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打斷肋骨,這事居然沒上熱搜?

2022-05-06     伊姐看電影

原標題:她被打斷肋骨,這事居然沒上熱搜?

了解 伊姐本人最新動態、參與 線下活動

加伊姐微信: eemoviekf04(不閒聊)

你如此特別,我又怎會失望

每天上午9 :30,伊姐在這等你

文 | 伊姐(周桂伊) 小星

大家都知道,上海目前還在封城狀態;北京五一開始停止了所有堂食、文娛活動,整個朝陽區居家辦公。

電影院實際開放率在國內大概也就6成,原本已定的8部新片接連撤檔。

跟2020年的情況不同,現在大家的心理發生了微妙變化,是一種在沙漠走了很久,不知道終點在哪的迷茫和沉重。

在這個情形下,談論電影,一個全年價值也就600億的產業,大家沒有了2020年的激憤,甚至有幾分羞赧。

哀莫大於心死。

但連我自己都沒看到這部電影,我還是挺難過的,畢竟是朋友主演的,也因為,它的逆流而上,最後沒有實際意義。

《出拳吧,媽媽》是趕著五一上映的三部新片之一,零星報道對它的形容是「逆流而上」。

故事並不複雜,白楊,原本是位優秀的拳擊手,事業順利,家庭合睦。

她人生的轉折點是在五年前的一場比賽。

因為被人算計,她輸掉了比賽,媒體的輿論還讓她終止了自己的拳擊生涯。從此,她一路向下直到墜入谷底。

為了生活,她在酒吧賣酒,遇上不講理的客人,遭受侮辱,在混亂之中,她捅傷了人,進了監獄。

丈夫離開了她,只留下了一歲多的孩子。

面對支離破碎的生活,為了給孩子一個安穩的成長環境,她無奈之下把兒子小輝交給了姐姐(田海蓉 飾)幫忙撫養。

她自己一個人,開始四處打工,勉強維持著生活。

工作沒了,家庭也碎了,原本以為這就是谷底,但現實證明了一句熟悉的雞湯: 過去一年是你人生里最壞的一年,但是未來最好的一年。

當兒子小輝已經長成了小學生,白楊等到一個噩耗——

姐姐拿著撫養權放棄協議讓她簽,因為他們要帶著小輝去澳門了。

她想把小輝接走,可是,姐姐的靈魂發問讓她無力辯駁:

「你有固定工作了嗎?你有資格當媽媽嗎?」

要把小輝留在身邊,白楊唯一的方法就是讓自己穩定下來。

從小到大,她把所有時間、精力都給了拳擊,除此之外,她一無所長。

她沒有選擇,只能重返拳場。

她找過一些專業團隊,結果一上來就吃了閉門羹—— 不入流的閒散拳館,聽說她要打拳,都覺得是個笑話,畢竟她30多歲了。

毒舌教練沈浩(田雨 飾)跟白楊說,先減到50公斤再說。

就因為這句話,白楊拼盡全力,進入了近乎於瘋魔的狀態——畢竟,留給她的時間不多了。

在30多度的夏天,她給自己全身裹緊塑料袋,瘋狂地跑步、練習力量;晚上去燒烤店打工也裹著厚厚的羽絨服,不放過一分鐘。

站上體重秤,知道自己達標那一刻,便因為過激的練習導致酮酸中毒暈了過去。

然而,這不過是個開始,她只是拿到了訓練資格。

後邊,等著她的是成為專業選手、參加比賽、與比自己小十幾歲的選手對戰,一個個打敗對手,拿到冠軍。

這部電影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出拳(勵志),一個就是媽媽(親情)。

在這個過程里,白楊在沒有任何力氣、艱難得無法前行的時刻,都看著兒子的照片,因為他的笑臉咬牙挺過來了。

說到這裡,就要說一下電影的女主角譚卓,這不是她第一次演媽媽了,也不是她第一次挑戰那麼艱難的角色。

《暴裂無聲》里,她是體弱多病且喪失勞動能力的翠霞。

兒子的失蹤讓她陷入深深的自責,可是對此又無能為力,只能每日求神拜佛,以淚洗面。

《誤殺》里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婦阿玉,整日素麵朝天,少言寡語且悉心地照顧著家和孩子。

當女兒遇到強暴,錯手殺人,整個家庭在強權壓迫下即將毀滅,她的母性力量頃刻爆發:「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獸。」

她那如猛獸一樣兇猛的眼神,至今仍然是無法超越的經典,老戲骨陳沖表示:「我完全被對手激發了。」

《我不是藥神》里,譚卓飾演的單親媽媽劉思慧,為了給女兒治病,晚上要去夜店跳鋼管舞賺錢。

為了這個十幾秒的鋼管舞鏡頭,譚卓練了兩個月,腿上淤青是常有的事兒,嚴重的還導致過右腳踝軟骨骨折。

譚卓的人生,她每個階段的選擇,也頗有點逆流而上的意思。

很多網友說,譚卓是一個角色比自身紅的演員。

因為她演得太投入了,太拼了,演一個角色,學會一門技術。

《西小河的夏天》里,為了演活那個越劇演員楊惠芳,她專門去學了越劇,那陣子基本曲不離口。

電影上映,觀影后的蔣雯麗很驚訝:「我一度以為她是專業的越劇演員。」

這次也不例外,為了真實鮮活地呈現出一位拳擊運動員的狀態,她每天高強度訓練,還因為訓練過猛,腳踝扭傷。

還有一次,她強忍著打下來,以為自己可以扛住軟組織損傷的疼,結果到了醫院才發現,她有一根肋骨被打斷了,完全不自知。

那段時間她每天都期盼有劫匪,這樣可以有實踐機會,教練則建議她放棄演藝生涯,跟著自己打比賽。

其實她大可不必的,因為她的起點太高了,在當演員這條路上,她太順了。

眾所周知,她從文藝片《春風沉醉的夜晚》出道,入圍了坎城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提名。

後續,又接連出演了《Hello!樹先生》《咖啡風暴》等電影,被歐洲很多媒體認為是「坎城寵兒」。

眼瞅著大家對譚卓的印象將定位在「文藝片演員」時,突然發現,她已經轉向了其他戰場,演起了懸疑片。

(2016年,她參演了曹保平執導的《追兇者也》,後續又與宋洋、姜武共同主演犯罪懸疑片《暴裂無聲》)

2018年,《我不是藥神》的高票房高口碑,讓更多人看到譚卓。

隨後,2019年,譚卓更是在電影領域大爆發,一年上了三部電影:《烈火英雄》《誤殺》《被光抓走的人》。

這時的她,已經在商業片里風生水起。

與此同時,在電視劇圈、戲劇圈也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2018年《延禧攻略》大火,她在其中飾演的高貴妃一角也迅速破圈,上了好幾次熱搜。

2020年的《沉默的真相》,譚卓飾演的李靜,是侯貴平(陸思宇飾)的戀人,江陽侯貴平的同學,一出場是嫌疑犯張超的妻子,這個複雜的角色,也作為整個劇穿針引線的那根線,讓整部劇的懸疑張力和嚴謹,都落在自己身上閉合。

而2021年最強諜戰劇《對手》,更是把譚卓推向了口碑的巔峰。(我們特意寫過《她到處亂睡,他一貧如洗,可他們的愛情把我看哭了》 可戳)

(這一段譚卓演得太好了,那種臨死的歇斯底里的恐懼,崩潰,鏡頭的運用讓我想到了很多經典韓國電影。我也一下理解了譚卓說的,為這部片累得想中途退出,想息影,情緒消耗太劇烈了,太負面了)

她演的角色都太激烈了,太消耗了,她本身不是一個喜歡連軸轉的人,她特別需要「生活」本身。

在《新京報》的採訪里,她提到:「那樣我就死了,我的靈魂會失去水分,所以必須得空出一段時間。」

她有家人、朋友、自己的生活,在拍戲之餘,譚卓會逛超市,看展覽,和家人出遊……很多事可以做。

(元宵和孩子一起做魚燈,冬天就出去遛彎玩雪)

出生在富裕家庭的譚卓,從沒有過對金錢的匱乏感。

但因為父親工作,她的青春期一直在轉學裡度過,這兩者疊加了一個叛逆自由又敏感的她。

媽媽給童年的她買了很多書,從張愛玲、三毛到《一千零一夜》《希臘古典神話》,還有科幻,各種類型都有,媽媽是譚卓巨大的滋養和安慰,所以現在的譚卓,很孝順媽媽。

仔細去看譚卓的經歷真的被震驚到,演員只是她人生中一小部分。

播音主持專業畢業的譚卓當過電台播音主持,但這種按部就班的生活讓她很快就厭倦了。

譚卓從小就喜歡畫畫。小時候給芭比娃娃們做衣服,長大後在三里屯開過服裝店,她設計好,媽媽給她做出來,然後就掛在店裡賣。

她在接受《看客》採訪時說的:「我沒什麼界限感,就是試試看,遇見什麼吧。」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大紅之前,譚卓在戲劇圈已經7年,開啟她話劇之門的正是一票難求的《如夢之夢》。

她扮演的是光彩照人、柔媚入骨的年輕時期的顧香蘭。

這7年出演《如夢之夢》女主角的經歷給譚卓最重要的收穫是——「你清晰感受到了個體在命運面前的無力」。

這幾年譚卓在幹嘛?

她在北大研修《西方哲學史》,自己搞起了裝置藝術。

2020年,以Baguette手袋為靈感創作了藝術裝置作品:《無限可能的Baguette》。

譚卓覺得這個事兒好玩:像工人一樣幹活,各種材料在一起有化學反應,親自動手組合、安裝。

雖然說是玩兒,但一旦決定做,完美主義又開始顯現了,對各種細節都力求完美。

2021年,她在上海黃浦江旁一座由廢棄油罐工廠改造的藝術中心又展出了自己的一個裝置藝術作品,取名《下午茶》。

它由光的設計、聲音設計、視頻影像的設計組成,直觀上就像一個特別漂亮的盒子,可以想像為一個甜品店,裡面還有一張餐檯和餐具,主體則是10台電視機,放映的是譚卓飾演的神秘女郎沉默又細緻的表演片段。

最關鍵的是,不間斷在房間裡迴響的是譚卓精心挑選的從2014年至今的新聞大事件。(圖片和介紹來源於看客inSignt)

嗯,一個有自己政治觀的女演員。

這些年她靠女性議題越來越近。

也靠文化越來越近,敢於表達。

這幾年,譚卓明顯變得更自在了,越開越大。

她甚至連那點自我保護的孤傲也放下了一點,她鬆弛了,覺得「生活有活力」。

譚卓以前會抗拒鮮艷的顏色,衣服基本是清一色的黑,但現在,紅的、白的、黃的,各種顏色都可以試,甚至還嘗試了齊劉海。

「我一直覺得劉海太甜了,但是後來我自己的世界在不斷打開,我覺得剪劉海也可以有一種新的表達,就像表演一樣。」

(她直接成為了FENDI的藝術大使)

你以為她忘記了本行?對不起,天賦這東西就是很氣人,她隨便一出手,又入圍第75屆坎城國際電影節短片競賽單元。

(在流媒體上映的,幫一個品牌做的宣傳片,居然入圍了坎城)

回到這部電影《出拳吧,媽媽》,之所以很想寫,就因為,在今時今日,太多美的、值得的、振奮的,以文明名義的細微存在,已經在「關注生存」中失焦了。

像譚卓這樣有趣的演員,像《出拳吧,媽媽》這樣燃而倔強的電影。

我們怎麼辦?我也沒答案。

我只能寫出來告訴你,它(《出拳吧,媽媽》)的確存在過,她(譚卓)默默存在著。

別把她們真的忘記了。

我們哪天又熱烈地為她談論甚至爭議,才是好日子回來的時候吧。

獲取更多好文

·《33歲知道的事: 關於性,關於錢,關於愛》 ·《34歲知道的事: 關於性,關於錢,關於愛》 ·《35歲知道的事: 關於性,關於錢,關於愛》 ·《36歲知道的事: 關於性,關於錢,關於愛》 ·《37歲知道的事: 關於性,關於錢,關於愛》

微信訂閱號總是莫名其妙改版

為了避免我們一不小心 錯過彼此

大家記得把「伊姐看電影」設置為星標 關注

只需要五秒鐘哦~~

先點擊任意一篇文章標題下的藍色字「伊姐看電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366dccec0a8a4b94797d2c6cf1c8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