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鋼鐵之城到芒果之鄉,深度解析攀枝花的水果產業化升級之路

2023-09-22     35斗

原標題:從鋼鐵之城到芒果之鄉,深度解析攀枝花的水果產業化升級之路

文章來自35斗微信公眾號,作者孫丹

「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

上世紀60年代初,躺在巨大礦床上的攀枝花,因其豐富的釩鈦磁鐵礦,從地圖上稀疏的村落躍身成為新中國首批資源型開發城市,承擔起了三線工業化建設的重任,攀鋼也成為其代名詞。

是鋼城,也是水電城。金沙江、雅礱江流經攀枝花全境,西有橫斷山脈、東有大涼山山脈、北臨大雪山,水力富足、海拔落差大造就了這座「西氣東輸」的西南重地。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過度依賴資源只會讓經濟發展束手束腳。近年來,攀枝花的城市形象正在完成顛覆性的變遷,慢慢從鋼鐵之城跨越到熱帶水果王國。為此,35斗分析了攀枝花市的水果產業概況、產業鏈聚集情況,一探其水果產業化路徑。

2022年水果產量63.5萬噸,光熱「頂配」的農業優勢綻放

攀枝花1965年建市,是全國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全市面積7414平方公里,轄東區、西區、仁和區和米易縣、鹽邊縣,常住人口121.4萬。2022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220.52億元,其中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72.32億元,比上年增長5.1%。

比起強大的工業體系,全市農業小而精,基本可概括為「糧食+蔬菜+水果+生豬」體系,其中又以水果為突出。1965年,攀枝花糧食產量9.8萬噸,水果產量僅為682噸,到2022年,糧食產量穩步上升至26萬噸,而水果產量已飛躍至 63.5萬噸,成為該市農業增長的核心加速帶。

從地形來看,攀枝花地處攀西裂谷中南段,屬浸蝕、剝蝕中山丘陵、山原峽谷地貌,具有山高谷深、盆地交錯分布的特點,可用糧食種植面積並不樂觀。2021年耕地面積僅560.61平方公里,但園地面積達977.28平方公里,剛好可滿足水果類作物的土地資源需求。

圖:2021年度全市土地利用現狀情況(濕地僅688.11公頃)

來源:攀枝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攀枝花地處北緯26度,金沙江、雅礱江交匯處的乾熱河谷區,年均氣溫20.7℃,具有「南方熱量,北方光照」的優越條件,被譽為「天然大溫室」,一年四季鮮果不斷。2021年全市水果種植總面積為100.592萬畝,芒果占71.5%;全市水果總產量為56.33萬噸,芒果占66.0%。芒果是攀枝花水果產業的絕對主角,知名品牌如貴妃、椰香、金煌、攀妍二號、凱特等,桃、梨、石榴、葡萄和枇杷緊隨其後。

表:2021年園林水果面積與產量

數據來源:2022年攀枝花統計年鑑

作為國內「緯度最北、海拔最高、成熟最晚、品質最優」的晚熟芒果基地,2022年全市芒果種植面積103萬畝,年產量54萬噸,產值37.9億元,芒果產業帶動全市農民人均增收5181元,占農民經營性收入的42%。

作為國內「成熟最早、效益最好」的早春枇杷基地,2020年攀枝花共種植枇杷3.5萬畝,總產量約1.2萬噸,主要分布在米易縣、鹽邊縣和仁和區,遠銷北京、廣東等20餘個省市,相繼出口加拿大、新加坡、俄羅斯等國家。

國家級農業龍頭果企獨占1家,領頭羊帶動產業化效應顯著

按照中央一號文件「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重要指示精神,農業產業化的基本思路,是確定主導產業,實行區域布局,依靠龍頭帶動,發展規模經營。

攀枝花的水果產業化路徑亦是如此:以芒果、枇杷等特色水果產業為核心,實現種植範圍的全域覆蓋,並以龍頭果企為領頭羊,形成輻射全市鄉鎮與農戶的規模效益,以果促農

2022年,攀枝花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為水果類企業;省級農業龍頭企業27家,其中水果類7家,約占1/4;市級重點龍頭企業65家,其中水果類企業約占1/5。

表:2022年攀枝花農業龍頭企業

數據來源:攀枝花人民政府

·攀枝花市銳華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銳華農業成立於1998年,註冊資金1800萬元,總資產1.4億元,核心業務為水果種產銷。總部位於鹽邊縣桐子林鎮,在西區、鹽邊縣、米易縣等區縣建有標準化種植基地8000餘畝,基中芒果基地6500畝,枇杷基地1500畝。同時建有3000平方米標準化果蔬加工包裝車間一座,1000噸容量氣調保鮮庫一座,及配套的檢驗檢測中心和技術開發中心,具備年生產芒果9000噸、枇杷1000噸的生產能力,是全市規模最大、產業最健全、技術最全面、品種最齊全的現代化水果種植企業。

多年來,公司秉承質量為先的經營理念,全心致力於攀枝花晚熟芒果、早春枇杷等特色水果的研發和生產,現已發展成為一個融科研、生產、經營為一體的現代農業企業。科研技術團隊包含教授1人、副教授1人、高級農藝師5人。通過實施「公司+基地+專合組織+農戶+市場+品牌」的產業化經營模式,輻射帶動攀枝花市23個鄉鎮169個村812個合作社的1.5萬戶農戶發展特色水果產業增收致富奔小康。

·攀枝花陽光花城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聯合社

以龍頭帶產業,進一步擴大產業化規模效應。2015年,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倡導下,銳華農業與德益果品、田園果業等15家專業化芒果龍頭企業及合作社牽頭成立了攀枝花陽光花城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採取「聯合社+公司+科技+農戶」的產業模式,實行「統一技術培訓,統一標準化管理,統一採收分選、統一市場銷售、統一品牌建設」的五統一標準,在全市芒果銷售中實行訂單農業,解決農戶銷售難題,充分調動農戶種植積極性。

近日,在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公布首批農業高質量發展標準化示範項目(國家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範基地)創建單位名單的通知》中,攀枝花晚熟芒果全產業鏈標準化示範基地成功上榜。

基地由銳華農業牽頭,聯合攀枝花田野創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鹽邊縣納爾河芒果種植專業合作社共同打造,形成以晚熟芒果的新品種開發、種植、初深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基地擁有品種資源圃150畝,培育芒果優株250餘個,標準化生產種植基地10.2萬畝,年產值9.25億元,有效推動了全市以芒果為核心的農業高質量、產業化發展。

7家水果國家現代農業園區,「攀果」品牌化唱響海內外

近年來,攀枝花市立足資源優勢,重點發展芒果、枇杷、石榴等特色水果產業,建成了包括晚熟芒果、冬春枇杷、軟籽石榴等在內的水果產業基地,水果年產值超50億元,遠銷全國各地,出口俄羅斯等海外地區。

以仁和區芒果現代農業園區、鹽邊縣芒果現代農業園區、米易縣草場枇杷現代農業園區、西區沃圃生智慧農業產業園區等7家專業化水果現代農業園區為基礎,「攀枝花水果」慢慢踏上標準化產業進程。

表:2020-2022年攀枝花國家現代農業園區

數據來源:攀枝花人民政府(2021年數據未公開)

在水果產業鏈布局上,以優質的果實為基礎,萬噸冷鏈物流中心、萬噸水分選系統、萬噸水果交易中心有序籌建。從研發到種植,從分揀到運輸銷售,中國農科院、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四川省農科院、四川農業大學等機構、院校來攀深度合作,為當地培養了大量新型農業人才。

為保證水果田間作業更高效智能,當地政府積極打造園區物聯總控中心,構建「一站四機三系統」,運用大數據進行實時監測與統計分析;同時,開展特色水果種質資源開發與保護。以芒果為例,自1988年仁和區大龍潭彝族鄉混撒拉村老支書李德,從雲南元江縣引入100株馬切蘇芒果苗試種至今,當地僅芒果就搜集種質資源250份,入庫保存220份,占全國的63%。

2021年,四川省攀枝花市委、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和京東集團在成都聯手發布「攀果」區域公用品牌,以芒果、枇杷、石榴為三大主打果品,覆蓋攀枝花優質水果全品類。

「攀果」為每一個果品建立一份「專屬檔案」,消費者可通過二維碼查詢購買產品的種植生產、質量安全等全鏈條信息。這也標誌著攀枝花水果產業將進入標準化、品牌化、市場化、數字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

圖:「攀果」IP形象

來源:攀枝花攀果發展有限公司

結語

龍頭引領、建強基地、創優品牌,是攀枝花推動當地水果產業標準化、規範化、品質化的三大法寶。

攀枝花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立足優勢特色產業和發展條件,充分發揮農業標準化的示範引領作用,以構建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建立按標生產制度、強化全程質量控制、打造綠色優質農產品精品、發揮示範帶動作用為重點,培育標準化領軍主體,促進標準與產業、技術、品牌、服務深度融合,紮實做好示範基地創建工作。」

但當地對於發展水果產業的雄心壯志遠不止此。市委書記張正紅表示,不是所有的攀枝花水果都能成為「攀果」,只有符合嚴格標準、品相一流、口感極佳的一小部分才能作為「攀果」銷售。要讓攀枝花水果「攀」雲追月、「果」如其言,成為四川乃至中國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張響亮「名片」

數年來,如新奇士橙、尤里卡檸檬、加州甜瓜、Driscoll's草莓、Wonderful石榴等水果產業化、品牌化在國際市場上的成功案例不勝枚舉,我們也期待著,攀枝花芒果、攀枝花枇杷、攀枝花石榴等「攀果」金字招牌,在國際水果市場進一步增加聲量,「香飄世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c88e7c91af6f7fa9b4e7567cf7dbb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