在這裡我們回看導演的經歷,她和第二任老公相差23歲,這個年齡差,讓她完全可以成為母親。這在某個方面,又一次呼應了電影里的情節。
我們的影片聚焦在對格雷的生命有影響力的第四個女人身上,即女主角安娜。
下面我們就以「男人生命中的女人」這樣一條線索來梳理四個女人對格雷生命的影響。其實還有其他很多線索,時間關係,我們不可能一一展開。但我覺得這條線索可能是最重要的。他的生母,毫無疑問對他來講有決定性的作用:第一,給了他生命;第二,塑造了他最早期的心理結構。按照經典精神分析理論,四歲處於「前俄狄浦斯期」或「俄狄浦斯期」。而我們東方本土文化也有「三歲看老」的說法。所以說四歲時,已經形成了人生大的「劇本」,你要改這個劇本很難。
我們都知道,孩子對母親都有一種天然的接近、連接、依賴的需要,但對格雷來說,由於他的生母是一個妓女,那我們不難推測,在他生命最重要的早期的體驗中,他同時體驗著對關係的渴望,和關係帶給他的痛苦。
在生母去世之後,他的養母給了他一個比較好的空間。這個空間當然很重要,使他的肉體得到了很好的照顧,給了他一個穩定的環境。直到他15歲時,碰到了他生命中第三個重要的女人——羅賓森夫人,她對他的意義是:通過建立一個並不常見的性關係,來使他與人建立連接。我們可以想像,在格雷15歲時,羅賓森夫人在年齡和性別上其實是接近格雷母親的人。那麼這種關係從象徵和表象層面來看,似乎和他的生母有某種聯繫。這樣的關係對格雷是有吸引力的,因為他在這裡有了一個重新和創傷性的母親連接的可能。這對他非常重要。
那麼他在這種連接中的角色是什麼呢?他是臣服者。稍後我會詳細講SM和BDSM的區別。在這裡,他是臣服者。通過電影里我們得知,一個臣服者並不是我們想像的所謂單純的受虐者。在臣服的過程中,他可以不用負責任。什麼都是控制者、支配者說了算。這種不負責或者臣服本身,會帶來一個很大的療愈的可能。
而作為臣服者,在臣服之後,內在力量會逐漸的積聚和顯現。這就是為什麼在6年之後,21歲的格雷開始由臣服者轉為控制者。可以說,相對於養母給予他的身體層面的照顧,在心理層面,羅賓森夫人其實給格雷提供了一個空間,讓他在經歷了生命早期的嚴重創傷之後,有了一個喘息的、休養生息的機會。羅賓森夫人對他的心理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這個影響並不總是負面的,這從後來格雷在現實層面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就可以看得出來。
而安娜,我們劇中女主角的作用是什麼?她其實提供了一種可能性——讓格雷由非正常的性關係,也就是BDSM的性關係,有機會進入正常的親密關係。當然,我們的電影並沒有進行到這一步,但是已經提供了很多跡象。關於這條的線索,就暫時梳理到這裡。
安娜:樸素之美的誘惑
安娜的父母雖然離異,但從影片中可以看到,他們都是很愛她的。她的母親四次結婚,在安娜的描述中,「她是一個非常浪漫的人」。「浪漫」,是說她的母親是一個比較追求感受的人。現任老公受了傷,她可以連女兒的畢業典禮都不參加,也說明她很在乎親密關係。這種母親的示範力量是很強大的。並且,安娜在大學裡學的是英國文學。在片中安娜說:「我學這個東西,總得很浪漫吧。」
我們再來看看他們彼此之間的這種吸引,是如何令他們像兩個齒輪一樣咬合的呢?親密關係的「咬合」,需要雙方都進入角色,或者說進入這個「戰場」。在格雷這邊,有兩個部分非常重要。一個是大家討論的非常熱烈的「咬鉛筆」。咬鉛筆是什麼意思呢?看起來是一個肢體的動作,它傳遞的是什麼信息呢?如果站在精神分析的角度,鉛筆和男性的生殖器有關。那麼這種咬,同構共振,具有某種層面的性誘惑。
安娜咬鉛筆也好,咬嘴唇也好,這種「咬」,其實還隱含著控制的意味。就是說,似乎是在控制著自己的某種情感。
人類的情感和動物不同。如果你喜歡誰,就立即向他(她)表白,這種平鋪直敘的表達,其實並不太有影響力,或並不太觸動人心。而被控制之後的情感,張力很強,一旦衝破了原有的控制,對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更不用說對格雷這樣想控制一切的人。
所以,咬鉛筆就是一個很重要的點。還有一個點,就是在這個訪談的後期,安娜說了一句話:「剛剛你說很多人了解你,為什麼我覺得那不是真的(why do I have the feelingthat is not true)?」我覺得這句話對格雷是很有殺傷力的。因為任何人,實際上都很渴望被別人了解,很渴望與別人進行連接。他武裝得再強,再不需要情感,或者說把情感完全鎖定在性活動中,但是這種對連接的渴望是不會熄滅的。安娜第一次見面時就指出這一點,我覺得這是撩動格雷的心弦很重要的一個點。
我們再來看看安娜為什麼會被格雷吸引。有人說,那還用問嗎,他是高富帥嘛。高富帥,是的。我們喜歡一個人,不可能憑空喜歡。你喜歡一個人,那麼這個人被你觀察的是什麼呢?你不可能直接穿越他的身體,穿越外在條件看到他的本質。就是說,外在條件帥也好,成功也好,這是個了解他本人的必經之路。你說我喜歡你,不喜歡你的外在。那你喜歡什麼呢?你喜歡的那個東西以什麼為載體呢?比如說我喜歡你很有能力,那成功不就是能力的一個象徵或代表嗎?
但是又不僅僅是這樣的。為什麼呢?我記得有一個情節非常能說明這一點——初次見面之後,安娜的室友問她格雷是個什麼樣的人。安娜用了clean這個詞,clean的本義是乾淨,這種乾淨是一種高純度有序空間的體現。這種空間會給人帶來一種強烈的捲入感。所以安娜走出格雷的辦公大樓的時候,有一種如夢初醒的感覺。這就說明她被那個被強大的場和完全的控制的感深度捲入,離開那個空間和那個人,才回過神來。
這樣的梳理,也許能幫助大家從另一個角度理解這部電影。
SM與BDSM的區別
下面我們講一下SM和BDSM的區別。簡單說說最主要的區別。SM是性虐,S是施虐方,M是受虐方。SM的特性是以施虐者為主體,甚至是以受虐者的痛苦作為施虐者快樂的來源。
但是在這部電影中,卻不是簡單的施受虐,而更像是BDSM。BDSM這四個字母兩兩組合,分別形成三對關係。
第一對是BD。B是bondage,捆綁;D是discipline,調教。第二對是DS。D在這裡指的是dominance,意為支配;S是submission,意為臣服。這個關係是BDSM里很重要的——有一個支配者,有一個臣服者。臣服者是完全聽命於支配者的,就是格雷所說的「不用負責」,因為什麼都不用做主。第三對才是SM,就是施虐和受虐。那麼BDSM和SM最大的不同——它追求的是支配者和臣服者雙方的滿足。其實格雷在自己6年作為臣服者的經歷中,是得到了快樂的,甚至是得到了心理的療愈的。這種臣服讓他放下了對過去遭遇的執著。
BDSM跟SM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正式進入這樣一段關係前,是需要簽協議的。這顯示了雙方的知情權,和雙方是主動進入這個關係的特點。不像SM,有的是將受虐者直接抓去、擄去,完全違他(她)的意志,甚至越是違背受虐者的意志,施虐者得到的快感越強。BDSM不是這樣的,所以格雷要讓安娜簽很厚的協議,並且再簽署前,他們還詳細討論了其中很多細節。
還有一點,BDSM有一個safe word,即安全詞。就是在整個性活動中,只要說yellow就停止,說red就退出。這也跟我們一般人所說SM有很大的不同。這些在電影中都看得到,這正是BDSM的特點。
很多人認為這是一部色情電影,這裡其實還暗含了一條線索——在男女主人公關係發展的整個過程中,色的成分在減少,而情的成分在增加。
結語:痛苦使生命完整
最後我來總結一下。整體而言,這部電影首先是與性有關。性是一個很重要的連接的象徵和載體。第二,與痛苦有關。我們很多人都不明白,「虐」有什麼好的,為什麼有人會願意待在(性)受虐的關係中?我的想法是:痛苦,使我們與過去連接。因為如果我們過去很痛苦,現在不痛苦了,這種「不痛苦」就是我們對過去,對自己生命的經歷的一種背叛。痛苦使我們和我們生命中很重要的人相連接。另外,痛苦還有一個很大的作用,它為我們保留了治癒以前的創傷,使我們生命得到完整的機會。
互 動
1、沙粒:格雷帶給安娜的捲入感,能不能再解釋一下?
老師:這種捲入是以高刺激、高純度為標誌的。就像你平常喝的是水,突然喝了一杯高度酒很容易醉,是一樣的。格雷的一切都不是無序的,都是思考後的一種選擇。比如像茶道,這種具有強烈形式感的東西,純度很高,會令人有一種被捲入的感覺。再比如在日本吃懷石料理,也會有類似的感覺。就是沒有發生什麼,還不用說話,那個場就將你吸進去了。
2、李英一:格雷跟羅賓森夫人有性關係時是15歲,正是青春期。,是需要對自我進行確認的重要階段。兩人的關係到底怎樣修復了格雷,請老師再講講。
老師:在青春期可以有性活動之後,心理能量能夠以性的方式得以釋放和表達。這時,格雷和羅賓森夫人通過性建立了連接。羅賓森夫人來找格雷,可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性需求,但是對格雷來說,此時性變成了一個連接的通道。這種通道使他與一個類似於自己母親的人建立了連接,並且他是作為一個臣服者,即把自己完全交託出去、奉獻出去的這種方式建立的這種連接。進入這樣一種關係,自然有一些鞭打、捆綁帶來的身體上的痛苦,但對格雷來說,這種身體上的痛苦恰恰對應了生母在他生命早期帶給他的痛苦,就說這種痛苦又使得格雷與羅賓森夫人之間的關係,更加類似於他和母親的關係。在這樣的關係所構建的空間裡,格雷作為臣服者完全放鬆,將自己全然交託,這使得療愈得以發生。
同時,由於是以性為載體實現了這種療愈,這就使格雷在轉為控制者之後,認為情感只能鎖定在性行為上,這也就能解釋他為什麼不願跟別人一起睡,抗拒撫摸——他害怕情感在非性的通道上進行表達,因為這是他所不熟悉的,可能會讓他失控。他害怕這樣一種新的經驗。但事實上,後來安娜已經打開了這個通道。就是說,對格雷而言,安娜有可能成為一個橋樑,使他畸形的親密關係模式有機會回歸正常。
3、Rain:老師,再深入講講這句話:「臣服者以臣服來支配,支配者以支配來臣服」。
老師:我覺得這句話可以代表這部電影的主旨。所謂的BDSM是怎麼進行的?其實臣服者幾乎什麼都不用做,所謂支配者反而很忙碌、很辛苦。有沒有這個感覺?所以最終,支配者是要讓臣服者快樂,這裡的「支配」似乎變成了某種服務,這就是支配者以支配來臣服。而臣服者看起來是臣服者,卻極大的影響了關係的進程。就是說他(她)在支配者心中,是唯一的中心,是極重要的客體。這就是「臣服者以臣服來支配,支配者以支配來臣服」。
老師:其他人有很多的問題,問得太快,意識一環扣一環,繃得太緊。建議再聽一遍,仔細觀察自己的感受。用意識看實相,永無出期,緣木求魚。這是可以肯定的。
重要補充
老師:阻礙我們理解別人的是什麼呢?就是我們自己原有的架構,自己所固有的對世界的看法。所以這個時候要想理解別人,不能站在旁觀者的視角,要進入主體去感受。
具體來說,羅賓森夫人和格雷之間的關係,有沒有給格雷帶來傷害,那要看我們怎麼判斷這個「傷害」。如果站在意識的角度,認為痛苦就是所謂的「傷害」,那麼就沒有哪一種關係是沒有傷害的。但如果從生命的覺醒,或者說從促進內在發展的角度來說,在我看來,和羅賓森夫人的這段關係對格雷來說,治癒作用是很明顯的,原因之前已經說了。即便作為臣服者,即便有軀體受虐帶來的痛苦,待在這樣一段關係所提供的空間內,對格雷來說,也是暫時安全甚至是溫暖的。這就好比一個人本來要被槍決,後來改為被送到採石場勞改,雖然仍要面對艱難和痛苦,但是相比被槍決,這種艱難和痛苦也就成了雨中之傘。所以我們不能孤立的去看一個事件對一個人的影響。
至於安娜的離開,很簡單,安娜原有的意識系統讓她暫時負荷不了這種情感的張力和期待,以及格雷由於特殊經歷所導致的內在的矛盾衝突。在這種情況下,離開並不是關係的斷絕。不能承載的時候,非要待在那裡,那才會使關係斷絕。繼續綁在一起,只會使衝突升級。
總之,在任何對境下,多看看自己是如何反應的。不要質疑發生的事情,多去看看自己反應的點,看看哪個點走不通。這個時候,回歸自己。
(文字稿整理:ling、Rain、小橋流水)
張維揚
專注於夢的研究、夢的工作。
博士論文題目:《夢中意象的原型研究》(The Archetype Research on Dream Images)
來源:夢功場
微信號:zwyxlgzs
課程連結:
以夢為馬 不負韶光 | 張維揚博士覺夢工作坊廈門站
近期課程 (點擊可查看詳情)
九州心理地面課程總表(2021年8月更新)
【常年招生】心理諮詢師基礎培訓項目招生簡章
【2021社會工作師】人社部、民政部雙認證
【中國心理學會認證】少兒心理發展諮詢指導師培訓
【中國心理學會認證】家庭教育指導師認證培訓
【中國心理學會認證】婚姻家庭諮詢指導師培訓
張沛超家庭深度動力學工作坊(黃山, 10.4-5)
蔡仲淮國際催眠治療師認證(成都10月,長沙11月)
魏廣東沙盤遊戲治療系統培訓高級班(10.2-5)
Zvika派索戲劇治療時光機舞動工作坊(10.3-6)
郭海峰正念工作坊|華人資深正念導師(10.15-17)
麗江站玉龍雪山腳下|郭海峰五日止語靜修營第3期
大理蒼山腳下|郭海峰五日正念止語靜修營
金天博士人本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工作坊(10.29-31)
徐鈞自體心理學長程系統連續培訓(廣州深圳長沙)
羅家永心理拓展實操技術中高級班(11、12月)
薛偉專業雙享班 3+3天(11.12-14)
張維揚博士覺夢工作坊廈門站(11.12-14)
李晉偉性諮詢實務與技能班 (11.26-28)
魏廣東沙盤遊戲治療中級班(12月10-12日)
【九周年慶】張沛超+Zvika +張維揚大理開講(12.21-25)
李明聚焦取向心理療法國際項目連續培訓(2022.1)
邱麗娃·薩提亞家庭治療連續培訓項目(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