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方多國陸續宣布升級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特別是此前一直對軍援烏克蘭持冷靜態度的德國也在美國不斷催促下,宣布將向烏克蘭提供「豹」式坦克。
烏克蘭方面自然十分欣喜,近日烏克蘭國防部部長阿列克西·列茲尼科夫表示,烏克蘭坦克手在境外接受「豹」式坦克的操作培訓。
如此看來,烏軍方面是有點急不可耐了。畢竟西方國家需要至少數月時間才能將足夠數量的坦克運抵烏克蘭。
譬如美國的「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烏克蘭可能要花超過一年的時間才能具備部署該型號坦克的能力。
對烏克蘭來說,既然坦克還未「到貨」,那不如先做「體驗」,為後面的戰事做一些準備。
對此,俄羅斯方面對美西方升級軍援嚴厲抨擊,認為會把西方與俄羅斯的對抗推向新高度。
的確,在美國的施壓下,歐洲國家不得不將自家坦克送上戰場,一方面可以鞏固歐洲對美安全依賴,畢竟等掏空了自家「家底」,歐洲國家又不得不購買美製武器。
另一方面,美方通過施壓歐洲多國,意圖鞏固「反俄陣線」。
以色列前總理納夫塔利·貝內特近日披露,去年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之初,他曾尋求調停衝突,俄烏兩國領導人當時都願意作出讓步,然而談判遭西方國家「打斷」。
按貝內特的說法,當時他可是聯繫了美國總統約瑟夫·拜登、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和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傑克·沙利文,說自己可以在俄烏兩國領導人之間充當「溝通渠道」。
不過,結局大家也看到了,美國就是俄烏戰事背後最大的攪局者。
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近日在談及俄美關係緊張的根源時表示,「美國例外論」的概念推動了其與俄羅斯的對抗。
他還指出,與俄美關係緊張一樣,當前俄烏衝突的根本原因也與華盛頓方面所奉行的「美國例外論」有關,美方堅持認為這一概念可以證明其擁有的主導地位是合理的。
至於烏克蘭,說白了就是美國和西方國家用來牽制俄羅斯的棋子而已。它最大的作用就是削弱俄羅斯的整體實力,通過戰爭給美國和西方國家製造。
而對俄羅斯來說,面對西方國家的壓力,俄羅斯一點也不害怕,在戰場上也不會認輸。
眼下正值俄烏衝突爆發即將一周年之際,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發出警告,說世界正面臨「我們此生中從未遇到過」的各種挑戰同時匯聚。他還表達了對戰爭擴大化的擔憂。
的確,俄烏戰事不斷被美西方加碼,在不停刺激俄羅斯的情況下,誰又能百分百保證核戰爭不會爆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