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目鏡是一種用於封閉或保護眼睛周圍的護眼裝置,主要是用來防止微粒、水、化學物質以及血液、體液等具有感染性物質侵襲眼睛。有文獻證明佩戴護目鏡是直接預防血源性職業暴露和職業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1-5]。
佩戴過程中護目鏡會起霧,嚴重影響醫護人員視線,增大操作難度,增加污染風險。既影響醫護人員操作的準確性,又加大了的心理壓力。
針對護目鏡起霧的現象,近期查閱資料,歸納出護目鏡起霧的原因和防霧技巧。
原因分析
1、二級防護時,需要配合使用密閉性能良好的N95或N99口罩,但是隨著佩戴時間延長,伴隨操作和交流的進行,口罩密閉性降低,導致部分氣體從鼻樑兩側逸出,由口罩上緣進入護目鏡中,使護目鏡起霧、能見度降低、視線受阻[6-8]。
2、當材料和環境之間出現明顯溫差,表面就會凝結水霧。這是由於氣溫降低,水的飽和蒸氣壓減小到低於空氣中的水蒸氣分壓,使水蒸氣凝結成水滴[9]。
而疫情發生正值冬季,工作區域及病房空調系統均已關閉。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張流波指出:如果在供風的範圍內發現了有新冠肺炎的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應該及時關閉中央空調,待進行消毒,評估合格以後再來使用[10]。
醫護人員在二級防護下進行操作時,人體體溫均高於室內的溫度,護目鏡內外層溫差大,所以容易導致護目鏡產生霧氣。
防霧技巧
1
密封口罩
留置針貼膜封閉口罩上緣 貼膜裁剪成條狀,並水平粘貼於口罩上層邊緣和下眼瞼皮膚上,確保口罩上緣與面部皮膚貼合[11]。
缺點:這個方法能夠減少通過口罩上緣進入到護目鏡中的氣體,但是貼膜直接貼於眼瞼皮膚,容易造成醫用粘膠相關皮膚損傷,如果對敷料過敏也會加重皮膚的損傷。但隨著疫情的發展,防護用品也很緊缺,為了節省防護用品,大部分護理人員佩戴護目鏡的時間在4-6小時,貼膜因為汗液已經鬆脫,無法保持貼膜的牢固性。
紙質輸液貼封閉口罩上緣佩戴口罩時,口罩內放置一片紙巾,口罩戴好後,再使用輸液貼貼於口罩上層邊緣與下眼瞼皮膚交界處。
優缺點:這個方法中的紙巾用來吸收口罩內的大量潮氣,低敏的紙質輸液貼粘性低,對皮膚損傷小、不容易過敏。缺點是輸液貼也不能保證口罩上緣的嚴密性,仍然有部分氣體從口罩上緣進入護目鏡。
2
鏡片防霧處理
防霧劑塗抹鏡片
胡建美等指出,將泳鏡防霧劑均勻塗抹於護目鏡鏡片內層表層,靜置晾乾後佩戴,能夠起到防霧的效果[7]。
防霧劑多為噴頭式設計,如果直接把防霧劑噴在鏡片內層,晾乾後佩戴,雖然有防霧效果,但是鏡片表面水漬多為點暈狀,清晰度降低,影響視野和能見度。
如果按照泳鏡除霧劑使用說明的方法:先在使用護目鏡前半個小時,涼水沖洗鏡片內側,倒掉鏡片里的水,使鏡片濕潤;把防霧劑對著鏡片均勻噴一下,等待8分鐘,鏡片里的防霧劑半干,少取涼水在鏡片里輕晃,使防霧劑均勻附在鏡片上,再倒掉涼水甩干水珠,等鏡片風乾,可以得到很好的防霧效果,但是準備時間長,效率低。
防霧劑使用在護目鏡防霧中效果好,也因為防霧劑價格較高,不容易獲得,致臨床實踐中很少使用。
洗滌劑類用品擦拭鏡片
可選用生活中常見的洗滌劑,如洗潔精、肥皂水、洗髮水、沐浴露、洗手液等。
方法:取適量洗滌劑用棉簽或紗布均勻塗抹於鏡片內層,靜置晾乾備用;佩戴護目鏡前,用紗布將先前塗抹好並已經變乾的洗潔精擦掉。佩戴護目鏡操作中,殘留的洗滌劑遇水蒸汽會形成一層透明薄膜,可以起到破壞水滴表面張力的作用,從而使護目鏡不易產生霧氣[7]。
各洗滌劑均含有表面活性劑,可以降低水滴表面張力,但不同洗滌劑所含的表面活性物質不同,效果存在輕微差別。
此類方法需要等待洗滌劑變干並且擦拭後才能使用,準備時間長,不能馬上獲得防霧效果,但是洗滌劑容易獲得,成本低。
碘伏塗抹鏡片
將碘伏均勻塗抹在防護鏡內層,待碘伏乾燥後佩戴。此法也常用於手術室腔鏡鏡頭防霧。
原理是碘伏塗抹表面後離子碘變成分子碘,發揮氧化作用形成保護膜[12]。同時有研究證實含碘的水溶液可以做為護目鏡消毒劑,並且不影響護目鏡的壽命和使用[13]。
此法鏡片防霧效果好,碘伏屬於醫用消毒劑,容易獲得,臨床實踐中使用廣泛。
免洗手消毒液塗抹鏡片
在佩戴前,將薄薄一層免洗手消毒液均勻地塗抹在護目鏡內層,待消毒液變干,再用紗布擦凈已經變乾的消毒液。
此方法能夠防止鏡片起霧,但是免洗手消毒液含有乙醇成分,在佩戴過程中,佩戴者被乙醇的氣味刺激,舒適度差。
汽車玻璃水塗抹鏡片
佩戴前,將汽車玻璃水均勻塗抹在護目鏡內層,等待玻璃水變干,直接佩戴。
此方法能夠防止鏡片起霧,但是玻璃水中同樣含有乙醇成分,佩戴者的舒適度差。
凡士林或者液體石蠟塗抹鏡片
佩戴前,將少量凡士林或者液體石蠟均勻地塗抹在護目鏡內層,保證鏡片表面有薄薄一層覆蓋[14]。
此方法中凡士林屬於半液體的混合物,塗抹在鏡片上,影響視野和能見度。液體石蠟雖然容易獲得,操作簡單,但是不排除油性成分對護目鏡材質有其他損傷,臨床中使用較少。
總結
通過調查,從口罩上緣呼出的氣體和鏡片內外層溫度變化是導致護目鏡出現霧氣的原因。臨床工作中,大家也總結出大量的防霧技巧,每個方法都有優缺點,可以根據實際操作中的需要,採取更合適的方法,防止護目鏡起霧,確保醫護人員操作順暢,避免操作中的污染,減輕醫護人員工作中的心理壓力。
想了解更多資訊,歡迎關注我們的今日頭條號(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和微信公眾號(cjmn2015)
歡迎您到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平台投稿:[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