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菜種植成本降至行業1/3,垂直農業公司Mary Ag正進軍中國市場

2022-06-08     35斗

原標題:把生菜種植成本降至行業1/3,垂直農業公司Mary Ag正進軍中國市場

本文來自35斗微信公眾號,作者胡小鳳。

《垂直農業未來已來》一文所述,在國家愈發重視糧食安全和種業振興、提倡農業創新發展的大背景下,智能化、精準可控的農業時代已來,垂直農業成為農業發展的下一個重要競爭場。它不受氣候、季節、位置和地理條件等的影響,不需要使用農田,空間利用率高,在城市內一年365天不間斷產出蔬菜。不單可以在極端環境下保障城市的應急供應,還生產更健康營養、更高品質的蔬菜,代表了一種高質量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方式。

但是垂直農業的發展也存在諸多局限性,行業的一大痛點之一,便是成本太高。據中國農科院植物工廠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楊其長計算,一公斤優質生菜的行業平均成為為21.19元。

而總部位於加拿大的垂直農業公司Mary Agrotechnologies(以下簡稱「Mary Ag」),把每斤優質生菜的生產成本降到了2元以內。

Mary Ag於2017年5月成立於加拿⼤,分設技術團隊於以色列,專注於大數據和AI深度集成的自動化植物工廠技術,⼀年四季持續產出無農藥、無蟲害、高品質的農作物。從2017年成立至今在北美完成了數千萬元融資,並在加拿大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目前在美國和加拿大主要的盈利模式是銷售產品和技術服務,銷售自動化種植設備和解決方案。

創始人秦楚漢是一名連續創業者,創業項⽬包括北美最大的自動化採購平台、全球首款智能自行車、北美最大華人基金等,是加拿大科技青年領袖中的五位華裔之⼀。他在高中時遠赴加拿大留學,觀察到北美擅長AI算法和自動化,但是在製造業、硬體方面,成本高、疊代速度慢,遠不及中國。因此團隊綜合北美軟體和中國硬體優勢,切入垂直農業領域。

Mary Ag貨櫃垂直農場

一、自動化算法配合硬體設施,降低種植成本

面對行業種植成本高昂的痛點,Mary Ag主要依靠自動化種植技術,配合量身定製的硬體設施,以及提高空間利用率,讓種植成本大幅降低。

秦楚漢介紹,目前植物工廠或者玻璃溫室等的控制系統,多數硬體處於各自為政的狀態,空調、水肥、光照等環境信息沒有中心化,各方面如果沒在合適的狀態下,反而會對作物的生長起反作用。在種植上,行業多是固定種植流程、缺乏⾃動化,⽆法對種植進行動態糾正,影響產量質量。

Mary Ag的種植系統,是一個無蟲無農藥無公害的可控環境,利用傳感器精確得知植物生理狀態和生長環境狀態,再結合自動化算法,精確供給植物生長所需的溫、光、水、氣、肥,給植物做「定製餐」,只給植物需要的養分,而沒有任何多餘,讓植物毫無堆積重金屬和其他化學物質的機會。

Mary Ag在北美推出的家用垂直農場

從2017年起,Mary Ag的自動種植技術已訓練了⼆⼗多種植株品類的種植算法,數千次成功收穫,超⼀億個有效數據點,每個數據點包含最多33個⼀階環境變量,進而在雲端進行高階計算。種植算法可以根據傳感器數據,提前預測每⼀棵植株的變化,實時做出調整,並針對種植的目的調整種植環境,讓每株植物都在最優環境下快速⽣長。

植物工廠的設計,一般需要預留大量空間,且高度越高、過道越寬,造成了行業植物工廠普遍空間利用率,一般為50%甚至更低。而Mary Ag的設計可以無限深度延伸、無限高度堆疊,以此高空間利用率。

在技術落地上,加拿大最⼤組培克隆技術公司之⼀——CannTx⽣命科學、中國四⼤植物工廠之⼀——山西余莊植物⼯⼚、以及科技部下屬機構——國家中醫藥現代化(上海)創新中⼼都從Mary Ag引進了種植技術,技術基礎強大。

二、看好中國市場,已與光明母港開展多方合作

Mary Ag從2021年底開始將公司團隊遷至中國,並計劃在國內融資用於中國市場的拓展。其創始人秦楚漢認為中國在政策及消費者需求端,垂直農業快速發展的條件已經成熟。

近年來,隨著中國對糧食安全的重視程度日益加強,新冠疫情的爆發讓大家意識到城市需要減少對外部的依賴,將原本高度集中的食品生產模式去中心化,以及中國的消費者愈發重視入口的食物的安全和質量,秦楚漢認為中國已經具備垂直農業快速發展的條件。

因此未來3年內Mary Ag將藉助過去五年積累的技術和產業經驗,大力推動垂直農業在國內的落地,實現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目前,Mary Ag已經與上海光明集團旗下的光明母港開展多方面合作,與中國四大植物工廠之一簽約,工廠將採用Mary Ag的全套垂直種植系統和自動化算法系統。

秦楚漢表示,行業內外都認可垂直農業是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垂直農業在中國已發展了十來年,卻一直都是一個小眾概念。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過去垂直農業的生產成本太高、品種太單一,而一個技術要能夠得到市場和社會的認可,一定要既普惠大眾又足夠特別。公司這次帶著團隊回國,就是希望將成熟的技術落地中國,並靠公司的低成本、多樣化、快速部署的優勢,讓垂直農業在中國開花結果。

三、創造性「魔改蔬果」,提升作物價值

在種植品類上,目前Mary Ag種植的品種包括冰山生菜、散葉生菜 、羽衣甘藍、芝麻菜、嫩葉菠菜等親民品種,也有山葵、香草等高附加值品種。

Mary Ag大型垂直農場

消費者愈發重視入口食物的安全和質量,但平時食用的蔬菜,在好多天前就已經被採收。從Mary Ag採摘的作物,可以帶著根活著送到消費者的面前,直到做菜時才「現宰」,100%保留了植物的營養成分,口感也和好多天前就已經採摘的蔬菜有本質區別。

Mary Ag的種植體系可以從種子開始,到種植、收穫、包裝、銷售,每一步都進行溯源,再利Mary Ag強軟體的優勢,自動生成「種植日誌」,讓用戶可以了解他們吃下的蔬果的生命全周期,甚至讓消費者監督日常種植,每一步都在他們眼皮子底下發生。

此外,Mary Ag還用技術賦能,用技術來協助企業進化,支撐企業的品牌價值。

秦楚漢分析,中國的中高端食品,大多都和地理位置相關,像是陽澄湖大閘蟹、無錫水蜜桃,很容易以次充好。中國沒有自己的都樂Dole,沒有自己的佳沛Zespri,中高端食品的生態鏈缺乏以企業為代表的品牌。

針對現狀,Mary Ag可以通過操控環境誘導、脅迫植物,精準控制性狀與成分,從而對植物進行「魔改」。

Mary Ag Lumina多通道智能植物燈

每個生物都有大量非活躍基因,這些基因可能在正常環境中不活躍,需要通過環境的誘導或脅迫激活,其中「次生代謝」最為著名。例如花青素是植物對大量近紫外的保護機制;多酚生菜的多酚需要大量UV-A+B來合成;辣椒里的辣椒素其實是辣椒在高溫高濕中對自身保護而產生的;而加拿大更是已經有了可以合成新冠mRNA抗體的煙草品種,其提取物製作的新冠疫苗已經被加拿大衛生部批准投入市場。

Mary Ag也計劃向市場推出改善了顏色性狀、口味、功能的「魔改活蔬果」,比如可以補血的生菜、有mRNA抗體的花椰菜、奶油味的黃瓜,甚至是有特殊功能如助眠的蔬果等。

除了蔬果這類短周期價值相對偏低的民生產品,Mary Ag還需要搭配周期稍長、但絕對價值很高的產品,一起推向市場,快節奏+慢節奏,同時刺激品牌價值的增長。

例如,明前茶、雨前茶,是龍井茶、碧螺春、黃山毛峰等江南產茶價值最高的品類,因為獨特的環境需求,每年只有清明、穀雨前後出產,可以達到上萬人民幣一斤。Mary Ag計劃模擬清明穀雨的氣候,讓一年可以產出十次新鮮的明前茶、雨前茶。由此拓展,還可以種植白茶、岩茶等供應量更小的高價值茶品。

「我們對於Mary Ag和中國市場的未來三年、五年、十年都充滿了期待和信心。」秦楚漢表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11c0aa7d97d7117c6118eb799b80b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