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億債券!「紅海之王」故去近一年,這家世界500強排名在下滑

2020-04-21     債市觀察


作者 | 王洪臣

來源 | 債市觀察


近日中證指數披露,「16魏橋01」中證隱含違約率為8.9973%,超過7%。此前不久,同為山東魏橋創業集團(下稱「魏橋集團」)旗下山東魏橋鋁電有限公司(下稱「魏橋鋁電」)發行的「16魏橋03」、「19魏橋01」等債券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

曾在山東民企「互保圈爆雷」中驚險過關的魏橋集團,警報似乎並未完全解除。


01

300億債券懸頂,「互保圈爆雷」涉險過關


據小債了解,魏橋集團旗下債券主要由兩家公司承擔,即山東魏橋鋁電有限公司與山東宏橋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宏橋」)。其中,魏橋鋁電目前債券存量6隻,規模158億元,一年內到期的債券約60億元

山東宏橋目前債券存量25隻,規模為271.31億元,一年內到期的債券約為95億元


在近年來山東東營、濱州鄒平等地爆發的民企債券違約潮下,魏橋集團發行的債券也曾多次遭遇價格暴跌,雖然並未發生實質違約,卻也使其募資能力受到較大影響

2019年魏橋集團新發兩隻私募債「19宏橋01」和「19宏橋02」,本金均為15億元,公開市場只發過一隻債券,即當年7月發行的本金6億元中票「19魯宏橋MTN001」。而2018年僅公開市場就發了8隻債券。

小債了解到,4月初,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將魏橋集團旗下核心子公司中國宏橋集團有限公司的展望從「正面」調整為「穩定」

穆迪副總裁兼高級分析師Roy Zhang表示:「展望由正面轉為穩定反映了穆迪的預期,即在市場環境日益嚴峻、鋁價波動加劇的情況下,中國宏橋的盈利將在2020-2021年期間走弱。」

該分析師同時也指出,中國宏橋的經營規模大、成本競爭力強、債務槓桿率適中,以及良好的流動性,將為該公司提供足夠的緩衝,抵禦行業持續波動。


02

「紅海之王」得意之作的世界排名在下滑


公開資料顯示,魏橋集團是一家擁有11個生產基地,集紡織、染整、服裝、家紡、熱電等產業於一體的特大型企業。自2012年後持續多年入選世界500強。

它也是被稱為「紅海之王」的張士平生前的得意之作。

張士平1946年11月出生於山東鄒平,1964年6月參加工作,先後任鄒平縣第五油棉廠工人、車間主任、副廠長等職。1981年,張士平被提拔為鄒平縣第五油棉廠的廠長,原因就是「能吃苦,最勤勞」。

在成為廠長後,他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很快完成了原始積累,逐漸發展壯大。

1998年,魏橋棉紡織廠改組為魏橋紡織集團。同年,張士平為了降低成本開始自建發電廠。自建電廠的發電成本遠低於國家電網,使魏橋的成本大大降低,最終逆勢增長,從一個瀕臨虧損的企業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紡織廠。

2012年,一則「魏橋自建電網的電價比國家電網便宜1/3」的消息引爆輿論,低調的張士平被推到了聚光燈下。但他也抓住機會,順勢進軍電解鋁行業。

到2014年,魏橋集團一舉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鋁業生產企業,創造了業內公認的「魏橋模式」,提前三年完成了「打造鋁業世界第一」的目標

一個是紡織行業,一個是有色金屬行業,在外界看來都屬於「老大難」的傳統紅海產業,魏橋集團這個後來者卻能夠殺出重圍獲利豐厚。魏橋集團旗下擁有魏橋紡織(2698.HK)、中國宏橋(1378.HK)及宏創控股(002379.SZ)三家港股上市公司,曾是山東民營企業的一面旗幟。

這些都曾堪稱商業奇蹟。張士平因此也被外界稱為「紅海之王」,也曾多年被評為「山東首富」。

2017年,魏橋集團在世界500強排名中躍居第159位,比首次上榜提升了281個位次。在此之前,魏橋的排名一直處於連年上升的狀態,但此後便開始了下滑之路。

在2019年的《財富》世界500強中,魏橋集團排名為273位。而在2018年魏橋還位列185位。其排名大幅下跌88位。數據顯示,魏橋集團2018年全年營業收入為430億美元,同比減少19.2%;利潤為8.54億美元,同比減少32.9%;資產為353.59億美元。

也是在2018年,魏橋集團創始人張士平卸任董事長。


03

離去近一年,崛起基石面臨考驗


已過古稀之年的張士平卸任後,其子張波接掌魏橋集團,整個家族累計持有魏橋集團48.79%的股份。不幸的是,2019年5月23日,張士平去世,距今已近一年。

據小債了解,1996年張波大學畢業後便進入魏橋工作,先後擔任魏橋鋁電董事長兼總經理,魏魏橋紡織總經理、執行董事及董事長,以及魏橋集團董事長等職。張波接棒之時,環境已然顯出艱難。

正式接班後,魏橋集團遭遇「做空風波」,隨後電解鋁行業和紡織行業也進入多事之秋。

受電解鋁行業產能過剩和環保壓力影響,2017年8月魏橋集團關停268萬噸產能。僅僅三個月後,魏橋集團再次被中央環保督察組點名批評。另一主要支柱產業紡織行業更是早已產能過剩。

如今,魏橋集團倚重的自備電廠正在面臨日益嚴苛的生存環境。

2020年3月初,發改委、能源局聯合印發《省級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實施方案編制大綱的通知》,明確提出擁有自備電廠的企業,應承擔與其年用電量相對應的消納責任權重。並史無前例地嚴厲指出:「對拒不履行消納責任權重義務的擁有自備電廠的企業研究制定懲戒措施」。

文件下發半個月後,魏橋集團旗下的中國宏橋對外宣布,決定旗下全資附屬公司鄒平縣宏旭熱電有限公司以30億元的價格出售給山東國旭新能源有限公司。

自備電廠曾是張士平創業崛起的基石。你對此怎麼看?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nKHonXEBnkjnB-0zakw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