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賦能傳統曲藝

2020-04-02     鳳凰藝術

原標題:短視頻能否使優秀傳統文化更美好?

10月19日,「抖音美好奇妙夜2018浙江衛視秋季盛典」在廣州舉行,京劇名家王珮瑜老師和裘繼戎蒞臨現場為大家獻上歷久彌新的京劇表演,就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的一次重要嘗試。

京劇裘派嫡系第四代繼承人裘繼戎

作為京劇裘派嫡系第四代繼承人,裘繼戎與說唱歌手那吾克熱同台表演了《霸王@蘇丹》,以國風現代舞結合說唱的表演形式,將京劇經典唱腔和身段表演與流行文化相結合,不啻為以創新手段傳承國粹文化的又一次重要嘗試。

而王珮瑜則在現場演唱了京劇的著名唱段《空城計》,引發了陣陣喝彩。1978年出生的王珮瑜於2011年獲得第二十五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扮相俊秀,演唱古樸雋永,被坊間稱為「瑜老闆」,生於1985年的裘繼戎系京劇裘派嫡系第四代繼承人,2017年獲得國家精神造就者稱號。他們作為年輕人之中的佼佼者不斷推動傳統優秀文化——京劇的創新性發展,成為傳統文化年輕一代繼承者的榜樣,鼓勵著更多的年輕人投身於優秀傳統文化的「雙創」。尤其是王珮瑜在今年的世界戲劇日,就參加了共青團中央宣傳部和抖音聯合發起的#我要笑出「國粹范」#的挑戰,瑜老闆錄製抖音,向廣大用戶介紹了京劇老生的開懷大笑、陰笑、冷笑、暗笑等不同笑法,並親自演示,並在錄製視頻中表示:「是不是跟你印象中的京劇不一樣呢?快來參加挑戰吧,京劇其實也可以很好玩。」而通過公司整體平台矩陣進行系統化的謀劃和傳播,抖音等網際網路平台已經成為他們傳承、創新傳統文化的新平台,這有助於優秀傳統文化更具生命力和感召力,在創新中傳承。

京劇名家王珮瑜

助力傳統優秀文化創新傳播渠道和表現形式。雖然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但在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當代,網絡劇、脫口秀、真人秀等新興娛樂產業迅猛發展,而包括評書、相聲、京劇等在內的優秀傳統文化形式卻都面臨著重大危機。根據文化部門數據顯示,1959年中國尚有368個劇種,而目前只剩下286個,平均每兩年就有3個劇種消失。優秀傳統文化何以從之前的枝繁葉茂發展到當今的「曲高和寡」?原因就在於,不擅長運用新的傳播渠道,難以為廣大用戶所了解,更談不上喜歡和接受;表現形式陳舊,難以吸引用戶尤其是年輕用戶,已經變成小眾文化,甚至有些傳統文化淪落為自娛自樂的小圈子文化。

解決的途徑就是藉助抖音等新興網際網路平台,通過傳統優秀文化的「雙創」,實現優秀傳統文化「老樹發新枝」。具體說來,一方面充分利用新興網際網路平台用戶數量大、傳播方式領先的方式,讓優秀傳統文化觸達到更多的觀眾。網際網路平台的用戶動輒上億而且年輕用戶占比很高,其鏈式傳播方式能夠快速觸達用戶,這對於以前依賴傳統傳播方式的傳統文化來說都是不可想像的。例如,截止2018年6月中旬,位元組跳動旗下全線產品國內總DAU超過4億,MAU超過8億。尤其是抖音、今日頭條這樣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平台,能夠利用其技術幫助優秀傳統文化找到其精準用戶,並實現二者之間的精準匹配。另一方面幫助傳統優秀文化藉助短視頻以及新技術手段,助力優秀傳統文化「舊貌換新顏」。例如,傳統的博物館展示,存在既要上門觀看又「難看懂」的難題,導致博物館文化的社會效益難以最大化,而抖音等網際網路平台,藉助業內領先的人體分割技術和Slam技術,讓用戶在拍攝抖音視頻時,使用「奇妙博物館」貼紙,即可在360°全景觀賞國家博物館展廳,博物館的國寶翩翩起舞,真正實現了「動起來」、「活起來」,也獲得了更加廣泛的新用戶。其它網際網路巨頭也在快速行動,騰訊發布騰訊藝術+計劃,上線博物官小程序,並聯手100家博物館,讓用戶輕鬆逛懂博物館。

抖音「奇妙博物館」AR貼紙

幫助廣大人民群眾更好地參與,助力傳統優秀文化的創新傳承。傳統優秀文化雖然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但是由於進入門檻高,導致一般受眾難以參與和融入,曲高而和寡,傳承人難以獲得收入去維持自身的生存,更談不上去創新性傳承。這種惡性循環就更使得年輕人不願意去接觸和傳承,其結果就是傳承人尤其是年輕傳承人數量很少,有些甚至會出現斷層、斷代。網際網路平台大大降低了普通民眾的進入門檻,尤其是短視頻等表現形式,使得知識文化水平不太高的普通民眾也能夠便捷地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和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藝,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相比於傳統的師徒傳藝等方式,網際網路新平台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學習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參與通道,優秀傳統文化也開始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並生根發芽。例如,例如,今日頭條向創作者推出「傳統文化素材庫」,國風圖庫tab頁面點擊量累計近9萬次。此外,快手、騰訊、網易等網際網路平台也紛紛推出傳統文化傳承的專門內容。

尤其是,普通民眾可以藉助深參與、強互動的網際網路平台向名家學習、與名家互動,在「干中學」中深刻體會傳統優秀文化的魅力,進而自覺自愿地用創新的方式傳承優秀文化。例如,在抖音發起「誰說戲曲不抖音」活動中,著名崑曲演員蔣珂(ID:我是JK啊)發布了一段戲腔版的抖音古風紅曲「我的將軍啊」,短時間內便獲得了16萬多的點贊量,不少網友感慨「戲曲戲腔多美啊」、「中華藝術果然博大精深」。目前,蔣珂在抖音已擁有60多萬粉絲,獲贊超100萬。此外,快手通過各地的達人上傳本地的優秀傳統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了各地的優秀傳統文化。再例如,華中師範大學62歲的戴建業老教授跟學生們講解唐詩的視頻,在短短一周時間播放量已經超過3000萬次。

系統化的努力才能久久為功。傳統優秀文化的「雙創」是一項極其複雜的、艱巨的、系統化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既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又需要藉助最新的網際網路平台和新技術。抖音、今日頭條、騰訊、快手等網際網路平台本著高度的社會責任,採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來積極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雙創」。一是統籌布局、系統謀劃。如抖音和今日頭條分別啟動了「國風計劃」和「誰說傳統文化不抖音」系列活動,今日頭條開設了專門的國風頻道,抖音傳統文化覆蓋已國畫、書法、戲曲、民樂、民舞、武術、民俗和工藝共8個類別。此外,騰訊提出了「文創+」計劃,快手、網易等也分別提出了相應的計劃。二是吸引全社會力量一起來推廣傳統優秀文化。優秀傳統文化的「雙創」需要每一個人的深度參與,網際網路平台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有機融合,實現了每個人都可以深度參與。例如,抖音發起的「誰說傳統文化不抖音」已經陸續推出「誰說京劇不抖音」、」我為『非遺』打call「、」我要笑出『國粹范』「、「嗯~奇妙博物館」等一系列旨在傳播優質傳統文化的用戶挑戰賽。快手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挑戰賽,達人們積極參與。三是已經取得了實實在在的「雙創」效果。目前,今日頭條平台上關注傳統文化類內容的頭條號已經超過1萬個,在過去的一年內內容發布量超過130萬,閱讀量和觀看量近150億。

我們堅信,藉助網際網路強大的傳播渠道和貼合新時代的傳播形式以及新技術,一定能夠吸引更多的受眾參與,傳統優秀文化這顆老樹一定能夠通過「雙創」發新芽,也必將為廣大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添磚加瓦。

(圖片來源於政知新媒體及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wioPHEBfwtFQPkdrCC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