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0對話1520:你好!拉斐爾,見畫如面
2020,人們早已知是「拉斐爾年」——拉斐爾逝世500周年紀念。各地進行展覽紀念,從米蘭到烏爾比諾、倫敦到德勒斯登,華盛頓到俄羅斯聖彼得堡…… 然而3月5日剛在羅馬開幕的拉斐爾紀念展,因疫情暫停。
暫時關閉不代表忘卻。正如義大利主管博物館的負責人安東尼奧·朗皮斯(Antonio Lampis)所說:「在這個艱難時刻,儘管我們的文化遺產可能暫時關閉,但重要的是記住,他們是跳動的心臟,象徵著我們的身份」。在拉斐爾逝世500周年之際,「鳳凰藝術」與拉斐爾進行一場特殊的對話。
他說,一副肖像的完成過程就是「如何通過繪畫來表達人的性格,靈魂」過程。
創作中,所有集中於「人」的都是極困難,更何況要有「靈魂」,這甚至是不可能的。但他接近了,他是拉斐爾。
拉斐爾的畫像技術常常被人看作是文藝復興版的「美圖秀秀」,自帶柔光效果。這是拉斐爾與眾不同的地方。這樣的特質來源於他的性格,有句話說,見字如面,而他,則是見畫如面。
拉斐爾自畫像
這是他的自畫像,清秀俊朗,是的,他從來被看作是那個年代的「小鮮肉」,關鍵還是業務能力超強的偶像。如果這會誇他是一個偶像,他可能會說,自己還只是個迷弟,真正的偶像,還得是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
以下是「鳳凰藝術」虛擬與拉斐爾的對話,也是2020與1520的對話:
(為了方便閱讀,以下「鳳凰藝術」簡稱"Q")
「時代的較量」
「他從未想要與眾不同,他只想做得更好。受益於對前人的深入理解,他從中摸索出新的藝術道路,由此通向巔峰。」——藝術史學家克里斯托夫·特內斯
Q:能否講述下您在佛羅倫斯的那場「大型的追星現場」: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的「掰頭」?
拉斐爾:那是一場「世紀battle」。我一聽到這個消息,就放下手中的工程到現場觀摩。我親眼目睹了達·文西對「表情」的運用,以及米開朗基羅對「線條」的講究。這些都給了我以後的創作不少啟發。
例如,我在1505年創作的《金翅雀聖母》、《草地上的聖母》,以及1507年的《聖母子和施洗者聖約翰》,都是以聖母和嬰孩耶穌、聖約翰組成的三角形為構圖中心,背景則是一片田園風光。包括母親與幼童的神態、位置皆具親密呼應與均衡和諧的關係。這其實就是運用了達·文西構圖原則。
Q:您第一次見到達·文西的《蒙娜麗莎》是什麼樣的感覺?
拉斐爾:那是我來到佛羅倫斯的時期。
有一天,達·文西以朋友的名義讓我看一幅畫,它成為我最珍貴的記憶之一。沒錯,那副畫就是《蒙娜麗莎》:一位散發著神秘氣息的女子畫像,無法用言語形容,是我此前從未見過的肖像。
Q:如今藝術史上有一個重要的時間點,1508年,也就是您和米開朗基羅競爭的那一年,能和我們分享下這期間你們的較量和最終的結局嗎?
拉斐爾:我一直視米開朗基羅為學習對象,但我們似乎一直被外界看待成競爭對手的關係。
當時挖掘出來一個古典時期的雕塑《拉奧孔和兒子們》,拉奧孔缺個手臂。教皇組建了專家評審團,其中就是我和米開朗基羅牽頭來做這事。我們呢,就對雕塑的這胳膊是彎是直,爭論了好久。
最終評審團基本全站我這,最後手臂被修復成直的。有人說我擊敗了米開朗基羅,其實我並不喜歡這樣的說法。
《拉奧孔和兒子們》,表現了特洛伊祭司拉奧孔與他的兩個兒子被海蛇纏繞而死的情景。原手臂出土後得到復原,圖為原手臂的雕像。
Q:有人評價您是一個「偷學者」?
拉斐爾:您是指我去偷看米開朗基羅的畫嗎?那算是我欠下的一筆債吧(笑)。當時,米開朗基羅生怕自己正在畫的聖彼得大教堂天頂畫被抄襲,特地封了起來。但我還是拿到了鑰匙,最終看到作品。
後來,我在創作的《雅典學院》中添上了很重要的一筆,這部分內容是對米開朗基羅的一種致敬。
《雅典學院》
Q:您在《雅典學院》中將兩位哲學家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頭像換成了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
拉斐爾:是的。這是一次很有意思的創作。畫面的中心位置,原本是唯心主義哲學家柏拉圖,但我把他的臉畫成了達·文西;單獨坐在第一級台階上的是赫拉克利特,我把他畫成了米開朗基羅的臉。
我其實也在其中,喏,就是在位於畫面右端底部的一群人物中,擠在一個小角落看向觀眾的那個,我旁邊的那張臉我畫的是我父親。
兩位大咖站C位,我在小角落,是一種謙卑,我一直向他們學習。這當中我也運用了我的透視法。
《雅典學院》中的柏拉圖,臉的原型為達·文西
《雅典學院》中的赫拉克利特,臉的原型為米開朗基羅
《雅典學院》中右下角的觀眾,臉的原型為拉斐爾自己和他父親
Q:您34歲以全款三千枚金幣(約等於350萬人民幣)購入大別墅,35歲又在羅馬全款買下一個葡萄園……有評論認為您在30多歲就實現了「財務自由」,您如何做到的?
拉斐爾:秘訣只有一個,那就是工作,工作,工作。
我大多數時候分身乏術,要麼是教皇要求,要麼就是羅馬和外地貴族要求定製畫像,或者建造別墅、裝飾陵墓等等……
就拿1515 前後那幾年來說,利奧十世委託我負責管理羅馬的古典時期的大理石遺蹟,要現場勘查還要制定修復計劃;另一邊,銀行家阿戈斯蒂諾 ·基吉的委託則占據了我剩餘時間,他把法爾內西納別墅的敞廊委託給我創作裝飾畫。
《紅衣主教亞歷山德羅·法爾內塞肖像》,拉斐爾描繪出主教工作的樣子,偏移的眼神表現出紅衣主教在寫作構思時獲得靈感並備受啟發的表情。
其實,我大可不必這麼忙,但現實的狀況由不得我。建築師布拉曼特於 1514 年去世前,曾舉薦我為繼任者;米開朗琪也離開羅馬,好像也只能我來接手幾乎所有的藝術工程了。
米開朗基羅
但龐大的工作量從來都嚇不到我,而這就是我贏得教宗信任的方式。我懷著抱負和膽識迎接這份挑戰,著手追求完美。
「一生所愛」
幾百年來,歐洲各地流傳著一句讚美女人的話:「象拉斐爾的聖母一樣。」
Q:在您眼中,聖母是什麼樣的?
拉斐爾:當我還是嬰孩時,我和父母住在公爵宮殿附近的一間簡陋住宅里,家中保留著一幅美麗絕倫的聖母與聖子壁畫像。畫面里,畫的是母親抱著孩子的日常景象,沉浸於喜悅的時光。畫里的母親似乎完全不知道她即將遭遇苦澀的命運——當她孩子八歲時,她將離去。
這幅畫是我父親畫的,這幅聖母像很美很美,沒有一件藝術品的意義能與之相提並論。
拉斐爾家中聖母與聖子壁畫像
Q:當你在畫聖母像的時候,你的理解和追崇是什麼?
拉斐爾:我凝視著偉大藝術家的作品,首先是我的心靈,接著是我的雙手,之後也輪到它們來創造驚人奇蹟了。
Q:能和我們分享下,關於您著名作品《西斯廷聖母》這件作品嗎?
拉斐爾:這是我1514完成的作品。不同於過去對於聖母刻板形象的塑造,我在其中勾勒的聖母更溫婉些,兼具女性所有美麗的特徵。我想表現出聖母內在的神性和降臨人間時,外在的人性特徵。
神性,人性,二者不可分。類似的作品《金絲雀聖母》、《草地上的聖母》、《讀書的聖母子》、《聖母子》、《椅中聖母》等。
《西斯廷聖母》
《椅中聖母》
《金絲雀聖母》
《草地上的聖母》
《布里奇沃特聖母》
Q:《年輕女子像(拉芙娜·莉娜)》、《披紗巾的少女》都被公認是佳作,您是如何做到的?
拉斐爾:我坦率地告訴您,為了創造一個完美的女性形象,我不得不觀察許多美麗的婦女,然後選出那最美的一個,作為我的模特兒。您一定會同意我的意見。由於選擇模特兒是很困難的,因而我在創作時不得不求助於頭腦中已形成的,或正在搜尋的理想美的形象,它是否就那樣完美無缺,我不知道,但我努力使其達到完美的程度。
《拉芙娜·莉娜》
《披紗巾的少女》,有人說看到這幅畫會想到達·文西的《蒙娜麗莎》,也有不少人猜測是我愛的人,芙納蕾娜的肖像。在這幅畫中,我主要想展現她的美麗和多情,然後運用了極為豐富的色彩語言,把芙納蕾娜的面孔和袒露的酥胸描繪得十分細膩。畫面上,產生了一種純潔的主旋律。
《披紗巾的少女》
Q:您眼中,什麼是美?
拉斐爾:美麗,是我生命的命脈。「認識我自己」這一生我都在學習,並在學習中不斷認識我自己。有人說我像是一塊海綿,吸取別人的可鑑之處,方成養分。的確,學習別人是一面鏡子。
Q:從學習,到突破,我們來討論下你的「第一幅畫」:那是第一幅成為訂單的作品?
拉斐爾:《聖母加冕》,這幅畫是我通過與老師佩魯吉諾的工作室競爭而取得的首個訂單,算是一個比較大的突破。
《佩魯吉諾肖像》。佩魯吉諾,拉斐爾的老師,同時代人稱他「義大利最傑出的畫家」,於佩魯賈為貴族、商人、修道士和法官繪畫。
這是我17歲左右時候的作品。可以驕傲地說,也就是那一時期的作品我第一次用了這樣的落款:「來自烏爾比諾的大師拉斐爾·約翰尼斯·桑蒂」。
《聖母加冕》
Q:在學習期間,您也不斷重塑。《聖母的婚禮》是您模仿老師作品並重新進行了創作,這幅畫和您老師的畫有怎樣的不同,您想找尋的繪畫特徵是什麼樣的?
拉斐爾:當時的畫中描繪的是「在聖殿正下方,聖母瑪利亞與聖約瑟的婚禮在一位大祭司的見證下舉行,他將兩位新人的手合在一起。」但後來我覺得應該利用空間,突出其他人的情緒,所以有了權杖上的花,以及穿紅褲子的人正在折斷棍棒。
《聖母的婚禮》,上圖為拉斐爾所作,下圖為拉斐爾老師原畫。
寫在文末
「(這一生)我遇見過有權勢的人,我深受他們的青睞。我愛過許多女人,而且許多女人也愛著我。但只有家,是我平靜之處,萬物皆源自於此,我生命的起源地,我靈魂的避難所。」
拉斐爾最後的作品《耶穌顯聖容》
1520年春天,拉斐爾在遭受疾病困擾的15天後離世。被譽為天才的他,8歲失去母親,11歲失去父親,年少獨自求學,這一路的艱辛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承受的。
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作家皮埃特羅·本博(Pietro Bembo)為他撰寫了墓志銘:「拉斐爾在此處安息,在他生前,大自然感到了敗北的恐懼;當他溘然長逝,大自然又唯恐自己也將死去」。
重建的拉斐爾之墓與復刻的墓志銘
4月6日,是拉斐爾的誕辰日,也是他離世的日子。今天,能夠這樣一場虛擬對話,是一次幸運,在此和拉斐爾說一聲:拉斐爾你好,果然,見畫如面。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鳳凰藝術」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如需獲得合作授權,請聯繫:[email protected]。獲得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鳳凰藝術」。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