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孩子搭建童年知識體系,輕鬆做學霸?相信,當把這個話題拋出來,能在父母群體中掀起不小的波瀾。
我有位親戚的孩子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在小時候特別愛向父母問各種問題,問的最多的是關於自然科學方面的問題,比如天上為什麼會打雷為什麼會下雨?等等,我那位親戚只是一所四線小縣城的普通家長,但不普通的是他的教育方式和格局,他們發現孩子對自然科學這麼感興趣,也跟著孩子一起研究起來。多年之後回過頭來看,可以確定的是,在童年時期,孩子已然在心中埋下了探索科學領域的種子。
由於父母的正確引導,孩子從小就對學習保持著一種濃厚的興趣,也成為大家眼中的學霸,當然,孩子最感興趣的還是氣象科學,後來通過努力考取了南京大學的氣象學專業,現在早已成為海外一所世界名校的氣象學博士。
孩子之所以能成功,固然和天資和自身的努力分不開,但如果沒有父母的早期的良好教育,特別是童年知識體系的科學搭建,能否成功還是個未知數。
當初,父母發現孩子對自然科學好奇的時候,採取了高度關注和積極參與的方式,不僅在相關知識學習領域,也在想像力、創造力、數理邏輯、學習信心、自我解決問題能力及人際交往等方面進行了相應的引導,為孩子搭建起了較為完善的童年知識體系,在一定程度上,這是學霸們的「制勝武器」之一。
幾乎可以說,如果沒有童年時期知識體系的建立,孩子未來的良好發展就無從談起。
所以,我這位外甥在回首往事的時候,特別感激父母給了他不一樣的童年,滿足了他當初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實現了當初的夢想。
童年時期所搭建的知識體系,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人生髮展方向。
每個孩子都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在他們心中藏著很多急於找到答案的疑問,面對孩子的疑問,父母們的不同應對態度,將對孩子的未來人生產生不同的影響。
中國父母大都習慣於把現成的答案告訴孩子,沒有一點的保留,這使得孩子覺得答案的獲得來得太容易了,助長了孩子的思維惰性,會讓曾經愛發問、愛思考的孩子放棄繼續思考,無法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
還有不少父母正好和前一種相反,覺得孩子問這些問題都是沒有意義的,每次都是不耐煩地打斷孩子的發問,久而久之,孩子以後再也不會輕易問問題了,更不可能深入思考問題,多少孩子的好奇心就是這樣被扼殺的。
此外,還有的父母可能因為工作忙等原因,給孩子的都是非常敷衍的回答,最後孩子也會學著父母的方式,對學習做事等採取敷衍的態度。
以上這幾種做法是我們為人父母者在搭建孩子童年知識體系時需要避免的「雷區」。
這裡提到的「知識體系」這個問題,正是本文的主要關注點。
一般人聽到「知識體系」這四個字,就會產生錯覺,以為只是指學科知識方面的。在現實中,我們確實也發現有不少家長因為教育認識上的偏差,只抓孩子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很多綜合能力方面的培養,造成很多家庭教育上的遺憾。
在這裡先解讀一下知識體系這個概念。何謂知識體系?知識體系光是指知識學習嗎?答案顯然不是,知識體系要比學習知識的範圍大多了,如果我們簡單給它下一個定義,知識體系等同於認知體系。也就是說,學習知識只是知識體系里的一小部分而已。
因此,對於孩子童年知識體系的搭建,我們不能僅局限在學習知識的培養,而忽視了其它諸如專注力、想像力、創造力、邏輯思維能力、自我認知能力、價值觀、情商等方面的培養。
如果父母對知識體系的搭建缺乏認識和足夠的重視,那就很有可能錯過孩子的成長,有些東西錯過了就意味著永遠錯過了。
這樣的遺憾太多了,在知乎上有不少網友在回憶自己童年時期的成長遺憾,頗有痛心疾首之感。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去搭建孩子的童年知識體系呢?我認為可從以下六個方面去展開: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語言、數理和藝術等,這三塊內容組成了孩子童年時期最基礎的知識體系。
1、語言知識體系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重要工具之一,當孩子第一次開口說話、第一次喊出爸爸媽媽、第一次說出完整的一句話的時候,表明孩子的語言知識體系正在不斷地形成中。
而在這個過程中,閱讀是構建孩子語言知識體系的重要途徑,通過各種高質量的閱讀,可以夯實孩子的語言知識體系。
當然,閱讀的形式可根據孩子的年齡而定,繪本閱讀、親子閱讀、給孩子讀繪本或講故事、吟誦古詩詞及親子之間的日常溝通交流等等,都可以作為孩子構建語言知識體系的方式,通過豐富的閱讀可以幫助孩子發展左腦。
在語言知識體系培養中,還要提到的一點是:除母語之外的其它語言體系如英語應該如何啟蒙的問題。
任何語言的學習都是越早學習效果越好,建議孩子在學齡前除了母語的學習之外,完全可以同步學習第二語言如英語等,比如讓孩子多聽聽英語音頻等等,俗稱的「磨耳朵」就是這個道理,這可為以後孩子的英語學習掃除很多的障礙。
2、數理知識體系
數學是一種相對抽象的知識,它對孩子抽象思維能力的生成和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如果缺乏數學思維,將很難在後續的自然科學領域遊刃有餘地開展學習。
因此,對孩子來說,需要搭建起一種內在的數學思維意識。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幫孩子搭建數學知識體系的過程中,不能讓數學脫離生活,應該把數學和生活緊密聯繫起來,這樣的數學知識體系的搭建才是豐滿的、才是充滿生機的。
3、藝術知識體系
藝術知識體系的範圍非常的廣泛,包括了聲樂、美術、書法、舞蹈等各個領域。
藝術關乎孩子的審美意識和藝術修養,簡單來講,對孩子進行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在於,可以培養孩子的藝術細胞和發展孩子的藝術天賦,對孩子的未來發展也十分的重要。
對孩子來說,知識的學習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想像力。
孩提時代,每個孩子都有著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他們會有很多在我們成年人看來不可思議的想法。豐富的想像力可以使我們的孩子打開思維,提升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
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孩子的想像力實際上都被父母有意無意地視而不見甚至是封殺了。
可見,要搭建孩子的想像力知識體系,首先要改變的是父母不正確的教育觀。
而要搭建孩子想像力的知識體系,需要孩子具備一定的知識積累、廣泛的涉獵和觀察力等等。
此外,我們還可引導孩子從小學會多提問,培養孩子的發散思維;讓孩子多從事一些富有創造性的活動,比如繪畫、讀詩或者寫詩、做手工等,這些方式都有利於鍛鍊孩子的想像能力。
所謂邏輯思維能力,就是具備把新知識、新信息融入到自己的知識體系的能力。
要知道,人與人之間思維能力的區別正是邏輯思維。
在孩子能力的培養上,不少父母更看重是灌輸知識或是停留在才藝上的培養,卻很少有父母能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真正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兒童思維能力的發展分為「動作思維、具體形象和抽象邏輯思維」這三個階段。
其中,6~12歲是重點培養孩子的抽象邏輯思維的理想階段。當然,如果孩子條件具備,在學齡前恰當的時機也可對孩子進行啟蒙式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不管怎樣,孩子在童年時期都應搭建起邏輯思維的知識體系,早期若能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培養訓練,將有利於提升他們未來的邏輯思維能力。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呢?這是一個較複雜的問題,但我們可以化繁為簡,圍繞以下幾個方面打開我們培養孩子這方面能力的思路:
很多孩子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不是自己嘗試著去解決問題,而是習慣於依靠別人去解決,這是缺乏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外在表現。
孩子需要從小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孩子擁有這種能力時,他在今後,就可以憑著自己的能力去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呢?
和被動式學習對比,主動學習是輸入知識的最好方式。
當孩子具有主動學習的意識時,即使父母或老師不在身邊,他也能通過主動學習來獲取自己想要的答案或結果。
但從現實中來看,不少孩子由於多種原因,在主動學習這一塊是欠缺的。如果追溯根源,往往是孩子在小時候缺乏這方面的正確引導。
生活中,我們常看到這樣的孩子,非常任性、以自我為中心,學習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忍耐和堅持等等,這些表現都是自控力不足所造成的。
自控能力,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
毫不誇張地說,學霸們就是那群天生自制力超群的人。
自控力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綜合能力之一,當孩子擁有了自控力,很多生活和學習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早期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讓孩子形成自控力。
自控力並不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本能,而是需要後天的培養,可以明確地說,自控能力是孩子童年時期諸多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無論父母是多麼的愛著孩子,也不可能一直陪伴在孩子身邊,父母從牽著孩子的手到逐步放手,只有短暫的幾年時光,未來更長遠的路是要靠孩子自己一步一步走下去的。
要想讓孩子在人生路上無懼風雨,腳踏實地的走下去,就需要從小引導孩子搭建好專屬自己的知識體系,那麼,今後孩子無論在何時何地,當獨自一人面對各種人生挑戰的時候,他也有能力去從容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