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越來越高,人們吃著燒烤、喝著啤酒,體驗雙倍快樂的同時,來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風濕科痛風專病門診的突發關節腫痛的患者也越來越多了。
患者徐先生,痛風病史10餘年了,反覆雙足關節腫痛,每次發作後都是自己在藥店買點「秋水仙鹼、雙氯芬酸鈉」等止痛治療,雖然疼痛緩解了,但是沒有到醫院及時監測尿酸值,更沒有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降尿酸藥,所以患者雙足大腳趾部位逐漸出現了多個蠶豆大小的痛風石,而且關節疼痛發作的次數越來越頻繁。這不,兩周前,徐先生在吃了大量肉食後,又出現了右足大腳趾紅腫熱痛、行走困難,需要住院進一步規範化診治。在高新區人民醫院住院治療期間,經抗炎鎮痛、降尿酸、鹼化尿液、飲食宣教等治療,其症狀完全緩解,出院回家了。
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衛榮教授介紹,上述患者痛風史已明確診斷10餘年了,因為對本病的認知存在誤區,沒有進行規範化治療,才導致了病情延誤出現痛風石的局面。那麼,痛風常見的誤區都有哪些呢?衛教授予以了詳細的介紹。
衛教授說,首先,要知道什麼是痛風。痛風是指血液中的尿酸超過一定濃度(>420umol/L)後,在骨關節、腎臟何皮下等部位尿酸鹽沉積,從而引發急慢性炎症和組織損傷的一種疾病,它屬於代謝性風濕病。因此,痛風病還是要首選風濕免疫科。
其二,痛風急性發作期,要不要降尿酸?在關節紅腫熱痛的時候,如果此時應用降尿酸藥物,會使血液中尿酸水平失衡,引起關節內外的痛風石或尿酸鹽結晶溶解,使尿酸快速下降,從而導致痛風反覆發作、遷延難愈。所以原則上,應該在關節腫痛緩解後,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降尿酸藥。但是對正在長期服用降尿酸藥物的痛風急性發作患者,是不建議停用降尿酸藥物的。
其三,痛風急性發作時,掛幾天消炎藥就好。痛風急性發作時,關節往往會出現典型的紅腫熱痛,人們常常誤認為是局部被感染了,覺得掛幾天消炎藥就好了。其實痛風的關節腫痛並不能說明存在細菌感染,因此使用消炎藥並不能改善腫痛情況。
其四,高尿酸血症,可以不吃降尿酸藥物。對於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患者,當尿酸≥540umol/L時,這時候我們就需要降尿酸了;如果血尿酸≥480umol/L,且有下列合併症狀之一:高血壓、糖尿病、脂代謝異常、肥胖、腦卒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腎功能損害的,就需要口服降尿酸藥了。一般認為尿酸水平越高、持續時間越長,關節處形成痛風石的機率越高、出現症狀的風險越大,所以尿酸一定要達標,否則「後患無窮」。
其五,得了痛風,不需要長期用藥。有的人認為,痛風藥副作用大,覺得是藥三分毒,能不吃就不吃。其實長期的高尿酸會引起腎臟、心腦血管等臟器的損害。吃痛風藥利遠大於弊,而且多數治療痛風的藥物,發生嚴重副作用的幾率特別低,低於0.01%,所以定期來門診監測,可以及時發現、早點處理。
其六,尿酸正常後,只要控制飲食不需要用藥。痛風緩解期,要做的是使尿酸達標,保持在一定範圍內。尿酸達標可以消除體內的尿酸鹽結晶、溶解痛風石、減少甚至終止痛風發作、防止關節變形。
血尿酸是由含嘌呤高的食物代謝之後產生的,進食過多的動物內臟、啤酒、海鮮等高嘌呤食物後就會引起尿酸升高。平時控制飲食雖然對降尿酸有一定的降低作用,但是作用是非常有限的,研究證實,嚴格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攝入後,只能使血尿酸水平下降12-18%,所以大部分患者,需要長期服用降尿酸藥使尿酸控制在達標範圍內。
其七,尿酸降得越低越好。尿酸不能降得過低,研究證實:尿酸是人們體內天然的抗氧化劑,它可以清除體內自由基,對神經系統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所以,尿酸不是降得越低越好,降低越低反而有增加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等病的發生風險。(風濕免疫科:譚立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cdb1156c3a21b4950e91961eae243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