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洲:兒童優先 家長優行

2019-11-23     鳳凰藝術

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日本作家 伊坂幸太郎

家庭是兒童生命的搖籃,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課堂,那麼,家長便是兒童成長道路上的首任老師,而優秀的家長則是孩子成長中一份美好的禮物。

有養創始人周洲

好家庭與好父母是兒童優先的前沿陣地。

如何成為好父母?

愛與溝通

父母在保持良好人格品質的基礎上,能夠接納孩子原本的樣子,善於溝通,用心陪伴,願意付出時間和精力捲入到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中。

衡量標準:考察父母對「愛」的理解和親子溝通的能力。

所需能力:人格影響力、溝通力、陪伴 「陪伴」指父母願意花時間、心思與孩子遊戲、聊天,幫助TA獲得成功體驗。

審美與創造

父母具有發現美、鑑賞美的感受能力和判斷能力,有生活的情趣,可以為兒童的發展,創造性地提供各種條件和外在刺激,善於使用遊戲的方式與孩子互動。

衡量標準:考察父母對「美」的鑑賞能力,對生活的創新能力和跟孩子做遊戲、講故事的能力。

所需能力:審美能力、創新能力、遊戲力。

適應與探索

父母自身能為孩子提供穩定的生活環境和較好的生活品質,遇到問題時能主動尋求支持,內心具有穩定而可控的感覺,心存感恩,並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性,不斷探索適應孩子發展的方式方法。

衡量標準:考察父母的生活能力、安全感和抗挫能力。

所需能力:生活能力、安全感、耐挫力 「安全感」指父母對孩子的探索和要求有穩定可控的感覺,不會因為孩子的挑戰而過度緊張或表現出失控、不知所措的狀態。

全球視野

父母自身能夠保持胸襟開闊、認知靈活、視野寬廣,並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高瞻遠矚,目標明確,著眼於大局。

衡量標準:考察父母對教育的認知高度,是否具有未來意識和眼界及應該具有的心理素質(心理品質)。

所需能力:教育格局、未來眼光、心理素養 。

環境創設

父母能為兒童提供促進身心發展的外部環境:如物質條件和遊戲環境,以及引導兒童適應社會,實現自我的內部環境:如關係環境和情感體驗環境。

衡量標準:考察父母為兒童發展創設物質環境、處理關係矛盾和提供精神力量的能力。

所需能力:物質環境、人際環境、精神環境。

價值引導

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先能為孩子做好榜樣,樹立積極的價值觀,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這個過程需要父母不斷反思己過,糾正錯誤,為孩子做更好的引路人。

衡量標準:考察父母能否以身作則、科學引導與管教孩子以及自我反省的能力。

所需能力:榜樣力、管教力、自省力。

父母教育,其實是中國兒童教育需要補上的一課,父母只有成為好父母,孩子才能做最好的自己。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yPEllm4BMH2_cNUg_BW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