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幫老大杜月笙的大名我想大家都不陌生,作為上海的地下皇帝,杜月笙不但擁有滔天的權勢,更是富可敵國。
孟小冬,民國時期著名的京劇演員,出生於戲曲世家,師從京劇大師余叔岩,由於技藝精湛她被世人稱為「冬皇」。
孟小冬容貌出眾,氣質高貴,是無數男同胞夢寐以求的女神,就連上海黑老大杜月笙也被他迷得暈頭轉向。自1925年情愫初生後,杜月笙便開始瘋狂追求孟小冬,歷時二十多年才終於將其感動,然而那時候杜月笙已經快要走到生命的盡頭。
年輕的時候,杜月笙家財萬貫,在上海灘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一擲千金連眉頭都不皺一下。但是到了晚年杜月笙的家產已經所剩無幾,大部分財產都轉化為國民黨高官的借條,而杜月笙又主動將所有借條全部燒毀。
所以,臨終的時候,杜月笙的遺產僅僅剩下十萬美元左右,而深得杜月笙喜愛的孟小冬只得到了其中的兩萬美元。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杜月笙留給孟小冬的遺產並不多,那後者是如何謀生的?
深居簡出過日子
雖然杜月笙去世後,孟小冬不能像之前那樣揮霍無度地過日子,但是在那個年代兩萬美元也不是一筆小數目,仍然擁有很強的購買力,如果省吃儉用完全可以生活很長一段時間。
而且杜月笙去世以後,孟小冬選擇留在香港,從此過上深居簡出的日子。
孟小冬獨自在香港生活,與她相伴的唯有三條狗,她給它們取了三個有趣的名字:布蘭迪、香檳、威士忌。
孟小冬平日裡不喜歡化妝,身著布旗袍,穿著平底鞋,如果拋開其實不談,這樣的孟小冬放在人群中也不會引起多大的關注。
在香港生活的日子裡,孟小冬時常坐在一棵老樹下發達,看著眼前三條活蹦亂跳的小狗,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無法自拔。
除了發達以外,孟小冬還會打打麻將、溜溜狗,看看電視、練練太極拳,提前步入老年生活來大發自己的時間。
由於深居簡出生活簡樸,孟小冬日子過得還不錯。不過即便不再富裕,孟小冬仍是一身傲骨,不願為金錢拋頭露面。
當初香港「麗的呼聲」曾以十萬港元為報酬,邀請她錄音,遭到她的拒絕;後來又有不少富賈大商花重金請她登台演出,同樣被她果斷拒絕。
新中國成立以後,周總理還曾派遣章士釗多次趕赴港做孟小冬的思想工作,讓她回歸大陸,結果仍遭到孟小冬的婉拒。
在那個年代,年輕女子有才藝的確可以大大方方地展示出來,但是已經有了婚配的女子則必須注重自己的形象,不能出來拋頭露面。
臨終前,杜月笙請求孟小冬日後不要再為了謀生而拋頭露面,孟小冬用實際行動表達了自己對他的情誼,從那以後孟小冬再也沒有在公眾面前唱過戲。
傳道授業謀生存
在與杜月笙結為連理之前,孟小冬與梅蘭芳也有過一段戀情,後來兩人分手,孟小冬意識到女人也必須擁有自己的一番事業。
於是她再次拜師學藝,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經過不懈努力終於成為一代京劇大師。
由於名氣太大,孟小冬唱戲那些年必然攢下不少積蓄,所以這筆錢也成了杜月笙離去後孟小冬生活的保障。
當然,儘管孟小冬不再對外公開唱戲,但這並不意味著她徹底失去收入來源。由於酷愛京劇,孟小冬後半生的重心都放在教育京劇上。
孟小冬深知「嚴師出高徒」的道理,所以她對於弟子非常挑剔,不但要求他們肯吃苦耐勞,還必須願意為藝術獻身,正是這樣的教育理念讓孟小冬培養出好幾位名動香港的京劇大師。
一直以來學習藝術都是一件非常燒錢的事情,尤其是在很多人吃穿都是成問題的年代,能夠有閒情雅致學習藝術的人非富即貴,所以依靠收徒弟,孟小冬的收入依舊不低,再加上她生活簡樸,完全有能力維持日後的生活。
一代名伶終離去
再到後來,孟小冬接到杜月笙四姨太姚玉蘭的邀請,離開香港來到台北生活。
姚玉蘭是京劇愛好者,與孟小冬有很多共同語言,後來她們結為異性姐妹,兩人的關係一直都很好。當初杜月笙和孟小冬能夠成功走到一起,姚玉蘭功不可沒,這一份感情是其他太太無法比擬的。
孟小冬來到台北以後受到了當地人熱烈的歡迎,甚至新聞媒體還專門為她召開了記者會招待會。當時京劇在台灣算主流藝術,很多人希望孟小冬能夠出來唱戲,只是孟小冬一直以「身體不好」婉拒。
定局台灣以後,孟小冬生活更加低調,直接放棄了收徒弟的業務。她不接受電視、廣播訪問,不錄音也不曾演出。除了遛狗以外,大多數時間都是窩在家裡看電視,偶爾也會打打牌。
1977年,孟小冬70大壽,親朋好友匯聚一堂為她慶生,由於心情高興,她還在宴會上哼了兩句,不過從那以後她咳嗽的毛病一天天惡化。
5月25日晚,孟小冬一陣劇烈咳嗽後便暈了過去,家人將其送往醫院後仍無法把她喚醒。26日午夜,孟小冬因肺氣腫和心臟病併發症去世,享年70歲,一代名伶終離去。
執筆君言
總的來看,儘管杜月笙留給孟小冬的遺產並不多,但是由於她招收徒弟獲得收入,再加上孟小冬晚年的生活非常低調簡樸,所以之後她也並沒有因為金錢的事情而發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