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俄烏戰事的持續,越來越多西方國家變相「入局」,近日烏克蘭國防部長阿列克西·列茲尼科夫證實,烏克蘭和以色列方面已就烏克蘭轉讓飛彈和無人機預警相關技術達成共識。
烏克蘭駐以色列大使葉夫根尼·科爾尼丘克此前便透露過相關消息,如今算是「實錘」了。
那麼問題來了,網際網路是有記憶的,此前以色列的態度可不是這樣的。
根據此前的報道,以色列明確表態過,拒絕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更有意思的是,美國還曾親自出馬,向以色列提出要求,希望以色列能夠將「霍克」防空系統以及敵對空飛彈提供給烏克蘭。
原本以為美國都開口了,以色列會爽快拍板,但讓人意外的是,哪怕拜登政府出面了,以色列卻明確拒絕了美方的要求。
以色列國防部官員更是強調,「霍克」系統已經過時,但以色列的立場並未發生改變,不會向烏克蘭提供武器裝備。
如今,卻來個大反轉,以色列到底在想啥呢?
究其原因,還得從幾個方面說起,先說以色列自身安全保障,作為一個猶太教為主的國家,以色列被周邊諸多阿拉伯國家所「包圍」,且時常遭到各路武裝分子的襲擊,故該國的各類防空反導系統24小時不間斷地運行,時刻準備攔截敵對勢力發射的火箭彈、無人機和飛彈襲擊。
從某種角度來說,基輔方面一味想著「要武器」,卻絲毫未考慮以色列的國家安全。
其次,與以色列「不對付」的中東國家甚多,尤其是伊朗和敘利亞,而這兩國偏偏與俄羅斯關係匪淺。
對俄羅斯來說,敘利亞問題是其在中東戰略的重要抓手,同時也成了俄羅斯打破美國和歐洲封鎖與孤立,發展同中東國家友好關係與務實合作的重要突破口。
分析人士認為,以色列不希望和俄羅斯交惡的主要原因便是俄羅斯在敘利亞的影響力十分龐大,同時允許以色列針對伊朗在敘利亞境內的活動作出應對。
再者,莫斯科方面此前曾警告以色列稱,如果以方對烏提供武器,將「摧毀俄以兩國關係」。
因此,以色列大機率不會公然與莫斯科方面「撕破臉」,畢竟地處阿拉伯世界夾縫之中的以色列,實在沒理由主動捲入俄烏衝突這場大國博弈之中。
多種原因之下,以色列自然會多加考量,不過,隨著美國的不斷施壓,以色列終究要做出一些表態,此前經過協調後美國將部分存放在以色列境內的武器裝備提供給烏克蘭,但以色列只是對外強調這項行動是美國主導。
簡單點說,以色列只能將這個「鍋」甩給美國了。
總之,俄烏衝突持續的越久,個中變量就越多,不僅僅是以色列,畢竟德國也在美國的高壓之下開始對烏克蘭援助坦克了,戰事只會變得越發複雜。
眼下,隨著俄烏衝突爆發一周年的臨近,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警告說,有越來越多的報道和跡象表明,莫斯科可能發動「具有象徵意義的攻勢」。「我們注意到,各前線和情報領域的壓力都在增加。」
另外,烏克蘭國防部長阿列克西·列茲尼科夫對外表示,烏克蘭預計俄羅斯本月可能發動大規模攻勢。
實際上,烏方釋放此類信號的背景是,俄軍一個多月來在烏東部戰場取得了一系列緩慢但連續的進展。
當然,烏克蘭方面放出該消息不排除是在炒作,畢竟經過了一冬的準備,春季戰事勢必會推進,而非在於某一方的進攻。
近日,西班牙與義大利等國最新同意向烏克蘭提供坦克與防空系統,美國還表示將向烏提供價值超2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其中包括遠程火箭彈等,如今以色列也「轉向」,看得出來烏克蘭也在做十足的準備,接下來的俄烏戰場勢必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