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投不投資,你都是在做「投資」

2019-11-04     微笑書寫青春

1、無處不在的投資

只要不是將一張張紙鈔裝在錢包里,我們就實際上處於滿倉狀態。差異只是在活期存款、定期存款、貨幣基金、各種債權、各種股權、房產、貴金屬、金融衍生品、保險、外匯……等不同投資對象之間做的不同比例的選擇。

它是個持續一生的動態過程,不管願意與否,這個狀態會一直持續到我們的人生終結。

區別在於,由於每個人認知的不同,每個時點上配置品種不同,這些小小的收益差疊加長達數十年的時間,最終不同人的人生財富值差異巨大——絕大多數人意識不到這個差異究竟有多大:假設人生有50年的有效投資時間(25歲至75歲),1個單位的本金,在不同回報率下的終值如下表:

一個人,只要不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財富最初總是靠出售體力或智力勞動換來,並在滿足我們的消費需求之後,通過配置在不同的資產上獲取。套用一句流行語,或者是「睡前收入」,或者是「睡後收入」。

所謂睡前收入,就是你幹活就有、睡著了就沒有的那種,是用自己的體力或者智力換錢。所謂睡後收入,就是被動性收入,哪怕你睡著了,它也在自動增值。

兩種收入形態中,很顯然,睡後收入占比越高,你就有越多可供自由支配的時間,所做選擇受到的制約也就越少。收入來源全部由睡後收入構成,就進入了所謂「財務自由」狀態。

生活中,不論我們願不願意,都在做管理金錢的事。即使不直接做決定,也會有人幫你來做這個決定。

比如說,我們把錢交給了銀行,銀行怎麼做?給你每年2%-3%的利息,然後銀行把錢以6%的貸款利率貸出去了,銀行賺另外的3%。當你把錢存進銀行的那一刻,其實銀行已經替你做了投資。

當你用這個錢買了保險產品,那保險公司幫你做了投資,他拿你的錢去投資核心城市的不動產,最活躍的公司,關係國民經濟的最核心的資產,然後每年給你的利息是相當於銀行利息,甚至有的保單因為長時間的貨幣通脹屬於負利率。

當你把錢給了信託,他把你的錢借給了房地產公司。當你把錢交給了基金,基金把你這些錢按他的規則和邏輯去購買各種各樣的公司,獲得手續費和相應的收益。

如果我們沒有任何駕馭金錢的能力,我們周圍的人也會幫我們把這些錢花掉、用掉、投資掉。與其這樣,不如我們收回主動權,培養自己的財商能力。

2、通脹對我們的影響

儲蓄,是中國老百姓的最喜歡做的事。我們再來看2017年的一則新聞:

陳女士手中的老存單,記載著存款時間為1973年。44年前存入1200元 44年後取出2684.04元,歷經44年得到1400餘元利息。

44年前1200元能買什麼?上世紀70年代是計劃經濟,普通職工工資每月20多元錢。當年,好一點的大米約1角3分錢1斤,豬肉7角錢1斤。當年家裡若有12口人,一天只需要1元錢左右的伙食費。也就是說,這1200元,在當年堪稱一筆「巨款」。有人提出,「甚至可以蓋兩棟樓房」,只可惜,44年的利息終究敵不過經濟發展和收入增長,如今,這2600多元只相當於一名基層工人一個月的收入。

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通貨膨脹達到了8%-10%左右。意思就是說:今年你的100元,明年只能買到相當於92-90元左右的物品。我們的資產一直在被通貨膨脹吞噬著,還是用最典型的例子來說明,90年代的萬元戶是有錢人,而現在只有一萬元連衛生間都買不到。

既然投資是無法避免的事,是持續一生的事,那麼,盡最大可能將自己通過勞動換來的財富,換成收益率更高的抗膨脹資產,就成了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不管你想不想考慮, 這都是一個我們必須面對的事實。

3、為什麼投資理財要趁早?

為什麼投資理財要趁早,我們來看一個故事。

有一個古老的故事,傳說西塔發明了西洋棋,國王非常高興,決定獎賞西塔。

西塔說,陛下,只要在我的棋盤上賞一些麥子就行,在棋盤的第1個格子裡放1粒,在第2個格子裡放2粒,在第3個格子裡放4粒,在第4個格子裡放8粒,依此類推,以後每一個格子裡放的麥粒數都是前一個格子裡放的麥粒數的2倍,直到放滿第64個格子就行了」。

國王覺得很容易就可以滿足他的要求,於是就同意了。但很快國王就發現,即使將國庫所有的糧食都給他,也不夠百分之一。

大家看最後一行,這個數字是多少呢?1844億億。我們來換算成重量。1公斤麥子約4萬粒。把1844億億換算成噸的話,約4611億噸!

大家知道我們國家一年的糧食產量是多少嗎?

我國2018年全年糧食產量一共是6.58億噸, 4611億噸相當於我國700年的糧食總產量, 整個國家的糧食都不夠啊。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單利」與「複利」的區別:

上圖所示,複利和單利,短時間看差別不大, 可是隨著時間的拉長,差別將越來越大,在第60年的時候,單利是70萬,而複利是3045萬,簡直是天壤之別,。

這就是複利的神奇之處, 在剛開始的時候覆利效應是很微小的、不易察覺的,但隨著時間的發展越往後面,產生的效果也是非常驚人的, 這就是為什麼愛因斯坦說複利比原子彈的威力都要大原因。

現在大家知道了複利的威力,那麼影響複利的因素有哪些呢?我們看複利的公式,最終收益=本金*(1+收益率)^時間

首先當然就是本金,本金越多,通過一定的收益率,最終收益也會越大,在短期時間內沒有辦法增加本金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提高年化收益率來彌補損失。

其次對收益影響非常大的就是收益率,每年年化收益率10%和15%,差別是將會有天壤之別,在我們本金不多的情況下,就要努力提高學習理財專業技能, 通過提高自己的投資能力,來提升自己的投資收益率。

如上圖所示,本金10萬元進行投資,當年化收益率按5%、10%、15%時, 時間越長, 收益也是相差非常巨大的,時間不夠,收益來湊, 所以對自身的投資專業度就非常有考驗啦。

另外一個影響很大的就是時間。時間越長, 複利威力越大,開始的時候越早,複利越早發揮作用。

相信大多數普通人是依賴工資結餘進行投資的。而我們年輕時可能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還有的是時間,相對於理財, 豈不知有時流逝了幾年的時間,用一輩都補不完。

張三和李四是好朋友,張三在25歲開始每月定投1000元, 每年投資12000元,定投到35歲因為做了生意,沒有繼續,每年按照複利12%的收益增長; 李四年輕時候活的自在,30歲才開始投資,同樣每月定投1000元, 每年投資12000元。

為了比張三獲得更多的收益,李四一直堅持定投到60歲, 也按照12%的複利計算,當兩人都到60歲退休時,你認為誰的錢更多?

答案是: 張三的錢更多。

張三通過複利可以獲得1092萬元,而李四雖然投資金額是張三的2.8倍,但他只能獲得691萬元, 足足少了400萬, 而時間僅僅只是相差5年。永遠不要告訴自己還有時間, 越早投資,就越容易創造財富.

4、窮人和富人的差別

人通常都看不起,或者不在意微小的進步,其實,正是這些點點滴滴的進步,才能給你想要的未來。這個世界從來沒有什麼一步登天,所有的成就都是複利的力量,學習,工作,投資都是一樣,「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無論你是打工,做生意還是創業,其實你一生的財富終值跟你的投資能力有關,跟你的投資收益率有關。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來看看窮人與富人的差別:

窮人和中產為什麼不能跨越階層呢?因為他們懶,懶得學習,懶得行動,懶得努力。

貧窮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懶惰,這種懶惰不是身體上的懶惰,而是思維上的懶惰, 他們雖然知道錢放在銀行會貶值,會讓通貨膨脹吃掉,但是他們懶得行動,不願意花費一些時間去改變自己,每天躺在舒適區,有天父母需要養老金,孩子需要一大筆教育金,自己生病需要一大筆錢的時候,只能怪當初的自己太懶惰。

所以,我想說的是,不要把投資當做一個可有可無的選修課了,這件事在我看來,甚至是比高考科目還要重要的必修課,真的會關係到你家庭未來十年甚至一生的幸福。

更多金融趨勢分析、投資技巧講解、理財知識,理財課程,請關注公眾號「亞洲財經商學院」

想深入了解「股權投資項目」「固定收益投資項目」,可以私信小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J1FkN24BMH2_cNUgEqp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