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前,央行發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從結果來看,隨著經濟的復甦,大眾的儲蓄意願有所下降,開始逐漸向消費端轉移。而從居民選擇來看,購房仍然是消費熱點,有20.1%的受訪人群有意向在未來3個月內購房。
而對於房價,51.2%的受訪者認為下季度基本不變,只有25.1%的受訪者認為房價可能會上漲。
01
每天都有很多人諮詢站長買房的問題,總體來看,個體的需求不一樣,預期也不一樣。但有一點很一致,大家要買房的決心都是一樣的強。
網絡上經常爆發「年輕人是否該買房」的討論,熱度總是無比的高,其中90後人群更是熱點中的熱點。隨著第一批90後邁入30大關,買房也被這個群體提上了日程。
貝殼研究院大數據顯示,從2015年開始,購房群體中的90後就在不斷增多。2019年,90後已經取代70後,成為樓市中的第二大購房群體。但是,畢竟年輕人步入社會時間不長,財富累積有限,因此有超過6成的年輕人是在父母的資助下買的房。
當然,誰家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父母的資助也是有限的。從整體數據來看,一線城市90後購房比例占22.5%,而二線城市就占到了33.3%。從地區來看,一線城市中廣州的90後購房比例最高,主要是房價相對較低,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房價太高,年輕人買房的比例自然也就下來了。
房價,仍然是阻礙90後買房的決定性因素。2019年,超過4成的90後購房者最終選擇了總價在200萬元以下的房源,另外有35.8%的90後購房者選擇了200萬-400萬的房子。這是市場的主流趨勢,總價超過600萬以上的房源,90後購房者所占的比例呈斷崖式下跌。
對於國人而言,租房結婚仍然太超前。為了結婚而買房,仍然是很多90後購房者的主要目的。
02
大眾對房子的追捧,其實由來已久。
很多媒體喜歡把90後視為樓市最後的接盤俠,因為在他們眼裡,00後、10後的人口正在下降,需求逐漸減少,失去人口支撐的樓市獨木難支。
最典型的就是日本樓市。由於上世紀90年代的房產泡沫,導致日本樓市長期停滯不前。國內甚至有坊間傳聞稱,日本偏遠地區的房子只需要支付房產稅就能夠免費得到,對於日本的房產稅則避而不談。
日本樓市早已失去了活力,這些年無論怎麼調整房貸利率,樓市依舊死氣沉沉。
與日本相比,韓國的情況則又有所不同。近幾年來,韓國的人口出生總數同樣持續下降,2020年7月,全國出生人口甚至只有2萬人。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房屋成交量的大幅增加——7月份韓國房屋成交量達到了14.1萬套。原因很簡單,由於疫情的緣故,大量資金湧入樓市,造成房價急劇上漲。
我國其實也有同樣的趨勢,在此次央行發布的調查報告中,有一項「未來3個月準備增加支出的項目」,居民選擇比例由高到低排序為:教育(30.9%)、醫療保健 (28.1%)、旅遊(21.6%)、購房(20.1%)、大額商品(18.9%)、社交文化和娛樂(17.5%)、保險(15.0%)。
買房動輒百萬,能吸引超過兩成的受訪者,已算相當可觀。一方面,最近正值購房旺季,各大房企紛紛推出優惠活動,對於想要購房的群體而言,無疑多了個買買買的理由;另一方面,現在樓市普遍向好,從國家統計局發布此前的數據來看,多地仍在普漲。
而從整體趨勢來看,房價在2017年達到高位,後續調控之後,各地房價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經過兩年多的下跌之後,樓市去泡沫的成效也很大。
對於購房者而言,現在算是個買房的好契機。經過樓市調控,現在大眾對於房價的普遍看法趨於保守,51.2%的受訪者認為房價下季度基本不變,只有25.1%的受訪者認為房價可能會上漲。
現在的市場,已成為剛需的主場。
03
央行此前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的城鎮居民家庭中,實物資產占據家庭資產的絕大多數,其中有超過7成的家庭主要資產是住房。而我國的住房擁有率也高得出奇,達到了96%。
在最近一份關於90後的居住和生活模式的網絡調查里,超過半數的90後表示無法接受租房結婚。在能接受租房結婚的群體中,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表示只能暫時接受租房結婚,未來有錢了還是要買房。
就連看似游離在外的獨居人群,也表現出了強烈的購房意願,有77.7%的獨居青年認為獨居生活也需要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可以說,大眾對房產還是相當看重的。
畢竟,國情擺在這兒呢。