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建集團曾有意援手方正,3600億「中國最大校企」體改進行中

2019-12-03     債市觀察

北大方正集團拿到「避雷針」?

12月3日,方正證券發布公告表示,有媒體報道稱北大資產擬為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大方正」)引入大型央企為戰略投資人。經公司向方正集團書面函證:尚未最終確定戰略合作方及具體交易方案,後續能否順利推進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此前一天,北大方正剛剛宣布債券違約。

12月2日晚,北大方正發布公告稱,因流動資金緊張,截至2019年12月2日終,公司未能按照約定籌措足額償付資金,「19方正SCP002」不能按期足額償付本息。該債券發行總額20億元,期限270天,債券利率4.94%。

而隨後《21世紀經濟報道》稱,此前已有多家公司向北大方正表達合作意向,其目前正準備引入的戰略投資人為某大型央企。

01

中交建集團伸出援手?

據小債獲得的一份名為《2019.12 北大方正美元債權人會議紀要》的文件顯示,在12月3日的會議上,北大方正董事長生玉海表示,北京大學已經認識到必須引入新的戰略合作方,其正在積極引入大型央企做為投資人,希望解決方正集團的問題。

北大資產經營公司董事長蕭群也在會上表示,北京大學「尋求和一家業務互補的大型央企進行混改,現在還正在談。」

相關知情人士向小債證實,上述會議在12月3日上午召開,該會議紀要的內容基本屬實。

而據小債了解,向北大方正伸出橄欖枝的大型央企中,就包括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建集團」)。

公開資料顯示,中交建集團為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是全球領先的特大型基礎設施綜合服務商,擁有60多家全資、控股子公司,2019年位居《財富》世界500強第93位。

早在2018年6月,中交建集團就曾向相關主管部門發函,表達了參與北大方正體制改革的意願。但是,對於北大方正集團此次體制改革的最新進展,目前還沒有進一步的確切信息。

對此消息,小債曾向中交建集團求證,對方回復稱「不了解情況」。

此外,據小債了解,北大方正的控股公司北大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大資產」)曾與珠海華發進行過重組商談。並且,珠海華發也進行過相關盡調。

而就在2019年8月,北大資產還曾與正大集團進行過重組商談,正大集團委託德勤做過盡調,並做過重組方案。

目前,雖然仍未確定是哪一家央企牽手北大方正,這一利好消息對股市的刺激卻是實實在在。12月3日,北大方正旗下方正科技(600601.SH)盤中一度漲停,最終收盤上漲9.15%,其他多隻北大方正旗下股票也紛紛上漲。

債券「爆雷」本身壞事,但在央企馳援的消息刺激之下,反而引發相關股票大漲,小債和吃瓜群眾都有些意外。

02

345億債券早有「雷」聲

其實,北大方正的債券問題早有風聲。

2019年10月底,北大方正、清華紫光兩家企業發行的美元債價格曾出現大幅下跌,當時就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北大方正發布債券違約公告後,聯合評級機構將北大方正的主體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評級展望為負面。同時「18方正MTN001」等四隻債券的信用等級也被下調至A,「19方正CP001」的信用等級下調至A-2。

據企業預警通顯示,截止最新,北大方正債券存量共23隻,規模為345.4億元。其中,一年內到期的債券為45億元(不含「19方正SCP002」)。

對於後續債券的兌付,上述知情人士認為,雖然債券首次違約後極可能出現連續違約,但如果北大方正能夠引入央企的戰略投資,對後續債券的兌付將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據官網顯示,北大方正由北京大學於1986年投資創辦,為大型國有控股企業集團,海內外員工合計約3.8萬名,旗下擁有方正控股(0418.HK)、方正證券(601901.SH)、北大資源(0618.HK)、方正科技(600601.SH)、北大醫藥(000788.SZ)、中國高科(600730.SH)等六家上市公司,目前總市值約為670多億元。

2018年,方正集團年收入達1333億元,位居「中國企業500強」第138位、「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第5位,堪稱「全國最大校企」。

但是,雖然北大方正頭頂光環閃耀,但其財務狀況並不樂觀。

今年第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北大方正總資產為3657.1億元,前三季度共實現營業收入917.69億元,同比下滑3.76%;歸母凈利潤為-31.93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6239.12萬元虧損額,放大了50倍。

財報還顯示,截至9月30日,北大方正負債合計為3029.51億元,其中流動負債合計1907.30億元。

那麼,為什麼北大方正陷入這種窘境?在前述北大方正美元債權人會議上,生玉海認為,北大方正的問題主要出在集團本部,歷史包袱有很大的應收源自原高管的挪用,並且累計很大的利息。

上述會議紀要顯示,方正集團目前債務總額 3000 億元,有息負債共1600 億元,平均融資成本 8%(不含方正證券)。公司有經驗利潤,如果金融機構能夠減息,經測算在明年下半年有望扭虧為盈。

03

多家機構「把脈」,各抒己見

對於此次北大方正陷入的債務危機,此前已有多家證券機構作出分析。

比如國泰君安固收團隊指出,北大方正這樣的校企陷入困境,誘因或是在校企改革提速的背景下,投資者對公司股權變更產生的潛在不確定性產生擔憂。

平安證券也曾在不久前的債券快評中指出,高校企業長時間以來面臨產權不清晰、人事調整較多,經營效率較低等問題。2018年5月之後,校企改革進程加速,短期內股權變動引發原有利益各方激烈博弈,或加速校企風險暴露。

而更深層的原因,國泰君安認為,還是在於企業自己。比如北大方正的盈利能力較差,2017年起歸母凈利潤持續為負,增速下滑幅度較大,EPS自 2017 年起持續為負,ROA 和銷售毛利率都比較低。

平安證券則認為,北大方正方業務覆蓋信息技術、醫療醫藥、金融證券、大宗商品貿易、產業地產等多個板塊,「較為分散、缺少亮點」。公司募集說明書稱信息技術產業和醫療醫藥產業是其核心業務板塊和主要發展方向,但兩板塊盈利能力較弱。

當時平安證券就指出,北大方正短期剛性債務均超過500億人民幣,「倘若拿走校企帶來的信仰加成,則再融資的不確定性很容易導致公司陷入流動性危機。」

一語成讖,二十多天後,北大方正即陷入債券違約的窘境。那麼,此次向北大方正伸出援手的大型央企會是中交建集團嗎?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EAUzW4BMH2_cNUgCny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