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日本禪茶文化的前世今生
禪茶是指寺院僧人種植、採制、飲用的茶。主要用於供佛、待客、自飲、結緣贈送等。禪是一種境界。講求的「禪茶一味」,「禪」是心悟,「茶」是物質的靈芽,「一味」就是心與茶、心與心的相通。茶與禪本是兩種文化,在其各自漫長的歷史發展中發生接觸並逐漸相互滲入、相互影響,最終融合成一種新的文化形式,即禪茶文化。
在日本,茶即禪,禪即茶。於「一期一會」之中,領悟「茶禪一味」。日本茶道的精神源於「禪茶一味」,以「一期一會」和「和、敬、清、寂」為根 本。 「一期一會」是佛教「無常」思想的體現,而「清、寂」有著濃厚的佛教意味。禪茶文化的源頭茶道始於中國,發揚光大於日本。茶道與禪宗,殊途同歸,而又相輔相成,故「茶禪一味」被視為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
而最早提出「禪茶一味」的是圓悟禪師。漢代甘露祖師吳理真在蒙頂山上植茶,開世界茶葉種植之先河,創「茶佛一家」局面。唐代在寺院長大的陸羽寫就第一本茶書《茶經》。趙州禪師以「吃茶去」接引弟子。扣冰古佛教化閩王「以茶凈心,心凈則國土凈;以禪安心,心安則眾生安」。這些高僧大德的言行中處處隱含著禪茶文化的理念,但直到宋代圓悟克勤禪師正式提出「茶禪一味」的概念,禪茶文化才得以確立和傳承。
圓悟禪師書寫的「茶禪一味」,被日本禪僧榮西帶回日本,後經過一休宗純、村田珠光、南浦昭明、千利休諸禪師的發揚光大,漸漸發展成日本茶道。
說到日本茶道歷史,可分為幾個大階段,首先,遠在隋唐,當我國茶文化入「經」成「道」,並與禪開始隨緣聯姻時,即有多批日僧前來「留學」,最早給日本帶去了中國的佛與茶,始展日本茶文化的「東方第一枝」。其次,兩宋時期,我國禪宗與茶文化已達盛時,「取經」的日僧絡繹不絕。
名僧榮西兩度入宋,居留中國達24年之久,帶回了禪味濃烈的中國茶道,並著《吃茶養生記》,在日本再度掀起了茶的浪潮。再次,公元15世紀至16世紀,在中國禪宗教義和「茶禪一味」理念的刺激和引導下,一種以嶄新的精神和形式出現的茶道---草庵茶,在日本茶文化史上掀開了輝煌的一頁,其先驅者便是村田珠光(日本茶道的開山祖)。
日本學者村井康彥在《茶的文化史》中說,跟隨一休大師參禪的珠光得到了圓悟克勤的墨跡,並運用於茶道(茶室中掛的書畫)。這便是「墨跡開山」典故的由來。日本井口海仙的《茶道入門》也說,(珠光)經過艱苦的修煉,最終成為一休大師的弟子,並從大師處得到了圓悟克勤的墨跡。在修行中,達到了「茶禪一味」的境界。
中國茶文化研究學者滕軍博士在《日本茶道文化概論》中稱,圓悟的墨跡成了茶與禪結合的最初的標誌,成為了茶道界最高的寶物……人們走進茶室時,要在墨跡前跪下行禮,表示對圓悟的敬意。
珠光的這一舉動,開闢了「禪茶一味」的道路。由此,他被確立為日本茶道的開山祖。
而徑山禪茶文化,迄今有1200年歷史,750年前南宋咸淳年間,日本高僧南浦昭明在徑山學習,他感嘆於徑山寺的茶宴,而那些經過蒸碾烘焙的抹茶,更是令他心曠神怡,他不僅將茶籽帶回日本,也將徑山寺的茶宴與抹茶製法帶回日本,日本綠茶由此揭開篇章。
由此可知,無論日本茶道還是中國茶禪一味文化,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由於宋元時期的戰亂,正、清、和、雅的禪茶文化並沒有像日本茶道一樣以法脈的形式傳揚下去,而是隨著兼收並蓄的理學文化的傳播進入文人雅士的館閣。
煮水,泡茶,一杯茶,從杯中冒出縷縷熱氣,時光在茶香里氤氳出它的芬芳,日本茶道源自於中國,但又不同於中國,形成了禪茶合一的日本茶文化。唯余斗室,二人、一碗茶,俯仰之間,便是整個世界 。
(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qHQcF3ABjYh_GJGVRex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