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看到一個新聞,令無數網友憤怒。
山東姬女士在社交平台上發文求助,稱其丈夫在喝醉酒後持刀砍死了自己的寵物狗柯基(皮皮)。
是拿菜刀砍了足足20多分鐘,最後還指著慘死的狗狗,對姬女士說:你不聽話,就這樣!
自己想救狗狗,但丈夫說,她敢動,就也砍死她。
因為之前曾有過被家暴的經歷,所以她沒敢動。
女子被家暴後的自拍
只能求助住一起的公公,期望公公能阻止過激的丈夫。
但公公來了也並未阻止,而是無動於衷地看著兒子殘暴地將柯基活活砍死。
新聞視頻中,現場非常血腥,到處都是狗狗的鮮血。
姬女生說,刀都卷刃了。
而她的丈夫卻在做出如何血腥殘暴的行為後,雲淡風起地收拾狗狗的屍體,然後坦然睡覺了。
具體細節,我在這裡就不多說了,大家可以看下原主自己的闡述:
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家暴這個話題。
一、逃離家暴,有多難?
也許,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都2023年了,家暴早就隨著女性地位的提高,銷聲匿跡了吧。
但現實卻是,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還有無數人生活在恐懼和暴力中。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估計值,全球大約三分之一(30%)的婦女在一生中遭受過親密伴侶的身體或\和性暴力或者非伴侶的性暴力。
然而,面對被家暴傷害的女性,很多人都會有一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態度。
總是有人發出這樣的質問:
離婚不就完了,分手不就好了。
為什麼不離開?
為什麼不逃走?
因為,不容易啊。
雖然,我們總說家暴只有0次和無數次,但在實際生活中發現苗頭就果斷離開,真的很不容易。
1、正常人心軟,惡魔會演戲
據姬女士自己爆料稱,結婚第四天,在兩人沒有任何矛盾的情況下,丈夫喝酒後第一次打了她,也曾拿刀揚言要砍死她。
但被公公婆婆攔了下來,之後姬女士回了娘家,要求離婚。
但架不住對方家人不停地狂轟亂炸、軟磨硬泡,丈夫也痛哭下跪,承諾再也不會了。
於是,最終姬女士心軟,選擇了原諒。
但那就話怎麼說來,犯錯時態度有多誠懇,下次動手就有多狠。
認錯是每個家暴男的慣用伎倆,每次的低態度求原諒,不過是為以後的「暴力」埋下伏筆罷了。
心理學家Hughes提出的暴力循環理論指出,暴力在婚姻中呈周期性的循環:
憤怒積蓄期(兩人之間有了矛盾衝突)
暴力發生期(積累的矛盾爆發,傷害事件發生)
道歉和原諒期(事件發生後,施暴者會道歉、找藉口)
蜜月期(受害者在這個階段會感受到施暴者的「悔意」這讓受害者產生了一種錯覺,他是愛我的)
憤怒積蓄期(兩人之間有了矛盾衝突)
暴力發生期(積累的矛盾爆發,傷害事件發生)
道歉和原諒期(事件發生後,施暴者會道歉、找藉口)
蜜月期(受害者在這個階段會感受到施暴者的「悔意」這讓受害者產生了一種錯覺,他是愛我的)
四個階段再循環。
所以,永遠不要相信惡魔的眼淚和保證。
2、家暴,往往遠不只是一個人的犯罪
家暴很可怕的一點,是一群人的默許,冷漠、圍觀,甚至是幫凶。
很多時候,被害人都是孤立無援的。
就像山東姬女士的遭遇,丈夫砍死柯基,你覺得已經夠殘暴了。
但更恐怖的是周圍人對這件事的態度,
公公在場卻冷漠觀看,並事後輕飄飄地說:要收拾了,不然明天太難聞。
第二天也可以當作沒事一樣,告訴她這個事,你誰也別說,就說(狗)丟了。
姬女士在丈夫的家族群里說這件事,想要離婚,卻被丈夫的一家人指責「小題大做」、「死個狗,不是大事,再給你買一個」。
丈夫的姨,在姬女士把這件事發到網上後,更是對姬女士大罵出口,聲稱她敗壞了外甥的名聲。
這些是非不分,顛倒黑白的規勸,甚至會讓被施暴者產生自我懷疑:真的是我小題大做、過分敏感了嗎?
所以你看啊,被家暴的女子,面對的往往不是一個本就力量懸殊的暴力者,而是面對了一群暴力的維護者。
3、被暴力植入的恐怖感
「逃跑或離婚,會被打的更慘」
這種恐懼讓受害者不敢反抗。
因為生活不是爽文,沒有那麼多[反殺],更沒有那麼容易的及時脫身。
更多的是失敗的嘗試和舉動,所招致的,更猛烈的報復。
而對更猛烈的報復的恐懼,對兒女和娘家其他家人人身安全的擔憂,讓那些深陷家暴的女性,無法輕易地選擇離開。
二、家暴,傷害的也永遠不止一個人
長期家庭暴力,最大的受害者除了被施暴者,還有旁觀者,也就是——孩子。
一個對妻子\丈夫家暴的成年人,又怎麼會放過一個毫無反抗能力的孩子。
在怒砍柯基威脅妻子事件之前,還有一則新聞讓人連提起都覺得心痛。
#10歲男孩疑似被繼父和親生媽媽害死#,孩子遺體在繼父爺爺的墳里找到,找到時身上有兩處骨折,還有燙傷。
據村民爆料,其繼父有暴力傾向,喝了酒就耍酒瘋,曾打跑2個老婆。
大人尚能逃跑,而稚子何辜?
也許,你不理解,繼父人爛就罷了,媽是親生的,怎麼下得去手?
因為,暴力是會轉移和上癮的。
愛時含在嘴裡怕化了,生氣時恨不得把孩子撕碎。
我想,大家都有過。
你動手或怒吼孩子時,是因為孩子本身的問題,還是因為其他原因,比如身體勞累、情緒低落或跟其他人慪氣呢?
一定是後者多一些。
從心理學來講,是因為「攻擊轉移」。
也就是說,一個人會把自己的憤怒,通過攻擊力量懸殊的無辜之人來發泄出來。
壞情緒是可以傳染的,無聲無息,甚至不自覺。
公益短片《請你愛我》中有一個場景。
一天,妻子做好飯後,打電話叫丈夫回家吃飯。
沒想到接起電話的丈夫卻不耐煩地說了一句:「我忙著呢!」
自己辛苦做了飯,丈夫不但不回來吃、不理解,還埋怨她打了電話,妻子的情緒一下子就爆發了。
轉頭對正在一旁安靜吃飯的女兒吼道:「連個飯都吃不好,你是豬啊!」
沒錯,很多時候孩子並沒有做錯什麼。
但當你接收到從其他方向來的壞情緒時,就是會控制不住,就是會向身邊的弱小,能力不及我們的群體去發泄。
毋庸置疑,孩子就是最好的發泄對象。
其實,做父母,也是很會得寸進尺的:
當孩子不好惹的時候,看她反抗、大哭、尖叫,我們反而會慫下來,用更加科學的方式去理解他、教育他。
但當孩子懂事的時候,我們反而開始欺軟:忍不住吼了兩句,孩子沒哭也沒鬧,一、兩次之後我們窺得,孩子好像對此反應不強烈,於是便開始肆無忌憚。
可能因為一點小事沒做好或不聽話就不耐煩,甚至變本加厲,雖然事後也會內疚和後悔,但如果孩子這樣也能忍受,沒有特別受傷的感覺,下一次依然很難忍住。
當然了,我們正常的人修養以及良知,不會讓我們放縱自己做出那麼極端傷害孩子的事。
但如果媽媽自身就經常被打、活在一個暴力的環境中,其實是很難,甚至幾乎不可能,做到對孩子心平氣和的。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夫妻關係出現危機,最容易遭殃的就是孩子。
易怒的父母,很難養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暴力就像一顆種子,埋在孩子的心裡,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開花結果,也許三年五年,也許十年八年,但當惡果結出時,後悔已晚矣。
所以,拒絕家暴,是每一個人的責任。
最後分享一些遭遇家暴時的救助方法:
01
留存證據,馬上遠離施暴者
任何時候都要以保護自己的安全為前提,不要去試圖理論、爭辯、惹怒對方,應立刻遠離施暴者。
同時注意保留證據:
包括警察出警記錄、告誡書;
傷情鑑定資料、醫院病歷、傷情照片;
對方曾經出具的保證書、悔過書;
和對方家暴有關的錄音、錄像等視聽資料,或微信、簡訊等電子證據;
鄰居證人證言;
婦聯、社區、居或村委會等組織調節、投訴的記錄。
02
立刻報警
打110不僅是出警制止,警察還可以向加害人出具書面告誡書,這可是證明對方家暴的鐵證。
03
找當地婦聯與社區幹部:
可以求助社區的「婦女之家」,或撥打婦女維權熱線,請她們給予支持、協助或轉介。
也可以請她們多做家庭回訪,關注自己與孩子的安全。
如果無處可去,還可以向民政部門尋找庇護救助,庇護所有責任為受害者提供短期免費的庇護居住。
04
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
如果你遭遇了家庭暴力或是面臨家庭暴力的威脅,可以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要求法院下令,禁止對方再施暴或騷擾自己的親人,或者要求施暴者搬離自己的家。
「人身安全保護令」人民法院必須受理,一般情況下 72 小時內要做出裁定,特殊情況須在 24 小時內發放保護令。
熱知識:哪怕是不起訴離婚,也是可以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
我們一定要明白家暴不是「家務事」,暴力披上家的外衣仍是暴力。
反對暴力也不是一個人的事,拒絕沉默!
如果你身邊的人遭受家庭暴力,無論是大人、小孩,我們都應該及時伸出援手。
PS:姐妹們,我開始減肥啦…
你敢信,就這廣場舞大媽都嫌棄的慢動作,我中午玩了15分鐘,下午小腿肌肉就開始酸爽?
已關注
關注
重播分享贊
關閉
觀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載
正在加載
退出全屏
視頻加載失敗,請刷新頁面再試
刷新
視頻詳情
媽呀,10年前我爬座山,小腿也不過如此反應。
對於一個日均500步的人來說。
不按說明書動一下,永遠不知道自己離陰間使者多近!
真嚇人啊,瞬間放棄減肥了……
那都算高階需求了,現在我只想把身體零件修復起來,晚年多續上幾年命!
「基礎需求」修零件的、「中級需求」減肥減脂的、「高階需求」塑形增肌的,
45秒,妻子被丈夫扇耳光23次,2次吐血,好想抱抱身後那個目睹一切的孩子
該警醒了!新型家庭暴力,不打不罵卻悄悄把孩子逼成了敵人
3歲女孩45秒被親媽扇耳光9次、打趴N次,當情緒遊走在崩潰的邊緣,你拿孩子撒過氣嗎?
我們是CC爸媽,家有一雙兒女CC&DD。
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三甲醫院副主任醫師;
C媽:報社育兒主編,暢銷書《家長好脾氣,才有好教育》、《吃好睡好不生病》作者;
覺得文章有用,就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