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日報發布的《中國家庭財富調查報告2019》顯示,
2018年我國家庭人均財產為208883元,比2017年的194332元增長了7.49%,增長速度高於人均GDP增速(6.1%)。城鎮居民家庭房產凈值占家庭人均財富的71.35%,農村居民家庭房產凈值的占比為52.28%。93.03%的居民家庭擁有1套住房。我國居民家庭金融資產配置結構單一,依然集中於現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占比接近九成。醫療、養老和子女教育等預防性需求是家庭儲蓄的重要因素。超過六成受訪者屬於風險厭惡型。
調查報告中的數據,看著是漲了,但為何我們感覺不到富足,甚至是覺得自己拖後腿了呢?
01、國人的財富結構非常不合理
在我國居民家庭財產結構中房產占七成,其中城鎮居民家庭房產凈值占家庭人均財富的71.35%,而農村居民家庭房產凈值占比為52.28%。可以說城鎮居民家庭財產的構成更依賴於房產,但無論城鄉房產都是資產的主要構成部分。我們都知道房產是不動產,流動性差,當房產占據了大部分的家庭財富,我們手裡可支配的錢就少了。手裡沒錢,自然沒有富足感。
02、金融投資結構單一
調查報告顯示,居民家庭的金融資產分布依然集中於現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占比高達88%,接近九成。單一的金融資產結構不利於居民家庭平衡資產風險,而且難以實現保值增值。一個人要想有富足感,還要有被動收入,也就是我們常聽說的睡後收入。對於一般人來說,被動收入主要就是理財。如果僅靠存錢的方式,財是越理越少的。
03、家庭的風險承受能力並不高
除了財富之外,家庭如果能夠承受高風險往往也會給人帶來富足感。報告中,從風險態度自評和風險承受能力來看,持風險厭惡態度的居民占多數。風險承受能力低,顧此失彼,不能遊刃有餘地作出投資決策。在居民家庭以風險厭惡為主、具有較強風險規避動機的情況下,不難理解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結構呈現單一化特徵。
從整體來看,當前中國人雖然有錢了,但離真正的富足還有一段路要走。對於不同的家庭來說,應當選擇適合的資產配置方式,這樣才能夠適應家庭需要。
更多金融趨勢分析、投資技巧講解、理財知識,理財課程,請關注公眾號「亞洲財經商學院」
想深入了解「股權投資項目」「固定收益投資項目」,可以私信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