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90後小伙拍出最美地球,拿下世界總冠軍,上榜福布斯

2019-10-28     夏日卿塵


前段時間,國家地理2019年旅行者攝影大賽落幕,這場賽事最重磅的獎項全球總冠軍大獎和城市組一等獎都頒給了一位90後中國戶外攝影師——儲衛民!


緊接著,17號福布斯中國推出了2019年30歲以下精英榜(30 Under 30),儲衛民又上榜了,這是他繼2019美國國家地理攝影大賽全球總冠軍後的又一殊榮。





微博:Thomas看看世界

90後戶外攝影師,環球旅行者



儲衛民獲獎作品:《格陵蘭的冬天》

獲獎作品就是這幅《格陵蘭的冬天》,這幅攝影作品在歷時一個月的努力探索中誕生,並一舉斬獲2019年國家地理旅行攝影大賽的年度總冠軍和城市組冠軍兩項大獎。

儲衛民獲得這項全球榮譽時剛滿29歲,距他當職業攝影師才不過2個年頭。但戶外攝影的機緣卻是他上大學期間。

大學時,他學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攝影是一直以來的愛好。於是就拿著打工辛辛苦苦攢下的幾千元錢,買了人生中的第一台單眼相機。

真正開始拍照是他到歐洲慕尼黑交換學習,漸漸地被西方人豐富多樣的生活方式感染,他開始旅行,並用鏡頭記錄下沿途的風景和人文。

「我對戶外攝影的熱愛,起源於歐洲遊學期間。在瑞士少女峰下的山間小屋,我不僅看到了筆直陡峭的艾格北壁,也認識了一對德國老人,即便年過六旬,任然行跡于山野。在挪威布道岩下的青年旅舍,我不僅拍到了雄奇壯觀的呂瑟峽灣,也知道了一群極限跳傘家,用危險卻特別的方式,努力表達生命的多彩。」

留學回國後,也正是他大學畢業的時候,拿到了一個不錯工作offer——全職軟體工程師,成為了父母、老師口中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當全職軟體工程師的那段時間我下班到家、周末休息就會鑽研攝影技術,在網上找各類教程,也買了許多專業參考書,自己慢慢會發一些照片到網上,逐漸去積累自己的知名度以及合作的資源。每次年假,我就計劃去一些「非熱門」國家或地區,比如說巴基斯坦,印尼等地拍攝,積累自己作品集。」

可三年之後,他放棄了這份工作,辭職去做了職業攝影師,開啟了自己的追光之路,他說,當時很多人不理解我做的這個「叛逆」決定,但是,也只有我自己知道,這個夢想,在我腦海中盤桓了多久。

「我覺得年輕的時候可以試錯,應該勇於去嘗試不同的道路,追尋自己內心真正喜歡的東西。」

辭職後,就有了更多的時間來學習攝影和積累作品,儘管,他知道成為職業攝影師的道路,並不容易。

他說,在當時積累作品的同時,我也慢慢摸索出了自己最擅長拍攝的題材,我自己的主要拍攝以雪山極地為代表的戶外自然景觀為多,以及景觀中的人,包括當地人以及外來的探險者。

我自己喜歡一種個人化的、個性化的創作方式,就是一個人去那些少有問津的地方,去挖掘大家不太關注到的一些題材。或者說,即使去一些比較大眾的景點,我也會嘗試一些不同的構圖,不同的天氣,或者說不同的後期調色。

我們可以知道,有時候攝影不是在單純地記錄或是替代「眼睛」的功能,而是在用自己的視角、感情、理解力去講述一種心情,一刻震顫,它完全可以是敘述性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表達語言;每個景致,也有自己獨特的美感。

正是這種共鳴,讓他舉起相機,讓他對準鏡頭,讓他堅定的知道自己拍攝的到底是什麼。





「其實早在2012年開始,我就開始參加國家地理的攝影比賽了,2012年和2016年都獲得了一個入圍獎,但沒有獲得大獎。其實每年都參與比賽,就是為了逼迫自己去做一個總結,看看自己過去一年中拍的最好的、最有特點的照片是什麼樣的。也去看看別人拍攝的照片是什麼樣的。」





而也正是不斷地去運用自己內心去體察世界,與其聯結、相互牽動,才能包容這個世界的多元化。

「攝影師其實就是需要去發掘這樣的多樣性,很多人拍同樣的一個蘋果,但可以拍出來完全不一樣的感覺。正像是一個人,其實無論高矮胖瘦,都有屬於他自己的美所在。」





所以在褚衛民的理念中,他認為好的攝影師要有個性,不能人云亦云,別人去拍哪兒怎麼拍,自己也跟著去簡單的模仿。

現在是一個同質化的時代,如果我們沒有自己的特色,拍出來的照片也是沒有靈魂的。當然攝影師也需要去發掘大家比較關注的,或有可能關心的一個點,從而作品才會引起共鳴,產生更大的社會影響力。




拍北極格陵蘭島的時候,他說,我前前後後去了很多次,在寒冷的冬季,當大海和地面都被白茫茫的冰雪覆蓋,這些房屋就成了200多萬平方公里的北極土地上唯一的色彩。



我幾乎走遍了這裡所有的大街小巷。然後在一個靠近機場的山坡上,發現了這個充滿趣味和層次感的拍攝視角。特別是晚上亮燈後,更是顯得夢幻。只是僅僅拍攝建築,總覺得少了些生氣,於是我在寒風中一直耐心地等待。功夫不負有心人,活動的居民們出現了!




褚衛民一邊用手按住快門,一邊也在欣賞著此刻獨特的感覺。畫面中一邊是厚厚的積雪和一片白色的大地,甚至連遠處的大海也變成了冰原。

他說:「那一刻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當地人可以戰勝這麼殘酷的自然環境,在這裡生存繁衍,那是家庭以及社區的緊密團結。」

這一次的獲獎,無疑讓褚衛民對於未來更加自信,他說:「我想做的不是拍攝那些被點贊被轉發的美圖,而是通過攝影把更美的中國分享給世界!將中國真正的模樣展現到世介面前。特別是中國的自然風光,特殊地貌,包括中國的環境保護工作也在不斷的進步,我們的青山綠水,自然雄奇,都值得和全世界分享。」





正如他說,戶外於我,並不是人們眼中的到處玩或者度假,而是一種親近自然,挑戰自我和思考修行的過程。只有在遠離都市浮躁和人群喧擾的自然中,在雪山上,在大海前,在星空下,我才能靜下心來,去揭開一切隱藏自己的面具,去放下一切束縛自己的思想,去剖析內心,去暢想宇宙,去思考生死。

攝影於我,既是對狂野自然的一種記錄,也是對自己不羈靈魂的一種表達。亮與暗,冷與暖,動與靜,我努力用這些形式,去尋找和表現心中對美的理解。




在儲衛民的作品中,我們看到了敬畏,也看到了一種平等。仿佛每一個鏡頭背後,都蘊含著一種理智的愛的凝視,浪漫卻又克制。而他追求自由與美的腳步也永遠不會停止。

— THE END —

圖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贏未來》雜誌徵稿

一、期刊簡介:

《贏未來》由全國首家期刊集團、廣東省首批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家庭期刊集團投資,受廣東省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資助。本刊以傳播希望,讓未來更美好。貫徹教育方針,推動教學研究,交流教研成果,促進教學改革,推動教育教學科研成果轉化,提高教學質量為辦刊理念。主旨研究指導中小學校長、教師專業發展,探討教師專業道德、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提高和發展的途徑、方式和方法,強化教師隊伍素質,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使其成為廣大教師教育工作者創新思想的平台,彰顯智慧的殿堂,專業成長的樂園。讀者對象:中小學校長、主任、教師,教師培訓機構、教師培養院校教師,教育管理者。

二、欄目設置:

教研專題、教改新論、學術爭鳴、課程與教學、信息技術教育與課程整合、現代學校領導與管理、班主任工作、教師發展論壇、自然科學、思品教育、外語教學、職教幼教、體育美育、閱讀寫作、檢測評價、比較教育。

三、徵稿要求:

1.論文要求主題明確、立意新穎、內容健康積極、觀點鮮明、資料翔實,要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和實用性。

2.文稿應具有科學性、先進性、真實性和實用性,論點鮮明、論據充分、數據可靠、結論準確、層次分明、文字精練通順。

3.論文文辭力求精鍊,並在文尾註明字數,全文一般不超過5000字符(2500~5000字符為宜)。論文必須有200字以內的中文摘要和3~5個關鍵詞,若論文受到省、部級以上基金項目支持,請註明基金名稱和項目編號。

4.文稿嚴禁抄襲,一律文責自負。根據《著作權法》,本刊對決定刊用的文稿可作文字修改、刪減,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則徵求作者同意。

四、來稿須知:

1.來稿作者對文稿的真實性和保密性負責。論文下方要註明作者的詳細通訊地址[例:××省××市(區、縣)××路××號××學校××收]、聯繫電話(固定電話、行動電話)、聯繫電子信箱,以便我們及時快捷地與您聯繫。

2.編輯部對所有來稿會及時處理,文章如被錄用,編輯部一般在接稿後十天內將「稿件錄用通知」寄發給第一作者。錄用的稿件刊登周期短,從收稿至刊登一般不超過2個月;若作者投稿後二十天未收到編輯部的「稿件處理通知」請來電來函查詢,請作者自留底稿,來稿一律不退。

3.「摘要」應客觀而簡明地反映論文的主要觀點,採用第三人稱表述,一般不超過150字;「關鍵詞」是反映論文主題內容的名詞性術語,以3~5個為宜。

4.參考文獻應準確、完整,序號用[1]、[2]……表示。書寫格式:「序號 作者.書名[M](期刊題名[J]論文集析出文章[A]報紙文章[N]).出版地:出版者(刊名),出版年(期號),頁碼.」;注釋用、……表示。書寫格式:作者:《題名》,《刊名》(專著《書名》),×年第×期(出版者及×年版),第×頁。

5.所有來稿經本雜誌編輯部審核合格確定刊載者,將由雜誌編輯部統一簽發錄用通知書,並告知有關刊載事宜。

6.優秀稿件將提交參加我部論文評優活動,並頒發獲獎證書。需要獲獎證書的作者請在稿件上註明,或主動與我們聯繫。

五、投稿郵箱: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yhYH24BMH2_cNUggJ-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