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注兩次苄星青黴素均失敗,年輕護士心慌了

2020-02-17     中華現代護理雜誌


科室新來了一位小同事,在中午值班時,為一名小患者肌注了兩次苄星青黴素後,最終均以針頭堵塞而導致注射失敗。因此,心灰意冷的她,滿懷著疑慮和對小患者的愧疚之心,只好請我幫忙注射。好在我們耐心地跟家長和小患者做好了解釋,他們才表示理解並配合我們的工作,並成功肌注了苄星青黴素。


事後,小同事一臉委屈地跟我說:老師,這是怎麼回事啊?為什麼針剛打進去,藥液就推不動了?而且兩次都是同一種情況?

我安慰小同事說:你的整個操作流程沒有問題,就是藥液單純地發生了針頭堵塞。這種情況雖然很常見,但是可以被避免。

小同事一臉驚訝地看著我說:怎麼會針頭堵塞呢?我也是按照大家交給我的方法做的啊!抽好藥液後立即注射的,真沒有耽擱一點點時間啊!而且我也換了新針頭,為啥還會針頭堵塞呢?

我說:這可能跟工作經驗和細節有關,因為這種藥液不同於其它製劑,所以你在抽好藥液、更換針頭之後,可以再次抽0.5~1ml的生理鹽水,使其充滿針頭,而且整個操作流程必須相當熟練,然後再進行快速注射,這樣就不容易發生堵塞了。


其實,在臨床工作中,關於肌注苄星青黴有很多的知識、經驗和方法,值得被我們學習,也有很多的細節需要被關注,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苄星青黴素注射的一次性成功率,既可以避免藥液的浪費,又可以減少再次注射給患兒帶來的痛苦。


一、苄星青黴素的藥理作用?


苄星青黴素:規格120萬單位,為白色結晶性粉末,屬於長效製劑,僅應用於深部肌肉注射,不可靜脈給藥。主要用於預防風濕熱復發,也可用於控制鏈球菌感染的流行。肌內注射苄星青黴素後,青黴素會被緩慢釋放並被吸收,主要通過腎小管分泌排泄,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而發揮殺菌作用。


二、苄星青黴素的不良反應有哪些?


1、青黴素所致的過敏反應均可能發生,其中以皮疹最為多見,白細胞減少,間質性腎炎、哮喘發作和血清病型反應等少見,嚴重者如過敏性休克偶見,過敏性休克一旦發生,必須就地搶救,予以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及使用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等治療措施。

2、二重感染:可出現青黴素金葡菌、革蘭氏陰性桿菌或念珠菌二重感染。


三、苄星青黴素為啥容易發生針頭堵塞?


由於苄星青黴素針劑顆粒大,在水中極微溶,溶解後為白色混懸液,極易發生藥液絮凝,所以要求苄星青黴素在迅速溶解後,必須在短時間內快速肌注藥液,以免發生針頭堵塞。若針頭髮生了堵塞,必需拔出針頭,重新注射。


四、如何避免針頭堵塞?


1、注射針頭的選擇:配置藥液時,常規選擇7號針頭,但往往針頭內都會有藥物殘留。為了避免針頭堵塞,在注射時需更換針頭,兒童一般選擇5ml注射器,既可以達到深部注射,又可以減少針頭對肌肉組織的損傷,否則藥液滯留在皮下組織,不僅會引起強烈的疼痛感,甚至會出現硬結。


2、溶媒的選擇:在臨床上,我們一般選擇0.9%生理鹽水作為溶媒,因為該藥極難溶於水,因此藥物在加入溶媒後需劇烈搖晃,會產生很多泡沫,使排氣時間延長導致針頭堵塞。但是,注射用苄星青黴素使用說明書中,標準用法是以滅菌注射用水作為溶媒,由於滅菌注射用水滲透壓低於生理機體,因此會引起劇烈疼痛。而生理鹽水與機體滲透壓相同,所以在減輕疼痛方面,生理鹽水是優於注射用水的。


3、配置方法:在加入溶媒前可將藥品粉末充分搖散,將溶媒貼著藥瓶內壁緩慢注入青黴素內,上下顛倒,可減少泡沫產生,避免針頭堵塞。


4、排氣及注射技巧:抽藥後立即排氣,更換注射針頭,抽吸少量生理鹽水0.5~1ml,使其充滿注射針頭,然後立即消毒注射,這樣可以減少藥液在注射器、針頭、乳頭內的停留時間。同時注射速度要快,需要在1~2秒內開始推注藥液,稍有遲疑,便會容易產生針頭堵塞。


5、體位的選擇:臥位時垂直推注藥液,受重力作用,注射器針頭處藥液濃度明顯高於活塞端,易堵塞針頭,而坐位時水平推注,注射器內的藥液濃度基本一致,不易堵塞針頭。


參考文獻

[1] 鄭金花,向南.減輕苄星青黴素肌肉注射疼痛的護理干預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誌2016,10,26,(22):4433-4435.

[2] 呂雪玲,宋瑰琦,凌雲等.苄星青黴素肌內注射方法的改進及效果評價【J】.中華護理雜誌.2017,4,(5)2:500-502.


想了解更多資訊,歡迎關注我們的今日頭條號(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和微信公眾號(cjmn2015

歡迎您到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平台投稿:[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tofcHAB3uTiws8Kk-t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