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語
巡視不及時患者死亡,醫院賠償10萬。如何舉證倒置,拿出證據,證明護士的巡視工作執行到位?
案例
患者孫某因「外傷昏迷3小時」於10月28日入住甲醫院,診斷為:右側顳頂枕骨骨折,腦挫傷,右示指壞死,右手拇、示指近指節骨骨折,右中、環指毀損傷等,入院後行開顱血腫清除、去骨瓣減壓術、清創縫合術、手外傷骨折固定、神經、肌腱修補術等。7月8日在乙醫院進行康復治療,8月17日突發意識喪失、呼之不應,經搶救無效死亡。經屍檢,患者符合腦幹小灶性壞死及心臟傳導系統病理改變所引起的猝死。
經司法鑑定,患者在乙醫院住院進行康復治療,醫方在心臟疾病的診斷方面不存在過錯。但醫囑開具「Ⅱ級護理」,卻未能按照護理分級要求進行查房,在死亡當日8月17日9時40分之前無任何護理記錄,醫方發現患者病情變化時,患者已無生命體徵,說明醫方在護理巡查過程存在不足,導致未能及時發現患者的病情變化,降低了患者被及時救治存活的可能性。綜上所述,該醫院診療行為不足和患者死亡之間存在輕微因果關係,綜合考慮到醫學本身的高風險性和不可預測性,法院酌定醫院對原告的各項損失承擔10%的賠償責任,賠償原告共計10萬餘元
——來源:醫法匯
話題
@包包:
老師們,請教各位一個問題:晚夜班一級護理的巡視或者說執行的監督,請教大家是如何做的?
點評
護士巡視病房,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和生命體徵變化,查看患者輸液和治療,以及用藥後反應。是確保患者安全和護理安全的重要護理舉措,屬於護理核心制度《分級護理制度》中的內容。
《分級護理制度》中,並沒有對護士巡視內容有特別明確的要求,但對護士巡視病房的時間,對於一級、二級、三級護理的患者,則有很明確的指示:
一級護理:每小時巡視患者,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二級護理:每2小時巡視患者,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三級護理:每3小時巡視患者,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既然巡視時間是明確的,那麼,接下來的,就是護理核心制度的執行了。
就像上述案例中,患者治療方面沒有挑出毛病,但從護理工作中找到了瑕疵:護士未能按照護理分級要求進行查房,在死亡當日8月17日9時40分之前無任何護理記
你說你按時巡視了,拿出證據來!
現在,我們回答話題中的問題:護士巡視或者說執行的監督,如何做?
圖文無關
主要有以下三種基本做法:
1、巡視卡(本)的應用
這個方法比較普遍而價廉,無論醫院條件高下,都能且易於做到:科室建立巡視卡或巡視本,完善記錄時間、患者姓名、一般情況,護士簽名。
可懸掛床頭或由護士攜帶,護士巡視時,認真做好巡視記錄,進行手寫。為節省護士時間,可設計成表格式記錄,護士巡視時,到每個點進行打鉤。需要指出的是,輸液巡視卡與護士巡視卡是兩個概念。不能一提到護士巡視,就想到輸液巡視卡,把輸液巡視卡代替護士巡視本,因為不輸液的患者,也需要進行按時巡視。
2、巡視記錄+監控
單憑護士巡視卡或巡視本,只是書面的文字記錄,說服力未免蒼白。還需一個附加的驗證條件,就是巡視記錄卡+走廊監控錄像儲存30天。病區監控設備的安裝,在各級醫院都已實現了,可從側面驗證護士巡視工作的實施和開展。
3、PDA的應用
有條件的醫院,可增添相關設備,引入電子信息管理系統,進行護理工作信息化管理,患者的治療、護理、巡視都進行PDA掃碼。護士巡視時,手拿機器就完成巡視工作的執行與監督。
如何做好護士巡視執行的監督和管理?
護士巡視管理,可在護理質量管理工作中得到體現。
醫院護理質量管理實行三級護理質控網絡,三級質控由護理部主任及科護士長、護士長組成,二級質控由科護士長及護士長組成,一級質控由護士長和護士組成。三級護理質量檢查每季度全面查,二級護理質量檢查每月一次。
重點落在科室一級質控管理層面,科室一級護理質量檢查每周抽查巡視1~2項,對巡視存在問題及時指出,並限期改正。
後記
護理人員的巡視工作,關乎護理安全和護理安全,更是密切醫患關係的重要舉措,護理人員不能忽略和輕視。科室護理人員可根據醫院和科室條件,發揚慎獨精神,認真履職,做好本職工作,保障護理工作質量。
來源:華醫網
想了解更多資訊,歡迎關注我們的今日頭條號(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和微信公眾號(cjmn2015)
歡迎您到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平台投稿:[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