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成長,這才是他們需要的愛

2019-10-29     夏日卿塵


我們都說自己愛孩子,但是我們愛的方式和方法是對的嗎?有時候,我們會不會借著愛的名義,逾越了為人父母的界限呢?

父母都想給孩子100%的愛,也都知道溺愛對孩子有害,但有時候我們是不是沒有分清愛和溺愛呢?

01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挑食、厭食,到了幼兒園還不能好好吃飯,其實這都是父母自己慣出來的。

很多父母嫌孩子自己吃飯又髒又麻煩,也擔心孩子吃不飽,所以一直追著孩子喂飯,求著哄著孩子能多吃幾口。

父母的催促和央求,反而讓孩子覺得吃飯是一種負擔,進而厭食、挑食、浪費糧食。讓孩子自己吃飯,不僅是讓孩子體驗自我探索、成長的樂趣,也是鍛鍊孩子的手眼口協調能力。

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絕情,讓孩子自己吃飯,孩子不想吃也不要強喂,過了飯點就沒有飯,孩子挨幾次餓,就會懂得按時吃飯。

02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太小,根本不可能做到自己穿衣穿鞋,其實不是孩子不會,而是家長不願讓孩子去嘗試、去犯錯。

很多孩子直到上幼兒園,還不具備獨立穿衣、自己穿鞋、獨立如廁等生活自理能力,看到別的小朋友都會只有自己不會,孩子會不會覺得自卑呢?

父母包辦越多,孩子的能力就會越差,而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越差,就越難融入新的環境,父母不要讓自己的「愛」,成為孩子成長的阻礙。

其實孩子兩歲多,就能自己穿簡單的衣物,對孩子多些信任、耐心和鼓勵,不要剝奪孩子成長和鍛鍊的機會,要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父母保姆式為孩子包辦一切,不僅會毀了孩子,也會讓孩子覺得父母的付出都是理所應當,很容易養出「巨嬰」。

對孩子真正的愛,不是替孩子包辦一切,而是引導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很多家長狠不下心來。

如果不能一輩子當孩子的保護傘,就不要替孩子包辦一切。當父母擋在孩子前面,孩子失去的是自信心、獨立性、責任心、創造性等核心能力養成的機會。

父母像保姆一樣為孩子操辦一切,孩子因為沒有親身經歷過,所以不會懂父母的辛苦,等孩子習慣了父母照顧,也會不珍惜父母的付出。

03

父母擔心孩子被欺負,所以當孩子和小夥伴玩的時候,在一旁緊緊盯著、護著,父母的愛看上去很偉大,但卻讓孩子失去了獨立、強大的機會。

為了孩子不被欺負,有些父母一刻也不離開孩子,甚至不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孩子被欺凌我們要零容忍,但孩子一起玩有磕碰很正常。

我們希望保護孩子周全,但不覺間卻對孩子進入了過度保護模式,我們覺得是「為孩子好」,卻把孩子變得膽小懦弱、依賴心強、缺乏自信心。

在父母強大羽翼的保護下,孩子永遠也長不大,孩子之間的問題,就讓孩子自己去解決,這也是鍛鍊孩子問題處理和人際交往能力的絕佳機會。

04

很多父母把孩子想做家務,當成孩子的調皮搗亂,這不僅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也不利於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

不讓孩子插手家務,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你拒絕就等於告訴他:你不行,我不相信你,所以不讓你動半分。

孩子剛開始學做家務,做不好的地方父母多包容一些,孩子就會越做越熟練,做家務不僅是讓孩子學會整潔、歸納,也會讓孩子有家庭責任感。

會做家務的孩子,因為親身經歷和體驗了父母的辛苦,也會更懂得體諒父母,而保姆式的對孩子一切代辦,只會滋生孩子的懶惰、自私、不懂感恩。

05

很多父母看孩子作業不會寫,畫畫不會畫,就直接替孩子寫了、畫了,但成長不能代替,不讓孩子探索、犯錯,孩子就永遠無法自己掌握學習。


孩子剛開始學習、畫畫,可能在大人眼裡做的一點也不好,甚至錯誤百出,但孩子的成長就是在不斷試錯、體驗中進步。

父母對孩子的學習、探索一再打斷、干涉,非但不會幫孩子快速成長,反而會讓孩子缺失自信,無法自己掌握學習。

我們總以大人的高標準來要求孩子,卻忽略了孩子和大人之間的差異,對孩子多些耐心和鼓勵,要允許孩子「犯錯」、做的不完美,讓孩子用自己的節奏成長。

06

帶孩子上100堂早教課,不如帶孩子去親近大自然,不想讓孩子成為溫室里經不起風雨的花朵,就不要把孩子一直關在溫室里。

大自然帶給孩子的樂趣和體驗,是房間裡的益智玩具無法帶給孩子的,讓孩子感受大自然的陽光、風、草石、溪水,能給孩子帶來最純真的快樂。

大自然也是天然的運動場,常去爬山或者在田野里追逐嬉鬧,不僅能讓孩子的身心得到放鬆,也能讓孩子的身體健康得到保障。


現在的孩子為什麼特別容易生病呢?因為他們離大自然太遠了,想很好的保護孩子,讓孩子待在家裡,反而會讓孩子體弱多病。

07

跌倒了自己爬起來,孩子才能學會勇敢、堅強和擔當,總是幫孩子找藉口,讓孩子把責任推卸給別人,孩子怎麼成才?

初生牛犢不怕虎,很多孩子其實不怕摔跤,摔跤後孩子一般會自己爬起來繼續玩,但孩子摔跤後父母的驚慌失措和過度緊張,會讓孩子變得懦弱膽小愛哭。

對孩子不要過度緊張,每一次跌倒都是成長,讓孩子從跌倒中學會如何自己站起來,會讓孩子更勇敢、自信的面對生活的挑戰和挫折。

總是幫孩子找藉口,不但會讓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退縮,也會讓孩子學會推卸責任,不能勇敢的面對社會。

08

父母總告訴孩子這裡危險,那裡很髒,不准做這兒,不准碰那兒,到頭來卻怪孩子膽小。

我們是否應該抑制「我懂」「我經歷過」「我知道什麼對你好」的念頭,解禁對孩子的各種不允許和束縛呢?

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不應該被我們禁錮,很多事情孩子只有親身去經歷、去體驗,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才能對這個世界充滿期待和熱愛。

人生就是探索未知的過程,想讓孩子樂觀、勇敢、自信,就要放手讓孩子去做、去嘗試、去探索,成功會讓孩子有成就感,失敗則會讓孩子積累經驗。

09

懂得放手才是深愛,你替孩子避開的風險,生活總會如數奉還;你替孩子走過的路,孩子仍然需要哭著自己重新走一遍。

孩子的成長,我們可以參與,卻不能代替,我們不捨得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就會讓他很苦。

我們總以為孩子是一張白紙,我們完全可以替孩子描繪、設計未來,但孩子不是一張白紙,而是一顆獨一無二的種子,我們可以為孩子提供適宜的土壤,但我們不能代替孩子成長,孩子需要自己成長。

孩子和種子一樣,只有歷經風霜、雨雪,挫折和挑戰,才能長成參天大樹。孩子終將要學會自己面對一切,請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長大。

來源:當代學前教育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神州》雜誌徵稿通知

一、關於我們

《神州》雜誌是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管、中國通俗文學研究會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中央大型綜合類旬刊。國內統一刊號:CN-114461/I,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9-5071,郵發代號:2-871。

《神州》雜誌是全國同類期刊中發行量最大的旬刊,每期發行量為5萬多冊,在全國各省省會城市以及主要大城市都設有發行部,每期雜誌都能及時與各地的讀者見面。

《神州》雜誌堅持「繁榮大眾文化、復興中華文化、包容多元文化」的辦刊宗旨,致力於我國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是一本洞悉文化產業發展前沿、解讀文化發展與傳承之惑、提供最新文化社會資訊、傳播文化精髓的刊物。為了使雜誌更具影響力,《神州》雜誌在2013年進行全新的轉型與定位。轉型後的《神州》雜誌從「中國文化傳媒第一刊」向「中國文化新聞第一刊」方向發展。

二、徵稿要求

1.論文要求主題明確、立意新穎、內容健康積極、觀點鮮明、資料翔實,要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和實用性。

2.文稿應具有科學性、先進性、真實性和實用性,論點鮮明、論據充分、數據可靠、結論準確、層次分明、文字精練通順。

3.論文文辭力求精鍊,並在文尾註明字數,全文一般不超過5000字符(2500~5000字符為宜)。論文必須有200字以內的中文摘要和3~5個關鍵詞,若論文受到省、部級以上基金項目支持,請註明基金名稱和項目編號。

4.文稿嚴禁抄襲,一律文責自負。根據《著作權法》,本刊對決定刊用的文稿可作文字修改、刪減,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則徵求作者同意。

三、來稿須知

1.來稿作者對文稿的真實性和保密性負責。論文下方要註明作者的詳細通訊地址[例:××省××市(區、縣)××路××號××學校××收]、聯繫電話(固定電話、行動電話)、聯繫電子信箱,以便我們及時快捷地與您聯繫。

2.編輯部對所有來稿會及時處理,文章如被錄用,編輯部一般在接稿後十天內將「稿件錄用通知」寄發給第一作者。錄用的稿件刊登周期短,從收稿至刊登一般不超過2個月;若作者投稿後二十天未收到編輯部的「稿件處理通知」請來電來函查詢,請作者自留底稿,來稿一律不退。

3.「摘要」應客觀而簡明地反映論文的主要觀點,採用第三人稱表述,一般不超過150字;「關鍵詞」是反映論文主題內容的名詞性術語,以3~5個為宜。

4.參考文獻應準確、完整,序號用[1]、[2]……表示。書寫格式:「序號 作者.書名[M](期刊題名[J]論文集析出文章[A]報紙文章[N]).出版地:出版者(刊名),出版年(期號),頁碼.」;注釋用、……表示。書寫格式:作者:《題名》,《刊名》(專著《書名》),×年第×期(出版者及×年版),第×頁。

5.所有來稿經本雜誌編輯部審核合格確定刊載者,將由雜誌編輯部統一簽發錄用通知書,並告知有關刊載事宜。

6.優秀稿件將提交參加我部論文評優活動,並頒發獲獎證書。需要獲獎證書的作者請在稿件上註明,或主動與我們聯繫。


四、投稿方式

雜誌唯一指定投稿郵箱: zxszbjb @163.com

官方網站:http://szzzgw.cn/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ChYH24BMH2_cNUggJ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