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億債務黑洞!「中國唯一私人港」重整計劃遇挫,老闆去向成謎

2019-12-16     債市觀察

自從2017年10月債務違約以來,有著「中國唯一私人港」之稱的丹東港便陷入重整的陰霾之中。


不久前,丹東港重整計劃因遭到部分債權人反對而未獲通過。7隻債券違約,負債高達667億的丹東港,未來如何處置,仍是懸而未決。


這座中國北方的優良深港,如何落入神秘富豪王文良手中,又為何轟然倒下?



12月13日,丹東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公告稱,《丹東港集團等四家公司合併重整計劃(草案)》未獲債權人通過。這一結果的公布,距投票已經過去了半個多月的時間。


01

667億負債怎麼還?


據丹東市中院公告顯示,11月27日舉行的債權人對丹東港重整計劃的表決中,由於有財產擔保債權組、普通債權組和出資人組未表決通過,因此需要這部分未通過的表決組再對重整方案進行表決。

據重整計劃(草案)顯示,管理人已於2019年10月31日與招商局集團旗下遼寧港口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了重整投資協議,該協議將待重整計劃批准等條件滿足後正式生效。

根據該計劃,丹東港系企業將形成港口產業平台和臨港產業平台,原出資人權益將全部調整為零。其中港口產業平台,遼港集團出資40.18億元,持股 81.7%。臨港產業平台全部由債權人轉股後持有。金融類普通債權和機構持有的債券類普通債權,按照7:1的比例轉為臨港集團股權,即按照14.2%清償率進行債轉股。

從結果來看,這一曾被給予希望的重整計劃,並沒有讓債權人滿意,目前仍前景難料。

而據《證券市場紅周刊》報道,截至2019年10月中旬,丹東港系企業債權申報總金額1110.83億元,除去不予確認+核減的467億元債權申報外,丹東港系企業負債667.18億元。其中,丹東港目前違約債券為7隻,總餘額為80億元。

據小債了解,中國進出口銀行、丹東銀行、四大行等大型銀行是主要的債權人。其中,中國進出口銀行申報債權74億元,丹東銀行申報債權59億元,工商銀行丹東分行、交通銀行丹東分行申報債權均為44億元左右,中國銀行丹東分行申報債權26億元,建設銀行申報債權近19億元,民生銀行大連分行申報債權近13億元,營口銀行、光大銀行、貴陽銀行等申報債權也在數億元以上。

而除此之外,多隻銀行理財產品也現身其中,比如招商銀行理財產品申報債權近7億元,錦州銀行「7777」-創贏1204期理財產品申報債權1.6億元,工商銀行深圳分行理財產品申報2.4億元……

但是,即便負債數百億且早已違約,丹東港還曾一度堅持無需重整。

02

勢在必行的重整


2019年3月,丹東港在北京召開的債務重組情況媒體溝通會,其當時還認為,丹東港恢復正常生產經營後,未來隨著未完成項目的收尾,營業收入將逐年提升,期間每年的收入足以償還調整後的債券利息。

當時,丹東港還向法律學者尋求幫助,於3月17日發布了《關於就丹東港集團有限公司提出關於破產法相關問題之專家意見書》,提出五個論證意見及五個企業債務償還資金來源,迫切希望其提供的債務重組方案可以得到債權人的認可,以避免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顯然,債權人對此並不認同。小債也不禁感嘆,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據公開信息顯示,早在2015年,丹東港債務高企的問題就已引起外界關注。此前五年即2010年—2015年,丹東港發展迅猛,債務融資規模同樣快速增長。5年中,丹東港債務融資規模遠高於到期償債規模,凈融資規模長期為正,2015年公司凈融資規模達到83億元。

而也是在2015年,丹東港還進行了一次引人關注的高額分紅。

當年第四季度,丹東港的「分配股利、利潤或償付利息支付的現金」為19.49億元,這讓2015年全年的分紅達到了30.81億元。彼時,丹東港2015年全年歸母凈利潤僅為11.05億元。

據《21世紀經濟報道》2018年採訪接近丹東港人士稱,「如果不是這10多個億的現金流出,也不會給丹東港帶來那麼大的現金壓力,至少開始的違約和周轉都是可以處理的。」

轉過年來,丹東港在2016年只發行了4隻債券,募集資金47.1億元,而同年公司卻面臨119億元的償債壓力。到了2017年3季度末,其總負債已達到464.56億元,其中流動負債就高達100.16億元。也正是在這一年,公司開始出現債務違約,一發不可收拾。


03

丹東首富去向成謎

作為「中國唯一私人港」,丹東港走到重整這一步,其關鍵人物正是其實控人王文良。

王文良1954年出生,土生土長的丹東人,畢業於遼寧大學經濟專業,經濟學碩士,獲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榮譽博士學位。公開信息顯示,王文良九十年代初下海經商,2005 年2月起任中國日林建設集團(以下簡稱日林集團)董事長、總裁。

此後不久,由原交通部和國家發改委編制,並經國務院審議通過的《全國沿海港口布局規劃》發布,全國沿海港口被劃分為環渤海、長江三角洲、東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5個港口群體,丹東港作為環渤海重要港口,成為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點。

由此,丹東港開始轉制為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同時期,王文良的日林集團出資1072.8萬美元,拿下丹東港36%的股份,將丹東港的實控權收入掌中。

此後,王文良不斷為丹東港招商引資,比如興建了帕斯特穀物加工和丹東船舶重工企業。同時, 積極推進了與韓國大宇公司合資合作,建起600萬噸載重能力的造船產業基地 。

憑藉丹東港的經營業績,王文良多次登上富豪榜。2016年的中國富豪榜排行榜上,王文良以130億元的資產位居遼寧第四,丹東市第一。

但是,2016年也成為王文良的命運轉折之年。就在這一年,東北特鋼債券違約事件爆發,對東北地區包括丹東港在內高負債企業產生了負面影響。而更糟的是,王文良在這一年捲入了當地官場賄選案,丹東港遭遇沉重一擊。

2017年,丹東港債券違約接踵而至。其實,小債發現,丹東港的經營也早已拉響警報,其財務數據顯示,從2016年開始丹東港的凈利潤已經開始減少,即2016年凈利潤從2015年的11.05億元減少至8.94億元,而2017年前三季度僅為5.39億元。目前,丹東港還未發布2017年年報及2018年各季度報告。

丹東港管理層在2019年3月的發布會上表示,王文良已赴海南養病。而據遼寧當地媒體報道,其因賄選被判一年緩刑,處於失聯狀態。而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近日採訪丹東港原股份方代表哈羅德稱,王文良「現在的股權完全轉讓給了他的女兒,所以他現在是沒有表決權也沒有發言權的。」

對於丹東港的未來,你怎麼看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raKhEW8BMH2_cNUgEMb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